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面依法治国的现状及对策

2019-12-20 03:04佘飞鸿
锋绘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核心价值观法治

佘飞鸿

摘 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尽快实现实质法治,确定法治在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位置,让法治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但从目前法治建设的现状来看,还存有诸多薄弱环节甚至不少问题,如主体和客体关系问题、执政党与法治关系问题等,要想尽快建成法治国家,笔者认为至少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制定明确的权力清单;二是完善监察体系;三是加强法治队伍建设。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核心价值观

1 依法治国概述

1.1 定位

想要顺利实施依法治国,首先要准确把握什么是法治。国内学术界目前对法治尚未有一完全统一的认识,但对法治的非一般性规则地位则皆认可。在不同时代,对法治的理解亦有很大差别,比如在封建社会,对于法治的界定就是用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之工具,而衡量法治优劣唯一标准就是工具的实效性。党的十八大后明确了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主题,也需要重新认识法治理念。

1.2 内涵

首先,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是形成一种有序的社会状态,基于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认同并遵守的社会规则和行事准则,从而形成一种健康的社会状态;其次,法治是社会成员共同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需求,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成员若不实施法治,就会在共同体内部出现混乱甚至瓦解的局面;最后,法治是文治的基本形态。在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上,将法治内涵上升定位为治国理政,把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现存问题

2.1 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

法是限制、约束公共权利和划分并保护公民权利的最直接体现,其终极目标就是确保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法律和法规都是基于权利而形成,是社会成员基本权利和自由得到保障的保证。但是,目前我国法治人员存在依法办事观念还不强、屡见有以权压法、以言代法的现象,之所以这样,究期问题根源之一,就在于对公民权利与公共权利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正确妥善处理,缺乏梳理法治主体客体。

2.2 执政党与法治关系问题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坚持共产党领导的辩证关系:“坚持党的领导开展社会主义法治工作,而党的领导又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的支持”。在法治建设过程中,对两者间的关系需妥善解决以避免脱离群众。但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大,执政党在开展党建时,还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到位,使党建的严肃性还有等加强,以致最终出现有以党代政的现象。由此引发的突出问题就是党员领导干部,出现“一把手”的问题,延续性缺乏、政策变动过大,使法治建设的政治合法性有所降低,这必定会影响到党的执政权威。

3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有效对策

3.1 制定权力清单

从现实来看,在实施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行政机关的作用甚为重要,主要就是确保依法行政在实际工作当中贯彻落实好。但是,如果权力一旦被滥用,就会出现诸如腐败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所以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来加以约束。如强化执行权力清单制度,权力清单主要涵盖了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正面清单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或应当实施的权利,而没有越权的能力;负面清单最终可理解为“法不禁止即自由”,前者主要是针对行政机关,后面主要是针对普通公民。且行政机关要在出现问题后,及时采取科学合法措施妥善处置,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维护好自身形象,真正发挥好权力清单制度的作用。

3.2 完善监察体系

目前,我国的监察体系主要为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监察体系进行完善,应充分体现以下两点。首先,要监察覆盖面广。在改革国家监察体制的同时,要做好公职人员权利行使的监察工作,并贯彻落实好监察全覆盖。虽然各级监察部门可针对公务员系统内部人员和党政机构领导的贪污腐败等问题进行查处,但公办医院、学校等单位的管理人员还尚未包含在前述的监察范围之内。而实施监察全覆盖,可真正落实阳光办公与管理;其次,有法可依,以监察法助推监察实际,在开展实际监察工作时要做到有法可依。因为监察部门的监察权是由法律所赋予,这就需要事先通过科学民主的方式,对存在的法律漏洞进行弥补和优化,并与最新的监察实践相互促进发展。

3.3 建设法治队伍

实现一体化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必须建立起有一支综合素质高、道德优良、专业水准强的法治人才队伍。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律师事务所、行政部门,还是政法机关、法学院校,对于其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这也是建设法治队伍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于法治队伍的专业性,一定要确保所有的公证员、检察官、法官、包括行政执法者都要严格把关,比如须具有国家规定的法律资格证书,开展岗前培训等。还有就是要加强政法部门与法学院校的合作交流,實施公检法部门与高校的互流互聘计划,促进法治人才队伍的建设和良性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贯彻并落实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就需要对法治建设的主客体进行明确,对法治与执政党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只有清晰了治理主体边界,才能实现良性互动,才能使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贯彻落实下去。就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言,它是对我党执政方略和执政能力的一个巨大考验,需要正视并科学合法的对待且处理好现存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8).

[2]胡建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深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01):9-13+148.

猜你喜欢
全面依法治国核心价值观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基层检察院规范司法行为的实现路径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领导干部为官做事为什么要紧握法律戒尺
全面依法治国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亟待编纂一部21世纪的民法典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