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皴法在现代中国写意山水画中的运用与嬗变

2019-12-20 03:04黄文旭兰双林
锋绘 2019年11期
关键词:皴法山水画

黄文旭 兰双林

摘 要: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中国山水画日趋成熟,国人对中国山水画中的笔墨技法不断的进行改造与革新,皴法已经从最初时期“空勾无皴”的表现技法演变成具有生命力和精神力的艺术语言。本文通过阐述皴法的起源,皴法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影响传统皴法在现代写意山水画中演变的各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皴法作为山水畫最主要的表现技法,是历代山水画家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理论指导下,进行不断的艺术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具有独特价值的艺术语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不同时期的皴法,从理论到实践都体现了各个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为中国写意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内涵。因此,研究中国写意山水画皴法运用与嬗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关键词:山水画;皴法;演变与发展

1 皴法的概述

1.1 皴法的定义与起源

皴法是中国山水画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法,皴法要从“皴”开始说起,“皴”本指皮肤的皴裂,在自然界中山石,树木,房屋等经过自然地理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结构表面形成了一定的结构肌理,表现为形态各异的皴纹。“法”是指一定的规则,规范。而皴法则是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在皴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的新的皴的法则,将其运用到山水画中,并用来表达不同的山石结构,不同的地质地貌和不同质地山石的软硬状态等。

1.2 皴法的起源

山水画最开始并不是以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的,而是以人物画为背景而存在的。在唐代以前,山水画都是空勾无皴的,一般都是运用简要概括的细线来勾勒出山石的大致轮廓,然后再施以墨色。在唐代末期山水画的皴法才渐渐出现,董其昌在《画旨》一书中谈到唐人的皴法线条就像铁线一般,足以说明这一时期的皴法是极不成熟的。随着山水画经过萌芽,发展,演变和完善的过程,山水画最终脱离了人物画的背景,变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皴法也随之变得成熟起来,从唐代的“空勾无皴”到五代的“皴染必备”,皴法取得了重要的发展。五代时期,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山水画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开始用来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画家们也开始渐渐有规律,有意识的运用皴法,随着被描绘的对象越来越宽泛,皴法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荆浩、董源等人的披麻皴、斧劈皴,范宽的雨点皴相继出现。荆浩、董源是中国山水画皴法的创始人。董源生活在江南一带,师从王维,从王维身上受到不少启发,并结合当地的地质风貌,民情民俗,创造了披麻皴,更加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江南地貌的特点。荆浩在五代时期隐居在太行山,每日山中写生,仔细探索观察,并广泛研读李思训,王维等人作品,使他很好的运用了皴法表现地貌特征,他笔墨两得,皴染兼备的绘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生活环境的影响。皴法的出现使绘画的叙事功能上升到抒情功能,画家对于不同地质地貌的喜爱不同,呈现出的皴法也不尽相同,正因为有了这些独特的因素的出现,使皴法独具审美情趣,也使皴法的发展空间大大扩大。

2 皴法的产生与发展

2.1 萌芽阶段的唐代皴法和初具雏形的五代皴法

唐五代时期是皴法的萌芽时期,唐代以前的绘画实物如今已经十分罕见,在现存的屈指可数的唐代山水画中曾出现过皴法的雏形,是用一些杂乱无章的线条在形态各异的山石上描绘山石的纹理结构。有关于皴法出现的《匡庐图》(图1)。

最早的描述是在五代时期,荆浩在《山水节要》一文中描述称:“丈山尺树,寸马豆人。远山无皴,远水无痕...皴法在五代时期由画家荆浩有规律的使用,荆浩创作受到王维作品的影响,创造了表现水晕墨章的技法,有勾有皴,由于创作的主要来源是来自于对大自然的写生,并受到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地质地貌的影响,其创造的皴法多适用于北方气势宏伟,巍峨挺拔的山川。 从荆浩的代表作《匡庐图》(见图1)中可以看到清晰的勾而复皴的方法,中锋用笔用平直的长线勾出山石的外部轮廓,然后再用类似与钉头表现出山石的质感和体积,这副作品已基本达到皴染兼备,成为写意山水画发展历史中一次重大的突破。

2.2 复杂多样的两宋皴法和元明清皴法的起承转合

宋代时期,由于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的历史新局面。再加上隋唐,五代时期给山水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宋代写意山水画的发展空前繁荣,多种绘画方向自成一体,宋朝成为了我国写意山水画发展的高峰,画家们在通过仔细观察大自然各种山石的质感和外形以后,概括出能够准确表现出形质纹路的皴法。不少文人画家在皴法的运用上有着独特的审美意趣同时又结合书法融入绘画当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潮流和艺术效果。

到了元代,皴法形式进一步发展,由基本的皴法演变出多种皴法,如解索皴、牛毛皴、卷云皴、长披麻皴、马牙皴等皴法程式。元代皴法具有强烈的书写性,线条强调抑扬顿挫,转承起合,一波三折的书写意味。文人画家认为书法,绘画的本质不只是客观的描绘自然形态,而是通过墨色,线条等形式来表现自己的主观精神世界。

明清时期的皴法派别林立,画家们综合运用宋元各种皴法,在整体风格上呈现的风格各异。明四家之首,吴门画派的开创者沈周,绘画风格博采众长,继承前人的水墨体系,将北宋的壮美与南方的水墨融会贯通,自成一体。总的来说,元、明、清时期的皴法在原有皴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且逐步走向完备,比较五代两宋的皴法来说,五代两宋的皴法用笔较多,而元、明、清时期则是笔墨兼备。

2.3 近现代皴法的发展

时代变迁,国人的思想受到西方绘画形式的影响,注重体积,光影,立体形态的思想成为国人追求热潮,使得传统皴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而一些肌理、色彩效果使皴法在画面中的存在感更为衰弱。近现代的山水画家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等在皴法都有所衍革,近现代的写意山水画也从描绘自然万象演变发展到注重表达内心的自我感受。

3 现代中国写意山水画皴法在创作实践中的运用

3.1 皴法在创作中的运用与启发

中国写意山水画从皴法产生、发展到革新,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通过学习创作这个过程中深切的体会到,对于写意山水画皴法的研究和学习,是一个遵循前人笔墨章法,不断借鉴前人经验,对传统经典寫意山水作品循环往复的进行消化的过程,再在临摹过程中汲取前人作品的优秀经验,并结合自身内心的想法才能有所创新。在创作的过程中,也不免陷入对于中国写意山水画创作的误区,只临摹不思考,必然会使画面走向僵化。现代创作出现许多内容空洞,过多强调技法表现,只注重形式的作品都是对于写意山水画的传统缺乏了解和思考的表现。现代写意山水画绘画的工具也在发生着变化,一些新工具正在兴起,如卡纸、玻璃、布料,采用拍打按压的方式表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毛笔的类型变得越来越多样,绘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习惯来选择用笔。我们处在一个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时代,我们应加强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研究和交流,势必会给中国写意山水画传统皴法带来更多的现代视觉美感。

3.2 皴法研究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通过对于皴法的研究,对中国写意山水画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使学习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审美观,使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学习美术不单单是对技法的掌握,而是对于一种文化的学习。在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知美术、理解美术,这样才能领悟到美术的精髓,通过传统皴法的发展和不同对象对皴法的运用,使得我们在进行写意山水画创作过程中能够对皴法进行更为准确的运用,也使得我们更加勤于思考,自然事物瞬息万变而非一成不变,我们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领悟自然结构和变化规律,使我们在今后的写意山水画创作中能表现出更丰富,更具现代化的审美意味。

通过我们探索中国写意山水画的发展过程发现,写意山水画的发展同时也伴随着皴法的发展,画家运用的皴法是不同的个体对大自然不同的理解并赋予其不同的情感,故对于皴法的运用也不同。正是由于这种对大自然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视觉审美,才促进了皴法的发展。也使得画家们对于皴法的运用在山水画中的语言表现形式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使皴法在中国写意山水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皴法的继承与发展对现代中国写意山水画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写意山水画的皴法是中国山水画家对大自然客观的认识并且加入自身情感再创造的一种艺术,皴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如今已经变得十分成熟。我们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来灵活运用各类皴法。从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到黄宾虹的“师古人,师造化”,再到李可染的“为祖国山水立传”的主张可以看出中国写意山水画皴法的发展不仅仅是一种传承,而且还为我们当下写意山水画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可能,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在师法与古人的同时,在掌握各种基本技法的前提下,能贴近自然,深入自然,再根据画面,升华古人的皴法,并探索出适合自身画面的皴法。除了这些,我们还应该多研习前人的绘画作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努力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立画风的山水画作品。

参考文献

[1]贺天健.学画山水画过程自述[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2]董其昌.画旨[M].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

[3]陆俨少.山水画刍议[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4]孙美兰.李可染画论[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5]刘治贵.中国绘画源流[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6]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第五卷[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7]李霖灿.中国美术史稿[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8]方闻,方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皴法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二十四)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二十)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十九)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十八)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十七)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中国画皴法的名称与作用的关系
室内山水画最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