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绪管理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研究

2019-12-22 10:31唐子璐万柳辛李普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情绪因素大学生

唐子璐,万柳辛,庄 静,李普华

(江苏大学,江苏 镇江 212013)

20世纪9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Salovey和Mayer提出了“情绪智力”这一概念,认为以往的教育体系对学生情绪智力培养不够,当代教育应该关注学习者情绪智力的培养。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Daniel Goleman在1995年出版了《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书,引用了Salovey对情商的定义,认为情绪管理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认识他人的情绪、人际关系的管理[1]。可见,情绪管理是一项综合行为,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1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学生不能有效进行情绪管理,长期处于消极状态,心情低落甚至抑郁时,不可避免会出现思维迟缓、意志力减退、认知功能损害等问题,学习、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躯体器官的生理功能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导致疾病。严重者出现自杀倾向,对家庭、周围人群、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合理有效的情绪管理能够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能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他人的批评,继而不断提升自己;在经历挫败时,能接受跌倒的痛苦,也有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始终积极向上,向着既定目标前行;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合理管理,不易怒,不迁怒,带着愉悦的心情进行交往,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营造舒适的人际交往氛围。

2 大学生情绪管理现状

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情绪有丰富性、不稳定性、冲动性、层次性等多种特征。在社会竞争愈发激烈的形势下,原本应当积极向上、乐观阳光、思想活跃、追求进步的大学生,恐惧、焦躁、抑郁等心理问题不断暴露,情绪管理能力低,抗压能力缺乏,不能正视自我,不愿意接受批评,严重时出现偏执、自闭、抑郁等精神疾病,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身体健康。为此,我们对J大学191名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问及“是否对自己的情绪有清晰的识别”时,超过97%的大学生回答可以清晰识别自己的情绪,仅有不足3%的学生对自己的情绪缺乏清晰识别能力。但在问及“是否会被情绪左右学习工作效率”时,我们发现超过半数学生容易被负面情绪影响学习效率,仅有3%的学生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大学生能够清晰识别自己的情绪,也意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但情绪管理能力相对缺乏,易受情绪困扰[2]。

2.1 大学生情绪特点多样

调查显示,大学生情绪特点多样,5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可以清晰地识别情绪的变化以及波动状态,54%的认为自己的情绪属于思维丰富型(即多愁善感型),47%的认为自己的情绪属于压抑性,认为自己的情绪属于冲动型的大学生约占25%,兼有两端极性的大学生约占30%。由此看来,大部分学生的问题是思虑过多而又不愿意说出口导致的。

2.2 大学生情绪影响因素较多

综合分析发现,大学生情绪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点:人生发展与职业选择,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学习,自我管理,经济状况,适应能力,异性交往及家庭因素。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大学生情绪波动是由于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占70%)、在人生发展与职业选择方面存有困扰(占69%)、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占67%)等,此外课程学习结果(占50%)也是大学生情绪变化的一大影响因素。在习惯了小学、初中、高中的规律学习生活以及校园管理后,大学生对侧重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大学生活不适应,如果没有较好的管理能力,便很容易迷失在充满诱惑的世界里,自我管理能力成为拉开学生之间差距的决定性因素。

2.3 大学生处理情绪方式单一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大学生处理情绪方式略显单一。有38%的大学生选择与家人好友倾诉,36%的倾向于投入爱好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约9%的选择运动发泄,约7%的选择对自己存在的问题置之不理,甚至有2%的大学生会将自己的怒火转向身边亲近的人。而选择向相关机构、心理导师求助的大学生少之又少。

3 大学生情绪管理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3.1 影响因素

3.1.1 个人因素 生于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种社交软件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沉溺于虚拟世界。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一些低俗的思想冲击着学生的价值观念,一些网络暴力游戏更是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3.1.2 家庭因素 自幼接受父母、家庭庇护的大学生,已经习惯了一帆风顺、波澜不惊的人生旅程,导致他们面对挫折时抗压能力差,容易自暴自弃。很多大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不适应集体生活,没有集体归属感,情绪管理能力差,只会选择逃避,如此恶性循环,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3.1.3 学校因素 在小学和中学时代,学生接受应试教育,只关注成绩,没有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情绪调控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在进入大学之后,学生容易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希冀有人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无法快速调整自己、稳定心态。

3.1.4 社会因素 社会发展节奏越来越快,竞争压力日益加重,同时,社会对新一代大学生的理解与宽容不够,带有偏见地认为当代大学生只会享乐,缺乏奋斗精神,不能担起重任。

3.2 提升策略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调查中,36%的人希望由心理中心提供较为专业的帮助,23%的人希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类课程,22%的人表示自己愿意接受相关讲座以及宣传,12%的人希望学校可以成立相关讨论学习小组,大家面对面交流解决问题。可见,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身的情绪宣泄途径,继而通过自省反思等方式来平稳心态,可有效帮助学生提升情绪管理能力[3]。

(2)鼓励学生参加实践。通过社会实践,磨炼学生的意志,拓宽学生的视野,鼓励他们放大自己的格局,对自己的未来有明晰的规划。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寻找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也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

猜你喜欢
情绪因素大学生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情绪认同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