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课堂实施分层次教学策略的研究实践

2019-12-20 02:48刘晓立
学周刊 2019年36期
关键词:中职课堂分层教学教学策略

刘晓立

摘 要:为了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一刀切”,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岗位人才需求与培养目标精准对接,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而且,分层教学可使每位学生都能够走在自己前进的路上,从而真正改善了中职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课堂;分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6-00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6.017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中职教师通常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差异性特点,授课目标、教学内容实施“一刀切”,甚至有些授课只成为了给少数学生讲课的消极状态,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度降低、学习自信心不足,学困生增多,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我国诸多教育家对个性化教学进行了探索。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教育学者就当前在“自然班授课制”条件下考虑学生基础差异、心理接受度、个性发展来实现因材施教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本文以“最近发展区”和“教学过程最优化”为研究理论依据,以就业岗位对人才专业素养要求为培养目标,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制定分层教学策略,使不同层次学生增强学习主动性和获得感。

二、分层次教学实施策略

分层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能力差异、就业岗位需求为基础,确定多层次的学习目标,对学生因材施教,目的在于发掘学生的潜力和发挥学生的优势。

(一)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任务完成情况将学生的差异性分为以下ABC三类,如表1(见下页)所示。

根据学生学习差异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制定出与学生水平相适应的教学内容。

(二)制定科学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制定遵循“一调二换三激励”原则。“一调”是指要根据一段时间里(可以两周左右)学生上课状态变化进行座位调整。调换目的是使学生之间能够互助学习,促进班级学习氛围的形成。“二换”指的是课堂上师生之间角色的转换。一直作为被动“受教者”的学生要真正转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则由原来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助学者、课堂组织者”。师生角色转换使教师实实在在走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做到以学定教,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三激励”指的是在分层次课堂教学中,学生从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学习信心和兴趣;教师从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上完善教学经验和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师生和生生在课堂教学中互助协作增强了彼此感情,达到相互激励效果。

(三)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岗位人才需求,制定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1.中职人才企业岗位需求定位。通过对企业调研,中职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实践操作类工作,企业对人才除了要求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外,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保持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企业岗位需求为实施分层设置教学目标和内容奠定了基础。

2.分层教学目标的设定。(1)分层教学目标设置原则: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原则。教学目标的设定不仅要立足于教学的具体内容,而且还要针对学生个体学情,以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目标。教学目标的分层设置,是实施课堂分层教学的第一步。教学目标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各目标都具有层次性和目标之间的关联性。(2)教学目标的层次设置:紧扣就业岗位需求和专业发展方向。课程的目标分为初级和中高级目标。每个层次既可以是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也可以是相同的教学内容而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初级教学目标重视培养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能力。如增强学生操作实践环节,通过完成设定任务,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中高级教学目标注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能力培养。如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制定与学生相适应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设置遵循“多层次、统筹兼顾”原则。教学任务的设定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多层次设置:如果难度太大会使基础差的学生退缩,进而导致学生失去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太过容易的任务又会使水平较高的学生失去学习的激情和挑战性。因此,分层教学任务设置须遵循多层次、由简单到复杂地递进式任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去完成任务。在课堂上,学生完成的工作任务内容和数量是因人而异,不是统一的。

教师设计授课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知识部分、巩固知识部分、竞赛提高部分。做到对不同层次学生统筹兼顾。“基础知识部分”的传授要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保证学生听课积极性。“知识巩固部分”主要以“做中学”的形式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并完成,教师主要起引导和助学作用,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近几年,中职学校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机会越来越多,诸如CAD、测量、BIM大赛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授课中发掘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潜力,“竞赛提高部分”的设计注重专业知识的横向联系和内容拓展,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优势。

(五)制定与学生层次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分层互动

教学互动环节设计遵循“兼顾两头、增强学生自信为落脚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兼顾两头”是在课堂师生互动环节中加强教师与座位的最边缘位置和学习能力较差学生之间的交流,避免课堂片面成为教师与学优生之间互动。

课堂互动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式开展,以增强学生自信为导向。互动形式有提问、课堂答疑、学生互助等,旨在关注学生上课注意力、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及时对难点解析、增强班级学习氛围,保证授课内容有效顺利开展。以分层提问为例,在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实施分层次提问:简单的问题留给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来回答、一般的问题留给学习较好学生回答、复杂的问题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回答。设计的问题让每位学生都能夠答得出,充分放大学生优点,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六)制定分层次考核标准

考核标准遵循原则“分层、过程、激励”。中职学生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上存在差异性,因此不能实行统一评价标准。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动态实施过程,只有重视过程性的评价才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状态,使学生及时受到激励和对学生不良行为及时纠偏。因此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包括过程评价和期末考核。过程评价(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分层任务完成情况)所占总成绩的比重70%,期末考核(分层测验试题、分层次答辩)所占比重30%。过程性评价+期末考核形式使学生逐步养成自我教育意识。

三、结语

通过分层次教学实践,针对学生个体确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教师进行助学指导,采用多层次过程评价考核方式,使学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任务下积极参与教学,使学生有获得感,以此提升学生自信和学习兴趣。这样,课堂上形成“好学者多学,不好学者能学”的状态,增强了班级学习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在分层教学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譬如怎样利用信息化手段达到更有效的教学,教师还应改变“教师是课堂主讲角色、安静的课堂才是好课堂”等传统观念,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中职课堂分层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计算机网络运维中中职课堂教学研究
C2C网店运营课程在中职课堂的实践教学与探索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谈情感教育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