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党员教师如何进一步创先争优实现教育创新

2019-12-20 03:04但玎
锋绘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育创新新时代

但玎

摘 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对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为谁办教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论证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员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如何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创新、培养更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高职院校教育和党员教师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党员教师需要创先争优和创新教育的必要性;通过对新时代新型党员教师这一角色的解读,诠释了这一角色应当具备的素质以及如何创先争优实现教育创新,为我国高校党员教师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党员教师;教育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我们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明确党的发展方向,除了以教学工作为核心以外,更应以党为中心,牢记自己的使命和党的宗旨,倡导新时代教育战线,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的高校创新教育应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党员教师们除了把关心和责任带进课堂,还必须把党的思想带进课堂,做到“课程思政”,才能做到“教书”的同时兼顾“育人”。

然而,目前一些高校党员教师并未能诠释好“新时代新型党员教师”这一双重角色,不能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实现教育创新,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对自己的要求并没有高于其他非党员教师,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于教育创新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二是进入普通教育的误区,忽略高职学生的特性,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三是没有主动学习党的新精神、了解党的新动向,对学生的教育也只停留在“教书”上,没有进行“课程思政”和传播党的精神,做到“育人”。基于上述情况,研究高校党员教师如何进一步创先争优实现教育创新,为其他教师树立优质榜样、培养更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高校党员教师实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1)高校党员教师实现教育创新才能适应国家教育改革的路线,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作贡献。

作为高校党员教师,我们只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才能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满足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国家在发展,教育在改革,一味地按照旧思想、老方法进行传统的课堂知识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国家的教育改革路线,习总书记提出,新时代中国教育应扎根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强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因此高校党员教师,作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学生踏入社会的“引路人”,在顺应国家发展方向的同时,应做到自觉地进行探索,通过教育创新,丰富学生见识和学习生活,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作贡献。

(2)高校党员教师实现教育创新可以促进高校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求/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的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素质的发展。素质教育为创新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创新教育点燃学生智慧之光,焕发理想之光,从而做出创新之举,成长为创新之才,把素质教育推向最高境界。尤其在高职院校,须彻底改变“应试教育”把学生训成思想上墨守成规的顺服小绵羊的局面。应大力提倡积极创造性思维,从接受性发展为发现性,从单一性发展为多元性,从同一性发展为求异性,独立思考,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话,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不畏权威,不惧风险。

(3)高校党员教师实现教育创新可提高党员自身的先进性。

党员保持自身的先进性,需要有一种内在的动力和强大的自我约束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整个社会价值取向逐步多元化,有的党员教师思想观念随之发生蜕化,对自己的行为标准要求也在降低,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方面的表现甚至不如普通群众,更不用说创先争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頭活水来”,以这句话来形容教师应不断更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身先进性最贴切不过,我们正处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高校党员教师更应该不断地吸取新的信息,拓宽自己的视野,刷新新时代新思想,不断坚持创新,在教育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行,找到更好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去适应学生的成长,才能成为“源头活水”,以自身的先进性去带领所有教师,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新时代的年轻人成为有远大理想报复、有高尚道德情操、对社会有贡献、自身有价值的人。

3 新时代党员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及特征分析

3.1 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职业是一个学无止境的职业,是一个充满着智慧而又不断创造智慧的职业。当今是一个知识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所面对的是一批接受信息更多,思想更为活跃的一代学生。教育对象的新特点对党员教师提出了更新的挑战。因此,高校党员教师需要时刻站在信息的最前端,将不断更新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做到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为推进教育改革、补齐人才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3.2 坚持产教融合、科学管理,努力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

面对新时期新任务。高校党员教师应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除了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和分管工作,还需要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不断学习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促进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能够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推动高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3.3 以“四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实践一个共产党员自身素质的先进性

高校党员教师应积极实践一个共产党员自身素质的先进性,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教育在发展,学生在提高,未来教育的挑战,不仅对学生,更重要的是对教师。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只有具备了深刻的理想信念、完善的知识结构、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如子女般仁爱,才能得到学生的信服和敬佩。

4 高校党员教师教育创新实现路径

老师有“四有”,学生亦如此,我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呼吁各大高校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型人才。大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因此,以党建工作为核心,做好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带动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使广大教师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且关系非常密切。

要想以党员和教师这一双重角色进行创先争优、实现教育创新,首先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1)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

高校党员教师应带头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发展学生优秀的个性品质,树立学生的科学发展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能力为主,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能。要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功利性的,而是一种精神追求。教学方式也应当有民主的气氛,让教师不再是发号施令者的指挥官,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導者。

(2)培养创造思维。

创新是产生于激情驱动下的自觉思维,常新思维是产生于由于热爱、追求、奋斗和风险送产生的精神境界高度集中,沉浸于那种环境所产生的自觉思维。这种创新性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对他们来说的是新的问题,并能把知识广泛的迁移到学习心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说,创新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或定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力的核心,创新教育与教学必须着力培养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

(3)坚定社会主义信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信仰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心中熊熊的烈火。信仰,赋予我们一种坚定的精神和态度。社会主义信仰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信仰,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我们青年党员教师,风华正茂,血气方刚,朝气蓬勃。只有坚持社会主义信仰始终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在自己业务素质有所提高的同时,还要进行政治素质的磨练,才能为这教师一伟大的职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只有坚持社会主义信仰才能起到社会主义带头人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带领大家走上正确的社会主义道路。

5 结语

“共产党员”这四个字不仅仅是一个神圣而光荣的名字,更应是一面走在新时代、体现新时代要求的旗帜。作为一名高校青年党员教师,我更在思索:如何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与党同行”。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党员教师应当具备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坚持产教融合、科学管理,努力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以“四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实践一个共产党员自身素质的先进性等重要素质。应当通过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培养创造思维、坚定社会主义信仰等实现路径全面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创新教育任重道远,势在必行,我们是新时代新型党员教师,更应解放思想,敢想敢干,求实务新,实事求是,做创新型人才的引路人、创新教育的开拓者。只有坚持不懈地在教育创新的道路上摸索,才能真正提高党员自身的先进性,从而促进高校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求,才能适应国家教育改革的路线、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甲哲, 丁俊萍. 习近平新时代高校党建思想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579(12):6-8.

[2]王寿连. 新时代党员教师的责任与使命[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585(5):20.

[3]杨联. 新时代下我国新型美术人才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17(9):198-199.

[4]庄甲. 新时代高校党员教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才智,2018,(20):153.

[5]黄扬风. 浅谈新时代创新教育与教师角色的转变[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3,(8):60-61.

[6]佚名. 自媒体视域下新时代党员教育创新路径探究[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73(4):93-96.

[7]佚名. 新时代历史方位下职业院校党员教师增强“四个意识”的路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208(11):68-70.

猜你喜欢
教育创新新时代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知识网络环境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浅析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教育理念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