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区会计专业“3+2联合培养模式”有效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2019-12-20 03:04柴燕
锋绘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甘孜州藏区培养目标

柴燕

摘 要:会计专业作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的热门专业, 近五年来招生规模都维持在300人左右。2018年开始,学院响应国家教育扶贫号召,与四川省甘孜藏区的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达成了“3+2”联合办学协议,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层次技能技术人才。由于会计专业是首次探索“3+2”联合培养模式,在实践中,笔者也发现了中高职培养衔接存在的问题:如培养目标定位滞后,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未落实,课程内容衔接断层等。本文通过走访调研,结合相关理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甘孜藏区会计专业“3+2联合培养模式”中高职衔接的建议,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3+2”;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扶贫

0 引言

2017年6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太原市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在会上提到西藏、四川藏区、四川省凉山州、甘肃省临夏州等地区属于深度贫困区域。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内,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彝族、藏族学生众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家庭贫困,国家为了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对入读该校的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使得更多的少数民族寒门学子得以接受职业教育,改善家庭贫困的面貌。同时,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四川省、甘孜州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精神,畅通学生升学渠道,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友好商谈,达成了“3+2”联合办学协议。所谓的“3+2” 联合办学模式, 是指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按照中考学生志愿以及学校的招生计划,择优录取考生进入到“3+2”中高职一贯制5年教育班, 录取的学生前3年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 由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对其进行管理和培养;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在第3年对“3+2”学生进行考核,合格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进行后两年的学习,达到学院的要求,获取大专文凭。

1 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上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与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主任,会计专业班主任以及2018级“3+2”学生走访调研后,发现“3+2” 联合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存在如下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滞后。2017年11月之前,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就是以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为目标,课程内容方面也是围绕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科目来进行设置。但2017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會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会计法的决定,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被正式取消后,学校的课程设置并未与时俱进,跟随时代变革来进行改革,而是遵循守旧,抱着落后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来进行教学,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陷入了迷茫,失去了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导致兴趣也大大降低。

(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围绕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培养目标设置了如下课程体系:

在图1的的课程设置中,我们发现,专业课在第三学期占总周学时比重最高,达到了24%,其余学期比重分别为19.9%和13.5%,比较而言,专业课占比相对较低,与该校网站的宣传与联合培养协定约定的教学内容(会计专业主修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会计实务、税法、财务管理、审计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统计学等课程)相差甚远,同时,实践课程也安排不尽合理,仅针对会计电算化、出纳业务操作、初级会计实务进行了实践课的教学安排,且周课时仅为4节、2节、2节,对于基础会计则没有进行实训,这使得学生的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3)教学内容未落实。初级会计实务课程开设于4、5两学期,周学时达到了5节,但教学内容仅包含了资产的会计业务处理,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的会计处理基本没有涉及。其次,据笔者了解,第六学期的所有课程在实际中均未按课程设置中那样进行教学,而是由学生自学。会计专业“3+2” 联合培养学生2018年3月参加升学考试,获得录取通知以后,在学校无心学习,学校也就放任其自学,并于2018年4月统一放假,让学生毕业回家。因此,学生在中职院校的学习时间缩短、学习内容残缺不全,学习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4)课程内容衔接断层。藏区会计专业“3+2” 联合培养学生后两年进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以后,没有针对该批学生基础差、文化课较弱等特点,单独制定培养计划和课程,而是与全日制3年大专生一起进行培养。入学以后按照全日制学生大二的课程进行学习,而且前4周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军训学习,实际第一学期的教学周数仅有14周,在课程目标指导下,授课教师只有压缩所讲授内容,使得基础本身就差的藏区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吃力。同时,在课程内容上,藏区“3+2”学生所学课程也存在着一定的重复,如会计电算化课程,他们就已经在中职的时候学习了两个学期的用友U8电算化系统,来到高职院校后,又继续学习内容重复的供应链课程,在难度、深度、广度及能力培养差别不大的情况下,这纯粹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

2 “3+2联合培养模式”有效衔接的探索

(1)培养目标定位清晰。中职院校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如果拟定培养目标是以考证为基础,那就需要在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时候,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把考取初级会计证作为培养目标,并据此调整培养大纲和课程体系。同时,应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转向,因为初级会计证的考取难度还是明显高于会计从业资格证,需要学生调整学习心态,端正学习态度,加强自身能力素质的培养学习才有可能通过考试。

(2)重视课程体系设置、落实教学内容。严格按照“3+2”联合办学协议进行课程设置,加大专业课和实践课程的占比,加强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针对基础会计课程可安排学生进企业进行参观等实训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对会计要素核算的理解,针对初级会计实务,应安排相应的手工或者电算化实训,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经济业务在实际中的运用和经济内涵,初步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同时,严格执行第六学期的课程安排,不能因为学生参加了高职升学考试就放任学生,这样,即使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学习,也将很难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3)加强中高职院校的交流与沟通。双方在签署“3+2”联合办学协议后,应加强交流和沟通,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主动发挥其优势,引导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和管理。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派遣部分教师到中职院校进行交流、学习,更好地了解中职教育的特点,了解藏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结合藏区“3+2” 联合培养学生的特殊情况,单独制定高职培养计划、教授课程,让学生在中高职阶段均能获得专业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以期为藏区培养更多的会计专业技能人才,为藏区贫困家庭教育脱贫做出一定的贡献。

(4)高职院校加强考核与监督。依据“3+2”联合办学协议,高职院校对于藏区“3+2” 联合培养学生是择优进行录取,因此,在升学环节,高职院校可以定制严格的考试政策和录取标准,除了进行文化课和专业课的考查,还可以加入实践环节的考核,对于不合格学生坚决不予录取,这样可以倒逼中职院校重视学生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加强平时的动态监督,查看中职院校的教学记录、教学内容、教学安排,调查走访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偏差可以提醒中职院校及时更正。

总之,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与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3+2”联合培养,是办学模式的一种新的尝试,双方也是自2018年来首次进行合作,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协调和衔接的问题,但面对出现的问题,只有想办法进行解决,才能使得此种办学模式得以长久发展,才能提升学生的技能素质,才能使职业教育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甘孜州藏区培养目标
甘孜州启动2021年工伤预防项目活动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四川省甘孜州9个不同地理蝗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论藏区社会控制与赔命价习惯法的治理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