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干部责任与角色定位

2019-12-20 03:04李建根
锋绘 2019年11期
关键词:角色责任

李建根

摘 要:高校共青团组织及队伍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一支重要的社会政治力量,每一个共青团干部时时处处都在扮演着一种比较特殊的社会角色,发挥着自己的社会作用。因此,一个共青团的干部能否具有正确的角色意识,并准确地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在实际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共青团干部;责任;角色

高校作为青年一代的最前线,高素质的共青团干部队伍既是有效开展团工作的组织保证。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共青团的工作目标、工作结构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地位的不断巩固,要求共青团能够适应新角色,更好地肩負起引导青年一代的重责。一个共青团的干部能否具有正确的角色意识,并准确地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在实际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

1 高校共青团干部职责的定位

(1)首先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共青团组织作为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仰共产主义的青年群众性组织,从其成立初就被确定为党的事业坚实后备军和助手。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共青团的历史定位不会改变。因此在任何时刻团干部都必须清醒坚定作为党的事业的接班人身份,热爱党、跟党走、忠于党。习近平指出,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体现了我们党对共青团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团的所有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当好这个助手和后备军。

(2)其次是“青年事务的领导者和服务者”。这是根据共青团的职能定位来确定的。共青团组织作为由青年群众组成的群团组织,兼有政府青年事务的职能。要加强对青年政治引领,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要更好联系服务青年,扩大团的工作覆盖面,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做广大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增强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团干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关心青年群体的身心及思想状况引导他们建立起正确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态度及方式,并帮助他们克服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障碍和困难。

(3)最后,团干部还是“共青团组织的建设者”。这是根据团干部的本位角色来确定的,同时也是时代发展对团干部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新形势下团组织的工作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然而,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团干部如何带领团组织顺应时代发展成为新潮流的“弄潮儿”,而不是成为新潮流的“弃儿”。团千部在开展一切工作的同时必须积极改善自我,加强自身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宗旨意识,努力学习各项专业技能,带领团组织服务青年群体。

2 高校共青团干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角色缺位导致高校团干部队伍效率较低

高校共青团均存在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团委编制不够,人手不足,特别是基层团组织无专职团干部。共青团工作比较繁杂,从团组织的建设到青年团员的思想引领,从管理团支部到帮助指导学生会、学生社团进行自我管理,这些繁杂的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很多高校基层团干部有时候也很难厘定自己到底属于辅导员还是团干部?导致高校团干部身兼数职, 工作效率低、工作落实不到位、很难兼顾自身发展等问题,影响团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稳定,不利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

2.2 角色错位导致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不稳定

流动性快是共青团干部的一个突出特点。“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共青团干部的流动性,而在高校特别是现下高校共青团干部流动性更快,高校现在基本行政岗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而从小学到硕士毕业,大部分的共青团干部27岁走上工作岗位,而团干部到一定年龄就必须转岗,而高校团干部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以此推算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干部最长任职时间很难超过8年,以致于很多高校团干部一开始就抱着将来转行的心态,或者进入辅导员队伍,造成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的高流动性和不稳定性。

2.3 角色越位降低团干部的职业认同

在大部分的高校,团干部因角色综合化有角色越位的现象。由于高校团干部既是团干部也是辅导员,团干部属于校团委,而辅导员属于学工部,团委和学工完全两个不同职能部门,还有其他的宣传、保卫等部门都是高校团干需要对接的部门,各项工作都需要团干部去落实,因此任务非常繁重,忙于事务性的管理而很少有时间注重自己专业发展,工作满意度较低,很少对本职业产生认同。

3 高校共青团干部职责和角色定位的转向对策

(1)健全合理的团干部激励机制。高校应该从最根源性的职业认同。高校团干部工作事物繁杂,工作动力不足,效率低。就要加强对团干部的激励引导,实行绩效管理。健全团干部晋升机制。通过职务晋升是激励引导,通过职务升降,可以保持团干部队伍的活力,让优秀的团干部脱颖而出。

(2)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一方面完善高校综合学科的设置。高校团干部工作涉及到了学生的方方面面,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全方位学科。

(3)增强团干部队伍的文化建设。坚持物质与精神相结合。除了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其中表现为学生对其工作的肯定,看到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高校团干部队伍培养应该建立与物质激励相对应的景胜激励,突破常规工作,积极开展团队文化建生,文化交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满足团干部的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袁蕾.高校团干部胜任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3,31(1):56-59.

[2]隋全伟.高校共青团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王永胜.高校专职团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J].财经论丛,2003,(9);102-103.

[4]薛光武.新形势对高校团干部的新要求[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6):78-79.

[5]高天钦.高校共青团干部素质分析与测评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猜你喜欢
角色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责任与担当
缺的是责任与担当
小议戏曲中角色的发展趋势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