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蕴含及建构逻辑研究

2019-12-20 03:04廖嘉林王林清罗心仪
锋绘 2019年11期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法治建设新时代

廖嘉林 王林清 罗心仪

摘 要: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鲜明。本文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研究基础,对其理论蕴含及建构逻辑进行梳理、概括和总结,贯通理论与实践,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般规律,以期为实务界宣传和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提供学理解释。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新时代;法治建设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19次提到依法治国,33次提到法治,可见法治在国家发展中地位之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特色鲜明、契合国情的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扎根实践,指导实践,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发展。以下就分别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话语表达、当代价值、核心要义、实践路径四个方面作阐释。

1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话语表达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套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国情,以非凡的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对法治建设做出了重大理论创新,提出和确立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体现我国法治特色、符合基本国情并具有科学理论体系和形态的法治思想。

1.1 党的领导是法治的前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我们必须全方位贯彻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依法治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使党的领导保持先进性,使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相辅相成,不断推进法治进程。

1.2 法治与改革、发展相辅相成

习近平总书记说:“凡属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妥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密织法律之网、强化法治之力,要把依法治国摆在突出位置。”不可否认,坚持依法治国是国家繁荣、社会发展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既不允许随意突破法律红线,也不允许简单以现行法律没有依据为由迟滞改革”。因此亟需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市场经济的潜在能量,弥补市场失灵,促进共同富裕。

1.3 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首先需要立法机关依法立法,执法机关严格依法执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 一方面,立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执法机关依法严格执法;另一方面,推进全民守法,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的保障。

1.4 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统一

法治国家是从公权力的规制层面来讲谈的,法治社会是从私权利的保障上来谈的,这两者相互统一并行不悖,法治政府建设是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可以说法治政府的建成与否关系到法治国家建设的成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行政主体,尤其是各级政府应在法治的轨道上行驶,一切公权力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1.5 推进全球治理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建构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迎合国际化和全球化的需要,融入世界潮流发展法治。放眼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市场经济,而这必须要有配套的法治国家建设机制。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统筹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两个大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要用好我国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上升的机遇,主动参与规则重构,为我国发展创造有力的国际环境。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这些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在为中国法治提供价值基础的同时,也为全球法治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2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容丰富,特征鲜明。这集中体现在是对“马恩经典作家”关于法治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保障,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科学指南,更是推进全球人类治理文明发展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

2.1 促进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中国法治实践的有机结合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并结合中国当代实际所作出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以立足实际、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运用马克思法学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针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套完整、井然有序的法治理论主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法治实践的有机结合。

2.2 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法治思想并非孤立,而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我们的战略布局就会落空。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像两个轮子,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业滚滚向前。”足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义深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需要更加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机制,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地提出了如何进行法治社会建设,全面依法治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法治保障。

2.3 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重要指南

习近平法治思想很好地彰显了中国的法治主张、话语气派,契合中国当代法治发展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与时俱进、日渐完善,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方针到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颁布3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十六字方针,我国法治理论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法治进程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法治发展进程始终围绕着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价值指向,习近平法治思想结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规律,立足于中国法治实践,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科学指南。

2.4 推进全球治理民主化法治化的理论创新

全球化、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的鲜明特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也是在全球化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建构的。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等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也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致力于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由此,习近平法治思想正推进全球人类治理体系的民主化法治化进程。

3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可表述为“法治中国”,其核心要义在此概括为“四个统一”,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的统一,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三者的统一以及法治与德治的统一。

3.1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和伪命题。因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政治头脑清醒,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同时,党自身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动,既不可让“党的领导”以言代法、徇私枉法,也不可以以“依法治國”来动摇甚至否定党的领导。

3.2 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相统一

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先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亦必须先坚持依宪执政。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要做到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必须维护宪法尊严。”因而,要以宪法为“母法”,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的法制化。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以宪治国必须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的主张也必须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充分体现了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的辩证与统一。

3.3 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看作一项系统工程,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三位一体建设,这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战略布局。在这项系统工程中,以法治政府是核心,以法治社会为根基,以实现法治国家为目标和最终归属,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法治实践。协调推进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必然要义,只有将三者有机统一,方能奏出法治中国建设的优美乐章。

4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路径

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践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一套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在指明法治中国的实践方向、加强国家法治建设、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都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不仅如此,它引领着中国法治建设,贯穿于“依法治国”实践过程的始终,体现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深入探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路径在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1 构建科学的法学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

众所周知,教育既是立国之本,又是强国之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坚持建设法学教育体系至关重要。习近平法治思想高屋建瓴、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对立足中国国情、提升法学教育水平、提高法学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提升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认识,更好地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中国法治建设实践,进一步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目标,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而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就必须构建科学的法学教育体系,从而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因此,就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育理念,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法学教育体系,以确保法治工作这一队伍的高度专业性。同时,也要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的头脑,锻炼学术品格、砥砺道德人格,培育具有过人才华、高尚品格、崇高理想、创新品德的法律工作者,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优秀的人才储备。

4.2 重视媒体作用,开创思政新格局

当今时代,媒体作用不容小觑。因此,加强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仅能让媒体焕发新活力、展示新魅力,而且能够使当今中国的正能量、主旋律成为时代主流,切实推动政府在思想工作之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因此,为更好地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就必须重视媒体作用,开创思政新格局。一方面在主流媒体上传播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人民大众进行思政教育,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优化法治教育舆论环境。另一方面,运用媒体创新表达方式,把习近平法治思想有关理论讲深、讲透、讲活,用多样的方式增强其吸引力,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打造为人民群众想听爱学的热门内容,使其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4.3 坚持以人为本,夯实群众基础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以人为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亦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依托。十九大报告明确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视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因此,为更好地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就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这条红线贯穿于理论和实践,听民意、顺民心,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从而为建设法治中国奠定群众基础,夯实依法治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4 以法彰德、以德辅法,实现法治与德治的相得益彰

法律与道德在社会发展、国家进步中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若需更好地实践,就要以法彰德、以德辅法,实现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的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说:“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守,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影”。因此,在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法律的建设,又要重视用法治建设推动道德建设。一方面,这不仅包括用法律来解决道德领域的一些重要问题,用法律来为道德提供支撑和保障,还包括用法律来彰显社会的公共道德和维护道德的底线。另一方面,依法治国必须重视道德的教化功能。道德是人们心中的规范守则,是人们约定俗成、众所周知的观点理念,其对于人们的影响体现于生活的一点一滴、方方面面,故有些问题经常是无法遵循现有法律来解决,而需参照道德标准来处理。此外,道德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范围,对法律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滋养作用。因而要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就须弘扬和发展道德,逐步建立与道德体系相匹配协调的法律体系,从而使法律和道德能更加紧密地衔接,实现相互促进。

5 结论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开创者、建设者们面对一穷二白的旧中国,披荆斩棘,带领着中国人民将社会主义的航船驶进了新时代。如今,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时代的不断进步,促使我国法治需求不断变化,我们须紧跟时代的步伐,立足国情,不段完善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和我国国情的有机结合,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治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推进、实现伟大中国梦具有指导意义。它内涵科学、语句严谨、开拓创新,代表了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最新成果,只有我們将其内涵不断付诸实践,才能更好彰显其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来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政治纲领 .中国经济时报,2014-11-26.

[2]尚玉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J].世纪桥,2012,(13):151-152.

[3]光明网:光明日报.坚持依法治国,2015-11-25.

[4]郝铁川,竺常赟.试论习近平同志关于人大理论和工作的新阐述.学习与探索,2019-08-07.

[5]杜鸿林.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的丰富发展[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4,(05):29-36.

[6]江必新.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刍论.法学杂志,2017-12-15.

[7]六、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人民日报,2016-04-27.

[8]陈冀平.谈谈法治中国建设——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法治的重要论述[J].求是,2014,(01):15-18.

[9]张文显.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般理论.法制与社会发展,2016-05-10.

[10]张文显.北京日报.中国法治40年的重要经验,2018-9-17.http://www.71.cn/2018/0917/1017857.shtml.

[11]虞崇胜.类文明:推进全球治理变革的价值共识[J].国外理论动态,2013,(08):39-45.

[12]赵国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逻辑、思想内涵与实现进路.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08-25.

[13]张文显.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般理论.法制与社会发展,2016-05-10.

[14]周星.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研究[D].天津大学,2016.

[15]段中卫.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18-06-01.

[16]李佳威.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D].浙江工商大学,2018.

[17]刘国琴.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7.

[18]张文显.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般理论.法制与社会发展,2016-05-10.

[19]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论法治:党大还是法大是伪命题是政治陷阱.2016-05-11.

[20]刘用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式、要义与战略高度.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23.

[21]叶亚杰.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制教育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16-05-01.

[2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来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政治纲领.中国经济时报,2014-11-26.

[23]光明网.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路径.2018-8-7.

[26]张文显.中国法治40年:历程、轨迹和经验[J].人民法治,2018,(21):7-22.

[24]人民网.一根准绳与一块基石的关系,习近平这样说.2016-12-13.

[25]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教育重要论述探析,刘玉莹;-《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9-03-15.

[26]人民网.《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2018-4-10.

猜你喜欢
习近平法治思想法治建设新时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特征与时代价值研究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特征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创新
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论高校法学院系与新农村在法治建设中的耦合互动
以“五个常态化”为核心的供电所法治建设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党法治建设的新贡献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法治浙江”: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前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