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限单元法的安全壳结构静力分析

2019-12-19 19:16宋永军
商品与质量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安全壳筒体反应堆

宋永军

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 辽宁大连 116000

安全壳作为核电机组第三道安全屏障保护环境与公众,反应堆正常运行期间防止放射性物质外逸。当反应堆发生失水事故(Loss Of Coolant Accident,即LOCA)时,释放出大量放射性和高温高压汽水混合物可被它包容和隔离,防止对核电站周围居民产生危害。所以安全壳建筑结构就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密封性能。根据RCC-G(86),核电站首次停堆换料期间须进行安全壳整体打压试验(Containment Total Test,即CTT),检验安全壳强度在LOCA工况下是否满足要求。安全壳强度的验收准则是安全壳强度抗力随压力呈线性可逆变化,静态形变随压力呈线性弹性可逆变化。验收过程采用的方法是以设计计算的应力、应变数据为预期值,和试验压力下测量的相应值比较,确证安全壳的弹性表现与计算结果相吻合[1]。

1 安全壳有限单元模型建立

有限元法将连续体离散化为若干个有限大小的单元体集合,对每一单元假定一个合适的近似解,然后推导求解这个域总的满足条件,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其一般求解思路为:创建有限元模型并划分单元网格、施加载荷并求解、后处理过程。

安全壳是一个圆柱形的配有钢衬里的预应力混凝土筒体,其上顶为半球形穹顶,下底为筏基,预应力混凝土提供足够的强度抗力,钢内衬保证安全壳的密封性能[2]。安全壳筒体和穹顶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筒体铺设垂直和水平两类预应力钢绞线,垂直钢绞线套管从预应力廊道上至顶部。上,下底与筒体用预应力钢缆张紧而构成一个整体。安全壳施加载荷分别为:预应力工况载荷=DOF+G+F;反应堆失水事故工况载荷=DOF+G+F+Pe;DOF:自由度约束;G:恒载;F:安全壳预应力效应;Pe:安全壳LOCA设计压力0.42MPa.g;惯性载荷通过密度来施加,安全壳混凝土采用PS40型,混凝土密度2.5×103kg/m3,杨氏弹性模量E=40000MPa,泊松比γ=0.2,重力加速度取9.8m/s2。对地面以下部分施加三个方向位移约束。反应堆发生失水事故工况时产生的设计压力0.42MPa.g,作为表面载荷施加于安全壳内表面。压水堆安全壳预应力以“等效载荷”的方式施加到结构上。

2 反应堆失水事故安全壳结构强度分析

主冷却剂管道破裂事故,反应堆一回路热端双端断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卸压结束时(破裂后20s),绝对压力达到0.499MPa峰值,与安全壳设计绝对压力0.52MPa相比,达到了要求的裕度。安全壳建造初期在混凝土内部预埋了一定数量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与积累对结构性能进行永久性的监测,这些测量装置组成了安全壳仪表系统。安全壳整体试验的验收方法是以安全壳设计计算的应力、应变数据为预期值,与安全壳试验压力下测量的相应值比较,确保安全壳的弹性表现与计算结果相符。显然,反应堆失水事故工况与预应力工况下位移、应变的差值,就是内压0.42Mpa所贡献的。下文将用理论计算值、建模仿真值、安全壳整体试验实测值相互比较,分析安全壳结构性能[3]。

在安全壳建造期间,在穹顶、筒壁、筏基不同位置安装了52个振弦式声频应变仪来测量混凝土结构的应变并做温度修正。某核电厂1号机组安全壳整体打压试验期间测得0.42MPa压力下,筒体切向应变211.6um/m,筒体竖向应变53.7um/m,穹顶环向应变71um/m,穹顶径向应变117um/m。同样,我们通过模型仿真分析,还可以得到一组仿真结果。仿真得到0.42MPa内压对安全壳应变贡献值:筒体环向应变200um/m,筒体竖向应变73.76um/m,穹顶环向应变119.96um/m,穹顶竖向应变84.4um/m。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力学分析,理论计算LOCA工况下安全壳应变值。安全壳筒体和穹顶的混凝土结构,在安全壳加压时应力应变可用受压容器的力学计算公式表示。安全壳穹顶计算公式如下:穹顶的应力:

3 结语

利用计算机及工程应用软件,可以额外提供一种安全壳结构强度分析方法——建模仿真。仿真分析最大的优点就是直观,工程人员根据结果文件,对实体结构有了直观认识,对安全壳结构评价分析有很大的帮助。在前文的论述中,我们将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安全壳整体试验测量值进行了比较,得到结论:安全壳在整体打压试验过程其测量值与仿真预期值接近,说明安全壳呈现线弹性变化,混凝土弹性模量与泊松比与设计值接近,说明该机组安全壳具有较好的强度性能。

猜你喜欢
安全壳筒体反应堆
压力容器卷制厚壁筒体直径偏差控制
三代核电厂过滤排放系统功能定位分析
VVER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中子输运计算程序系统的验证
基于分离式热管构成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传热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灭火器筒体爆破压力测试浅析及结果不确定度分析
一种卧式筒体粪污发酵装置的筒体设计与分析
迷你核电站,更小更强更安全
俄罗斯首座反应堆成功并网发电
筒体防转动装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