科技创新驱动河南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19-12-19 01:16刘晓慧
时代经贸 2019年3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河南省科技

刘晓慧

一、河南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和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多部门联合完善引导体系,积极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和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建设,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涌现出小樱桃、豫游纪、嘻多猴、洛阳礼物、嵩阳文化等本土文创品牌,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8)》显示,河南的文化生产分类指数、文化供给分类指数居于全国前五位;河南的文化发展指数排名进入全国前十强。

(一)着力顶层设计,推进平台建设

围绕建设“文化强省”、打造文化产业发展高地的宏伟目标和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定位,河南省制定出台了《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河南省“十三五”时期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规划纲要》等发展规划和方案,从税收、金融、土地、财政、工商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目前,河南省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12个(河南省文化集团和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个(洛阳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河南省文化厅从2005年开始评选了七批“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从2010年开始评选了五批共12家“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16年,河南省科技厅认定了首批6家“河南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自2014年以来,评选了三届共45家河南省重点文化企业和重点文化产业园区。自2018年以来,评选了两批共40个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

(二)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河南省先后命名了四批文化产品出口示范基地,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和文化企业“走出去”。2017年南阳社旗县创作的越调历史剧《汉桑情》首次登上国际舞台——马来西亚国际关公文化节,河南省杂技综艺秀《水秀》节目进驻美国布兰森大剧院。2018年,河南4个项目为文化部2018年“一带一路”文化贸易重点项目。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等3家企业、河南约克动漫影视公司的520集《我是发明家》系列动画等3个项目分别被评为2019-202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截至目前,河南省累计已有33家企业和13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先后设立河南省和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等市文化产业发展基金。2016年河南省投资额超过1.5亿元的文化类PPP项目达21个,总投资208亿元;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在建和拟建文化产业项目480个,其中民营文化企业的项目约占56%;河南省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原股权投资基金等投融资平台不断完善。洛阳、郑州两地分别拨付2000万元、2500万元专项资金投入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建业、银基、竹桂园等大企业财团不断增加文化领域的投入,既建设了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建业足球小镇等文化地产项目,也布局了“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黄帝千古情”等大型演艺项目。

(三)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内部结构有所改善

如图1所示,自2015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以来,河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持续保持稳步增长。2017年,河南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314.8亿元,同比增长10.6%,高于全省GDP增速近3个百分点,连续14年高于同期GDP增速,总量居全国第八位、中部六省第一位;占GDP比重持续突破3%。由此可见,文化产业成为河南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图2所示,从产业大类来看,2017年河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中文化制造业比重为43.6%,文化批零业比重为12.4%,文化服务业比重为44.0%。六年期间,河南省文化制造业比重下降10.6个百分点,文化批零业上升7.3个百分点,文化服务业比重上升3.3个百分点。从10个小类来看,河南省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新闻出版发行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势头强劲,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生产产品的辅助生产、文化用品的生产等稳中求进。截至2018年9月,河南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3000多家,其中,工艺美术品的生产企业最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增幅最大。

二、河南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自“十二五”以来,河南文化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但就文化产业在河南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河南文化产品在全国文化消费市场的占有率、河南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与知名度、河南龙头文化企业的竞争力等而言,河南文化产业依然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文化产业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突出。

(一)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2017年,河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01%,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2%,而且低于湖北省3.28%、江西省3.54%、湖南省3.78%、安徽省4.03%;河南省文化制造业、文化批零业、文化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43.6:12.4:44.0,与全国的34.8:9.6:55.6相比差距较大。2017年河南省文化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低于全国11.6,尤其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业态占比过小(见图3和图4)。

(二)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位次有待加快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8)显示,北京、浙江凭借文化产业影响力、驱动力、市场环境和公共环境的优势分别排在第一位、第二位,湖南通过加大文化资源投入和提升社会影响排名第七位。在生产力指数、影响力指数、驱动力指数三项指数中,河南的生产力指数排第10位、驱动力指数排第9位,影响力指数均未能进入前十。受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的制约,河南省不属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强势区域。

(三)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整体竞争力不强

在中部六省入选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评选的“全国文化企业30强”数量中,安徽省历届均有1-3家,湖南省、湖北省均有1-2家企业,河南省、江西省最多仅有1家企业入选。2019年5月,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入选第十一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成为近五年来河南唯一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企业。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进入2018年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的文化企业,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位列“2018年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榜单的第375位,排名较2017年的第357位下滑近20个名次。

(四)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文化与科技融合不够

河南省文化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研发人员投入偏弱。一方面,河南省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企业数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左右,而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企业申请发明专利数量只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左右。另一方面,河南省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企业每万名从业人员中参与研发活动的人数、开展研发活动项目数量均少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如图5所示,2017年,河南省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企业研发项目数量和专利申请数量均低于安徽、湖北。

2012年、2013年和2018年,国家评选了三批共55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第三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名单显示,武汉市上榜企业数量仅次于北京,与杭州市并列第二。但河南仅有洛阳一家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而且洛阳示范基地的发展水平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等示范基地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

三、科技创新驱动河南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科技创新是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河南省必须从文化产品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尤其要在文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大功夫,以科技进步加速文化业态的更新、改变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模式,以文化新业态、新产品、新形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各层次、高水平的文化精神需求。

(一)提升文化与科技融合基地,加强文化产业发展主体建设

一方面,深挖中原文化特质,以传统优秀资源为蓝本,切实加快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洛阳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重大文化与科技融合项目的建设,梳理总结示范基地可以在全省复制推广的实践经验,适时认定新一批省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努力打造3-5个国家级文化科技创新产业基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地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另一方面,力促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影视制作集团、河南歌舞演艺集团等优秀的文化企业与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先进的科技企业组成跨界创新联盟,带动河南文化产业的链条式、集聚式、高端化发展。

(二)集聚文化科技创新要素,强化文化企业创新投入

首先,有效利用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河南省高成长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切实加强与河南省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郑州银行和河南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的战略合作,大力开展丰富多样的投融资路演活动,努力完善各类各级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和海外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其次,充分利用“智慧郑州人才政策”“河洛英才计划”等,围绕数字传媒、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工艺美术等重点领域发展需求,招揽一批急需的、高端的文化专业技术人才,围绕文化产业创新的关键领域和重大问题,建立专门的文化技术实验室,搭建文化科技创新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最后,对标科技研发投入的支持鼓励政策,建立文化企业研发创新和资本投入的税收支持政策,引导文化企业重视文化内容研发和科技应用,增强文化产业领域的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三)深化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提高文化产业综合技术效率

鉴于文化消费市场供需错位明显、文化产业技术趋于退步的现实状况,河南省不仅要推动文化产业技术进步,还要加强文化产业制度创新,实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重驱动。一方面,推动文化产业技术进步。依托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和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加强技术研发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兼顾河南省地域文化特色和现代化元素的、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文化科技产品。另一方面,创新文化产业制度供给。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探索建立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文化科技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实现技术、创意等创新要素、产业要素深度合作。

(四)充分释放国家战略叠加效应,不断扩大文化产业影响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第一,推动郑州、洛阳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加强有效的文化消费供给,积极开拓内部文化市场。第二,组织河南文化企业参加中俄文化大集、中国台湾文化产品手工艺展、海峡两岸文博会、深圳文博会、北京文博会、义乌文交会、厦门文博会等国内外大型文化博览交易展会,大力开展“中原文化丝路行”“互联网+文化”等活动。第三,依托“亚欧列车”、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国际物流大通道等开放载体,充分利用国家战略叠加区域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探索设立郑州航空港文化保税区,积极构建中部文化产业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平台,推动杂技、武术表演等中原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对外输出。第四,整合各类节庆会展活动资源,形成一批集文化产品展出、评比、销售、招商引资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文化盛会或品牌。

(五)促进文化产业平台化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跨界深度融合

从文化产品传播角度看,平台化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明显趋势。平台化发展不仅是实现文化产业链整合的重要模式,而且是推动文化科技跨界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文化产业进行平台化发展,就是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文化资源共享,调整文化创作、生产、传播、销售、消费等各环节的协作关系,实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新型商业模式。因此,河南要基于优势文化产业门类,构建诸如斗鱼、抖音、虎牙、今日头条的网络直播平台、内容分发平台、网络文学平台和创意设计平台等一流的细分文化产业平台,探索互联网时代流量和用户变现的新商业模式。

(六)广泛运用新媒体传播技术,壮大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目前,网络直播凭借其场景化和实时交互的优势正以超高的话题度、参与度和吸引力,快速成为新兴业态。河南文化产业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实践基于网络直播的营销模式。一方面,文化机构要深耕和筛选在网络直播上推送的内容资源,将有感染力、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内容资源更准、更快地传递给范围更广、规模更大的消费群体。网络直播只是连接文化机构与受众的媒介,文化内容才是媒介传播的主体和中心。另一方面,文化产品的直播形式与宣传内容要相匹配。比如,为了方便来自不同地域的读者收听和回放直播内容,新品发布会、讲座等适合采取语音直播;为了提高观众的直接参与度和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读书沙龙、分享会等更适合采取视频直播。通过将直播期间的精彩片段剪辑成短视频,在官网、微博或微信等平台上进行二次传播,进而提升受众对文化品牌的认知度。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河南省科技
送伞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科技助我来看云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科技在线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几点探讨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