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StarC教学平台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2019-12-20 03:01周小建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周小建

[摘   要]以《细胞的癌变》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依托StarC平台的信息化,创设适当情境,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深入推进交互活动,及时做出反馈评价,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StarC平台;生物学教学;学科核心素养;细胞的癌变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2-0082-02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可以通过生物学的课堂教学实践加以培育、生成和发展。依托StarC云端一体化学习平台,利用网络、通过电脑主机连接数字化图像摄影仪、专用Pad平板电脑学习机等设备,用电子双屏代替投影幕布、电子白板代替原始黑板、触控笔代替粉笔来完成整个教学活动,其信息化、智能化、丰富化的课程教学资源和网络互动教学环境,可有效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实现生物学教学目标,助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以人教版生物必修1《细胞的癌变》的教学为例,开展依托StarC交互式平台的教学设计实践。

一、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

《细胞的癌变》是新课标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第六章的设计思路是使学生了解细胞的完整生命历程,同时了解细胞的癌变是细胞生命历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及导致癌细胞形成的内在机理。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是:首先通过紫外线致癌让学生初步认识致癌因子;然后说明癌细胞的概念和特点;接着总结致癌因子的种类和例子,并且要求学生明确为什么致癌因子会导致细胞癌变,即癌细胞的形成机制;最后让学生交流讨论得出预防癌症的一些措施。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相对简单,重在突出对学生“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如何落实学生“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癌症既是生物学热点,又是医学界与社会的热点,因此,本节课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范例,主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癌症病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由于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升高,因此癌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杀手”之一。教材将其单独列为一节,且作为一节健康教育普及课,突出了癌症对人类健康的重要影响,使学生通过主动向他人宣传关爱生命的观念和知识,崇尚和选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树立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远离疾病、健康成长、提升生命的意义与境界的生命观。

2. 学情分析

高中生比较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渴望了解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疾病。关于癌症,学生对其危害有很多感性认识,对于癌细胞不断增殖以及容易扩散的特点也有所了解,并且对生活中到底哪些物质可能成为致癌因子也有一定的认识,甚至对如何远离这些致癌因子预防癌症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总体来说,这节课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但关注癌症病人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还没形成关爱生命、选择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等良好的意识习惯。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资料和视频等资源的自主学习和分析探讨,归纳总结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引起癌变的三种致癌因子,阐明癌细胞的形成机理,逐步发展科学思维。

(2)通过对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减少导致容易扩散转移,细胞癌变后结构异常导致功能异常的学习,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

(3)通过对癌症预防措施的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以及对“癌症是不是不治之症”的辩论,培养学生积极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关注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做出理性解释,对癌症形成正确的认识,能辨别迷信和伪科学,进一步提升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从情感共鸣中树立“社会责任”

通过StarC平台的附加视频功能播放歌手姚贝娜的一段视频,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会因癌症而死去”这一事实,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内容——“细胞的癌变”。学生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从而了解到“细胞癌变后结构异常导致功能异常”。

【设计意图与核心素养分析】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对细胞癌变的关注,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癌症病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学生关爱生命、健康生活的意识。

2.合作探讨,从资料剖析中发展“科学思维”

活动一:教师通过StarC平台传送正常肝细胞与海拉宫颈癌细胞分裂情况对比表资料、肺细胞等几种细胞癌变前后的图片素材及患者癌细胞的扩散转移模式图到学生Pad平板电脑。學生结合上述学习资源,思考交流,组内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癌细胞的三个主要特征。

活动二:教师下发有关癌症事例的纸质文档资料,引导各组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分析归类引起癌变的三种致癌因子。教师利用StarC平台的双屏附加功能辅助教学,如利用左屏展示多媒体课件,右屏调取Word文档并予以呈现,同时利用“随手写功能”对资料内容做补充说明。

活动三:教师通过StarC平台的附加视频功能播放致癌因子引起细胞癌变的视频,引导学生分析探讨癌变的机理:致癌因子损伤细胞中的DNA,使遗传物质改变,即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

【设计意图与核心素养分析】提供学习资源,利用StarC平台的附加视频功能引导学生交流、比较、分析、探讨、归纳、概括,让学生形成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认识事物变化的内因、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与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3.思维碰撞,从正反辩论中培养“社会责任”

活动四:组织开展“癌症是不是不治之症”的辩论活动。利用StarC平台的左右屏分别呈现正反方观点,即“癌症是不治之症”和“癌症不是不治之症”,推选一名学生做主持,由正反方围绕辩题展开激烈辩论,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癌症重在预防,我们应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致癌因子,防止基因突变。通过辩论活动,让学生体会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早)的重要性,及了解目前有不少癌症患者通过治疗获得了康复而且未复发,他们都能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展望癌症诊断和治疗的前景(基因水平研究)。

【设计意图与核心素养分析】参与辩论的正、反方学生对问题本身都有各自的见解,因此当自己的认识与对方的观点存在冲突时,會批判性地看待对方的观点,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辩论,能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癌症形成正确的认识,崇尚和选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能辨别迷信和伪科学;能加强学生关心人类自身健康、珍惜生命的情感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围“圆”凝聚,从集体合唱中提升“社会责任”

活动五:利用StarC平台播放杨培安演唱的歌曲《我相信》,每组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学生跟着一起唱,教师也参与其中,随着演唱的推进,所有人逐渐展开并围成一个大圆。

【设计意图与核心素养分析】通过合唱,传递快乐阳光的生活态度,坚定部分学生学医报效祖国、救死扶伤的决心和造福人类的信念,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师生手拉手合唱,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增强了凝聚力。

四、教学反思

其一,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感觉到癌症并不陌生,引发学生对细胞癌变的关注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学生关爱生命、健康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其二,通过图表、视频、音乐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时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基本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摄取者。

其三,通过交流讨论、互动辩论、歌曲合唱等多样化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参与社会事务讨论的意识,促进学生关心人类健康,崇尚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生命观念意识,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坚定人类终将战胜癌症的信心,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落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教育。

本节课,以“从实际中来,到实践中去”的主线组织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核心素养。课前,教师布置资料信息收集任务,课上围绕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引起癌变的致癌因子、癌细胞的形成机理以及如何防治癌症等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前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查阅整理资料,培养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课堂上学生基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相关观点进行评价与讨论,发展了批判性思维,提高了辨别“伪科学”的能力,对细胞癌变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对癌症形成正确的认识,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理解更为清晰。通过呈现多种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及严谨、务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研究态度。通过开展辩论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事务讨论的意识,有效提升学生参与社会议题讨论的能力。本节课重在培养学生关爱生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意识,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猜你喜欢
生物学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