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皖北地区农村居住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2019-12-19 02:02梅梦梦
山西农经 2019年19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环境设计美丽乡村

梅梦梦

摘 要:从皖北地区自然、人文、经济着手,在“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对皖北地区居住空间环境进行设计构想,使皖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立足于功能空间、地域文化、绿色生态等方面的实践,从合理规划的角度构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农村人居环境,为皖北及其他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丽乡村;农村;环境设计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9-004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TU241.4        文献标志码:A

1  研究背景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的强、富、美,要基于农业强、人民富、农村美的基础上”。在“美丽中国”理念的引导下,国家首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美丽乡村建设着重于“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015年6月1日,作为国家标准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正式实施,明确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要求,为其开展提供了技术指导,强调各地根据乡村拥有的生产要素,因地制宜,创新发展。2017年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也说明了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性。根据报告内容,“美丽乡村”建设应在绿色发展方式的基础上,为人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2017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7年的中国村庄数量减少至244.9万,同比减少了6.4%。由此可见,“美丽乡村”的实施推动了城镇化进程。“美丽乡村建设”是提升农村建设水平的需要,其目的是改善人居环境,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

国内大多数成功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成果证明,未来皖北地区农村居住环境设计,应当立足于因地制宜、绿色生态、地域文化等方面,以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农村发展。

2  皖北地区农村环境设计现状分析

近年来,虽然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部分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设计依然略显薄弱,安徽皖北地区就是主要代表之一。作为安徽省传统农业大县聚集地,皖北地区农村的发展状况关系着当地的经济发展。目前皖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村庄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环境建设水平相对较低,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村庄居住环境缺乏合理规划,因此居住空间环境设计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

2.1  农村人居环境现状

2.1.1  居民生活状态

皖北地区包括6个省辖市,拥有2 600万左右的常住人口,人口密度较大。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就业压力增大等原因,导致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使农村出现了严重的留守问题。由于对皖北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在生活和精神上的照料不足,生活条件较差。这种状况不仅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1]。

2.1.2  文化特征

皖北地区文化以淮河文化、楚汉文化、老庄文化为代表。由于地处淮河流域,各种不同的文化在此碰撞,淮河文化作为皖北地区特有的地域文化,影响着皖北地区人民的生活。但由于城市扩张以及保护意识薄弱,皖北地区的文化特色正在逐渐消退。

2.1.3  经济状况

皖北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作为国家粮食的主产区,种植业是居民生活的主要来源,耕种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近年来,皖北地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使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2.2  皖北现有农村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前部分皖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不能与农村发展要求相适应。由于皖北各村庄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对农村居住空间环境设计的认识不足,导致皖北地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各类功能性区域没有合理规划,居民生活单调乏味。现有设计中的主要问题有休闲娱乐场所较少、设施不够完善、缺少地域特色、人性化以及生态化的考虑不足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筑方面。虽然经过简单的规划,但居民住宅以及其他建筑分布不集中,没有秩序,有些住宅甚至存在安全隐患。②道路交通方面。村庄内道路狀况参差不齐,道路宽度不够,与道路相匹配的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备。③公共设施方面。民生设施地理位置欠佳,存在灯光、地标引导等问题。④环境卫生方面。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重视,没有对池塘进行有效利用,大部分村庄对污水垃圾的处理过于简单。⑤绿化方面。虽然农村耕地和植被较多,但植物都是野生状态,没有进行合理利用,缺少美观性。总体来说,已有的环境设计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无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大部分村落都需要对居住空间环境进行进一步优化改造。

3  皖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环境设计构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居住环境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乡村的自然、经济、文化以景观为载体,分别代表着自然特征、生产功能特征、文化支撑特征,它们互相影响,共同形成村落特有的景观。农村的景观建设既可以提升村落环境,还可以促进村落的可持续发展[2]。皖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环境设计构想应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经济,遵从“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设计。

3.1  多元化的功能性空间

在综合考虑皖北环境现状和美丽乡村概念的前提下,根据当地居民的审美趋向、生活习惯、功能需求,创造出环境优美的多元化居住空间。进行合理的功能划分,使居民的活动流线更加有序,在遵循居住空间环境整体性、可达性的原则下,皖北地区居住空间环境设计可从空间动静关系、主次关系、使用要求3方面进行划分。

根据使用功能的要求调整环境空间,以满足居民衣、食、住、行、农业生产的需要。具体规划为晾晒粮食和停放农用车辆的生产活动区,曲艺小舞台、球场、健身、棋牌等居民娱乐区,村委、学校、卫生院、阅览室、村民集会等基础设施区,生活废物治理区等。与已建成的、不够成熟的初步设计相比,多元化的功能性空间应着重于丰富皖北地区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让生活不再单调,有利于留守老人和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3.2  地域特色与空间环境的融合

芬兰著名建筑师伊利尔·萨里宁曾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文化上追求什么。”可见环境艺术对文化表现的影响很大。南京林业大学的王浩教授认为,乡土作为一种有地域特色的淳朴文化资源,在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到与时俱进,不能抛弃传统的文化特色。

与此同时,乡土元素要通过艺术的处理和提炼,使这些要素形成一个整体,使乡土景观更加富有内涵和生命力[3]。

皖北地区传统的农业经济收益较低,部分居民开始尝试农业转型发展,如观光农业、农家乐、采摘园等,将这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与具有文化特色的空间环境结合,就会产生品牌效应,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地域特色与空间环境的融合,不仅能摆脱“千篇一律”的乡村建设面孔,还能形成特有的“名片”,从侧面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3.3  空间环境设计趋于绿色生态

现今,居住空间环境设计越来越趋于生态化,虽然绿色生态已经不再是新鲜话题,但未来绿色生态理念将是影响皖北地区居住空间环境设计的主要因素。目前皖北地区农村环境还未遭到严重破坏,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减量。尽可能减少农村自然资源的使用,并提高使用效率。合理利用风、水、光等自然资源,减少能源的消耗。要考虑皖北地区环境设计绿化物种与植物配置方式,例如林地取代草坪,多采用本地樹种,优先选取用水少的植物种类。

(2)再利用。对皖北地区当地原有元素进行保留,原有材料进行再利用,可减少当地经济的投入,节约资源。例如湖北钟祥市的马厩酒店因地制宜,保留了原本马厩的自然痕迹,在还原历史的基础上改造成具有现代感的小型酒店,体现了再利用的原则。

(3)再生。环境设计要以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为向导,农村居住空间环境设计的生态性要求设计者尽可能使用可再生材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水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储存雨水来实现景观用水、绿地灌溉等。

4  结束语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皖北农村居民对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打造一个既舒适便利又美观的生活居住环境,是人们的目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能够淳化民风,培养居民保护家园的理念,挖掘和继承农村文化,还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未来皖北地区农村居住空间环境设计要注重美与自然的结合,以因地制宜为根本,借自然之势创优美之境,尽可能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相信未来不仅是皖北地区,农村整体空间环境设计的研究将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在实践中日趋完善,最终营造出一个具有归属感、认同感、亲切感的人居环境。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建设环境设计美丽乡村
以农民为主体加快我市美丽乡村建设
长沙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研究与对策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美丽乡村建设问题与模式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环境设计理念下的城市中心建筑设计
浅析林业站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优势作用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