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晏阳初的文艺教育

2019-12-20 03:04金维贤
锋绘 2019年11期
关键词:晏阳初乡村建设

金维贤

摘 要:晏阳初关于乡村建设实践的“四大教育”思想中,文艺教育是首要工作,包括文字教育和艺术教育。文字教育通过编订课本及辅助读物和报刊杂志来帮助平民识字,学习最基本的知识;艺术教育从戏剧、绘画、音乐和无线电广播入手,培养平民对国家民族的情感及社会变革的意识。

关键词:晏阳初;乡村建设;文艺教育

近代以来,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国的乡村社会逐渐陷入一种秩序危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救济农村,改造农村社会成为社会潮流,一场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运动蓬勃开展。其中,晏阳初的乡村建设实践有着重要地位。四大教育是晏阳初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这是他基于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的“愚、贫、弱、私”四大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晏阳初用以“治愚”的文艺教育包括文字教育和艺术教育。

1 文字教育

文字是获取知识的钥匙。晏阳初主要通过编订课本和平民读物的方式推行文字教育。

(1)编订《平民千字课》。共四册,定价一角二分。包括1300个基本汉字和二百多篇白话文写的文学作品,96个课时基本可以全部掌握。为便于记忆理解,每课课前都绘有表现课中意义的图画。这套课本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平民来说既实惠且实用。为帮助已完成《平民千字课》学习的平民自主深入学习,还有三种辅助资料:“国语拼音读本”、“简笔字抄本”和“平民袖珍字典”。其中“平民袖珍字典”中收录了4000个汉字,完成初级平教课程的平民就能够使用,这对于提高平民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编辑平民读物。完成初级平民教育的学员已具备基本的读书识字能力,为使这部分人能够持续不断学习,晏阳初主持的平教总会编辑出版了多种课外读物。晏阳初认为课外读物“可多带某一行业专门性质,及某一地方之地方色彩,俾得分别适应其兴趣及适应其需要。”因此平民读物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内容多是常识性的知识。例如《平民算法》《平民历史》《平民地理》等等。平民读物不仅包括书籍的出版,还包括报刊杂志。1925年《农民报》创刊,《农民报》的“内容集美国农村杂志、科学普及报、最新消息文摘和传记图书馆之大全。”另外还有一半的篇幅刊登的是农民的投稿,这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农民的行文及语言表达能力。平民读物的发行,使平民能够及时的复习,不仅有书可读,更有兴趣读;同时还能学习到各种不同的知识,在拓宽平民的视野,活跃思维,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除了利用中国传统的表现形式戏剧、绘画、音乐外,无线电广播也被广泛用于传播教育。

(1)平民戏剧。晏阳初认为,“中国的旧剧,在灌输忠、孝、节、义‘四德思想出了不少功力,但在宣传迷信和对自然现象与日常生活问题的科学态度的发展,也起了不少的有害作用。如果戏剧要成为新时代教育民众的力量,它的内容必须改编,使之适合新生活的需要。”

平民戏剧在农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自1932到1934年共编订了剧本21种,平民戏剧委员会先后出版了《戏剧导演浅说》《表演术》等专业书籍。平民戏剧在开发民智,启发平民思想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晏阳初认为戏剧在平民教育上至少有下面的五种力量: ①唤发农民意识向上,②舒发农民情感,③介绍一般的常识,④施行公民训练,⑤提高农民的语言。

(2)绘画与音乐。为了开发大多数为文盲的农民的智力和精神,晏阳初十分重视对农民进行绘画与音乐方面的教育。

绘画方面的教育工作:①收集大量的家庭年画、装饰品条幅挂画、壁画等。②艺术和视听教育组为平教运动的各种活动先后绘制了一千多幅图画、招贴画和漫画。③绘制教材插图,编辑出版《初级画范四册》《高级画范两册》《妇女手工花样一册》等专业性书籍。④举行农村图画巡回展览会,使绘画深入到农村家庭。

音乐方面的教育工作:①平教总会对收集的民间的歌曲、乐器、乐谱进行研究,编著《普村同唱歌集》。②注重乐器研究,自制价格较为低廉的风琴、木棒琴、笛子等乐器。③组织歌唱比赛,提高教师音乐教育水平。

(3)无线电广播。无线电广播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工具,对于平民教育的推广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平教总会经过五年的研究改进,制成了经济适用的广播系统,使无线电广播能够迅速在全国普及。

平教总会根据平民的实际水平,以四大教育为主要内容,制定节目,按时广播,无形中使之受到所需的教育。经过实验研究,最终形成了5个有益的广播项目:①教育。傳播建设的知识。讲稿由各部门技术人员草拟,修订后由会说本地方言的人播出。②计划。向民众传递县府的计划和正在进行的建设的消息。③活动。作关于各村和个人在乡村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的报告。④新闻。使民众听到国际国内或当地的时事,除了日军的消息外,群众最感兴趣的是市场消息。⑤娱乐。广播群众歌曲、京剧唱片、笑话、谜语等娱乐节目。

3 结语

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的目的是进行民族再造,“人”的问题是他在进行乡村建设中考虑最多的问题。通过文艺教育提高平民的文化素质,培养“新民”,让民众觉醒,自下而上为中国的民主政治打下坚实基础,最终完成乡村建设再造民族的伟大使命。尽管受制于时代,晏阳初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但他的乡村建设思想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代都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2]吴相湘.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长沙:岳麓书社,2001.

猜你喜欢
晏阳初乡村建设
晏阳初拒绝加入英国国籍
构造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广州市从化区智慧乡村建设的调查与分析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略窥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及对现今成人教育管理的启示
华工教育了教育者
浅析中国新旧城乡建筑景观的建设与继承
晏阳初为办教育卖张学良赠车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