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问题探析

2019-12-20 03:04王新叶
锋绘 2019年11期
关键词:社区文化

王新叶

摘 要:文化关乎人的生活,关乎人的心灵,更关乎一个民族的品质和未来。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新市民是城市社区的普通有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能否融入社区,对新市民生活质量和社区的稳定发展甚至是整个城市的繁荣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高社区文化对新市民的包容性和吸引力,正是使新市民积极融入社区生活,进而融入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新市民;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建设

文化关乎人的生活,关乎人的心灵,关乎一个民族的品质和未来。基层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区文化是基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可以陶冶广大新市民群总的情操,增强新市民的归属感,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进而有助于提升整个城市的竞争力和软实力。

1 社区文化建设对新市民的重要意义

首先,社区文化建设可以增强新市民的归属感。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城市化和现代化也在加速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城市的社区性质和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城市社区的类型主要有单位社区和单位体制之外的居民街坊社区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社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熟人”社区。但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单位社区的消解和商品房的发展,居民社区出现了许多新的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熟人”社区被打破。所以“熟人”社区居民因“熟人”而建立的信任感和认同感也随之被打破。社会心理学关于社区归属感的研究发现,影响社会成员社区归属感的原因之一就是居民的社区认同感。而社区文化就如同一种粘合剂,以一种微妙的方式来沟通人们的思想情感,融合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道德情操,培养了人们的群体意识。

其次,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增强新市民的文化自信。在中国共产党建党 95 周年大会上,文化自信成为我国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提出的 “第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站在960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 13 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延续精神命脉、捍卫荣耀。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居民汲取文化养分、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场所。而文化是社区的软实力,更是社区的精神依托和灵魂所在。以社区为单位大力发展繁荣文化、培育居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有利于提高文化认同、增强社区凝聚力,更有利于拓宽文化视野,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第三,社区文化建设是新市民参与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换,社区也开始越来越多的承载起社会职能。在“陌生人”社会中,社区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场所,给人以安全感和归属感,人们对社区的依赖也越来越强。居民除学习、工作之外,大部分的休闲时光都是在社区度过。因此,可以说居民除了通过正统教育方式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之外,其精神文化需求,大多是通过社区文化来满足的。所以,社区文化可以说或是一种参与人数最多、内容比较广泛、形式多样的基层文化,而且它以最浅显易懂的形式,以最接地气、最普通的方式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 新市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首先,社区文化建设存在软硬件建设失衡的问题。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总体上看,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部分社区都设立了文化活动中心、休闲文化广场、图书阅览室等文化基础设施,有些社区文化建设还逐渐建立管理制度。在这样的基础上,一系列的社区文化活动得以开展,还涌现出了多种类型的社区文化团体。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他们的文化建设观念不断增强,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文化需要也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我国社区文化建设进入了新时代,社区居民文化需要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层次在不断提高,目前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不少问题,仍难以切实满足社区居民的更高层次、更高品质的文化需要。

其次,新市民的道德素质有待提高。在新市民融入城市社区的过程中,农村原本的一些陈规陋俗及其不良影响也被带到了新的社区中,比如部分居民随地吐痰乃至随地小便等不良习惯,还有如婚丧嫁娶中的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市民也很容易受到城市不良商业文化的冲击。由于新市民阶层普遍法律意识淡薄,而且自我防范意识较差,这些群体也很容易被某些不法分子欺骗,陷入传销、金融诈骗从而倾家荡产的大有人在,不少人更是染上了赌博等恶习。

再次,社区文化活动单一,缺乏吸引力。新市民进入城市后,为了生存,必须要适应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在这样的生活压力之下,新市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而社区文化活动的单一,也使得新市民没有兴趣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目前,社区文化活动的形式单一,范围狭小,仅在重大的节日时悬挂横幅,举办一些文艺活动,而且基本上针对的是老人年群体,日常且范围大高质量的文化活动缺乏,在这种情况下,新市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热情是提高不起来的。

第四,社区文化建设人才匮乏。有一只高素质、稳定的社区文化建设人才队伍是开展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虽然,近年来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认可,但是专业的社区文化建设人才还是非常缺乏的。主要表现在:一是社区文化工作管理人员不足。社区文化工作管理人员老龄化,缺乏文化活动带头人和组织者,不能有效的组织、协调、指导居民的文化活动。二是社区文化专业人才不足。社区文艺方面的人才专业水平有待提高且数量严重不足,制约了高质量文化活动的开展,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

3 推进新市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

首先社区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区工作,2018年4月26日他在视察武汉市青和居社区时就指出,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我们抓好工作就是要把人民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办好。所以我们的社区文化建设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坚持想社区居民之所想,应社区居民之所需,解社区居民之所盼的原则。同时还要坚守在服务社区居民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居民提供质量更优、数量更多的文化作品的方針,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社区居民的文化需要。社区文化建设要因地制宜,要根据社区区位、社区内居民的构成和居民的文化特点及优势,科学规划发展定位,结合社区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的开展符合本社区实际的多样的文化活动。同时还要加快推动社区文化服务创新,千方百计办好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开展特色文化社区创建行动。如可以有意识的向有品位、有特色的历史文化社区、科普社区、生态社区、园林社区等方向发展,在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欣赏水平的同时,提升文化品位,增强文化自信。

其次,社区文化建设要坚持新的思想。以往人们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观念局限于娱乐性。但是,新时代提出了新的要求,社区文化建设的理念、思想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社区文化建设新思想,就是一种依据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深化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思想观念。如服务观和育人观,这种观念是区别于一般的健康观、娱乐观。

强调服务观,就是社区文化建设以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精神生活质量为终极目标的观念。服务观并不以片面的追求举办多少活动,得了多少奖项为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除了生存的需要之外,还包括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尽管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加了,但是大家的休闲娱乐活动还是比较单一,比如室内活动大多为看书、看电视、听音乐、打麻将;而室外活动多数就是散步、购物、运动。这样的一些状况一方面反映了居民休闲意识不够全面;同时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社区文化活动对居民的吸引力不够,服务仍有较大的扩展空间。因此,强化服务观念,因地制宜的举办一些带有知识性和娱乐性相结合的活动,创造条件吸引居民走出狭小的空间,更多的参与到社区的创建中,深层次的满足居民求知、求乐、求美的需求,深化社区文化建设。

强调育人观,就是强调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观念。育人观主张通过提高每个社会成员的素质来实现整个民族的素质提高。我们以往的社区文化建设很多只是停留在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等表面层次上的建设,忽视了居民对发展深层次文化的需要,特别是缺乏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这种只注重表面层次的文化建必然导致社区文化建设因缺乏深度而得不到群众的支持。以此发展下去,社区文化建设若不强调育人观,不着力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很可能出现一方面居民呼吁优美的生活环境、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和乐融融的邻里关系;另外一方面居民却表现出漠不关心、事不关己的态度,制约社区文化发展。

第三,充分激发新市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社区文化的感召力和生命力对居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有着重要影响。所以,社区文化活动在内容上要体现多样性和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文化需求。既要做到兼顾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也要努力在学习、教育、体育、科普、娱乐、艺术等多个领域做到百花齐放。在表现形式上,要做到求新求变、通俗易懂、与时俱进与贴近生活相统一。此外,社区还要做到将社区内原居民和新市民自发组建的分散的组织集中起来,把他们逐步培养成有一定规模的书画、棋牌、戏曲、广场舞等社区团体,组织他们进行文化交流活动,激发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总之,社区文化建设要将社区居民热爱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通过积极措施的引导和培育,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

第四,培养骨干,做好储备,保持文化队伍稳定。要搞好社区文化建设,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做好发现和培养工作。社区工作人员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其中必然有很多热心社区文化建设事业并有一技之长的人。对于这样的人才,我们要做到及时发现并精心培养,同时要有目的的在社区工作人员配备进行相应的倾斜。做到人尽其材,合理配备。另一方面,加强对社区文化骨干的培训,不断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更好的满足新时代建设丰富多彩社区文化的需要。通过文化骨干的“传、帮、带”作用,扩大社区文化的影响力,提高社区文化的品位和档次。

让人民拥有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社区文化是最贴近群众的文化形式,对提高居民素质、增强居民的归属感丢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市民是新时代的建设者,也应该是我们新时代发展成就的享受者,建设社区文化,让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其中一环。

猜你喜欢
社区文化
和合生一:社区文化建设与地域传统文化融合机制的构建
和合生一:社区文化建设与地域传统文化融合机制的构建
切中肯綮,打开社区文化活动的“马达”
宁夏生态移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探究
甘南藏区“和谐”社区文化构建
互联网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思考
街道社区文化创新的思考
论城市社区文化的发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课程标准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