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服务地方经济能力培养路径
——以平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12-22 10:31任方奎李赋中闫小川尚颖颖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任方奎,李赋中,闫小川,尚颖颖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平凉 744000)

精准扶贫是国家在新形势下的一项战略性国策,推动贫困地区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指出,教育扶贫是最精准的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和提升贫困群众造血能力的重要抓手。因此,以服务为宗旨,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是地方性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担负着为地方经济“造血功能”的高职院校,其首要责任是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基于此,本文以平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4个方面探讨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的路径。

1 发展职业内涵,拓展高职院校学生内在素质

1.1 构建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框架

在高职院校教学中,要确保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体系落地生根。专业设计和教材建设,要在体现当代大学生道德共性的基础上,突出高职生的特殊性。如课堂教学不能严格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而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及职业教育特点,做到因材施教,通过角色扮演、素材即兴演讲、讲座等多种形式丰富教育手段,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

1.2 重视环境育人,优化素质教育环境

职业教育的特点比较明确,强调以服务为宗旨,就是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企业第一线的高级技工和市场服务人员。同时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比较薄弱,素质相对较低,加之大多来自农村及经济困难家庭,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优化素质教育环境,通过短平快的教育途径满足学生及早进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

1.3 配置软硬件设施,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灵魂,不仅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有关,而且关系到学生道德素质,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可以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包括校训、文化墙、校史馆、宿舍的个性化设计、教室的布置。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校园物质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整体布局、校园绿化等。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会润物细无声地向学生传达一种积极的信号,使他们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变。

1.4 围绕素质教育,提升教师素质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面向地方、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必须走双师型道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关系,鼓励学生质疑,自主探索,形成教学相长、共享民主的现代型师生关系。

2 创新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与市场的深度融合

传统的校企合作方式是学校把学生招来,先进行理论教学,辅之以实验实训教学,然后把学生送往企业,这种培养模式经常会导致学校与企业脱节,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学校通过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发展形成新的“学校—产业群、企业群”的一体化合作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学校随时调整专业设置,使之和地方产业布局相一致,使职业教育能够和地方产业无缝对接,从而实现地方性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目标。目前,学校每周都举办职业讲堂,邀请一些知名企业家或职业教育研究专家,通过与他们交流,让学生及早接受企业文化与理念的培训,学习企业的团队精神,认识自己的专业与将来的就业,提前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使学生将来能更加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学校的果林专业以“平凉金国”商标成功注册为契机,抓好现代果树专业建设,增开农业旅游观光等农学特色专业,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带动平凉市的核桃、早酥梨、金丝瓜等农产品的营销,为平凉及周边市、县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由于甘肃东部主要种植果树和农产品,在招生与扶助措施方面,学校极力向农学专业倾斜,每年都开设相关专业班。同时,积极响应政府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政策,加大了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随着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的实施,学校开设了早教专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办学,实现专业群毕业生的就业与升学优势,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实用型人才。为开阔学生视野,鼓励学生走出国门,学院还与马来西亚沙巴大学、新加坡智源教育学院、韩国又石大学、丹麦安徒生国际幼儿师范学院等多家国际大学合作办学,互派学生,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3 规划职业生涯,提升服务地方经济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只有及早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规划,明确努力的目标和方向,积极培养各方面能力,才能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拥有自己的优势。目前,我院的职业规划教育主要从树立典型和加强职业规划课程建设两个方面开展。

3.1 树立典型

邀请往届毕业生———“创业之星”回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这些本土“创业之星”的成功案例成为激励全体学生努力学习、敢想敢闯的不竭动力,让这些成功企业家真实的言行成为学生为人处世的行为准绳。例如,学前教育毕业生徐蕾,现在西安自己经营一家大型幼儿园;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吴盼盼,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毕业后她不像别家孩子那样直赴外地“淘金”,而是充分运用在学校学到的专业技术留在家乡大胆创业,目前已建有自己的生态养鸡场,在平凉市注册生态农业公司,公司年利润达20多万元。与此同时,学院定期邀请职业教育顾问所在企业的中层专业技术人员来校授课。在传授专业技术的同时,也给学生确立了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观,使学生从所学专业出发,学会生存、发展,切实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继续升学能力。例如,学校定期邀请如天马电子等国内知名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校授课,将企业的文化、管理理念等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体会到企业的氛围。

3.2 加强职业规划课程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根据市场的需求,我们不断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内容,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实效性,让高职生在正确认识市场的大背景下做到理性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学院合理增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分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4 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地方性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责是服务地方经济,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和毕业生资源及地方劳动力丰富的优势,走校企深度合作的路子,引领企业进校园,创办校办工厂,打造职教工业园区,为学生提供实践实训场所。目前,学院与国内多家企业进行合作,让企业进入学校,把厂房建在学校,并开办冠名企业班,让学生进工厂、进企业,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建立新的学徒制,重视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加强以“校中厂”“厂中校”为重点的实训基地建设,深入挖掘校企合作的内涵,与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让学生“真刀真枪”做产品,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增强学生的产品意识和质量意识。学院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加快专家引领、企业历练、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能力,在地方性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提倡独立思考、探索新知识,让学生介入教师的某些课题研究,例如汽修专业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汽车模型制作、数控专业创新工件的加工等,从而了解创新过程和方法。这种实习体验和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总之,职业教育在精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查数据显示,高职院校中贫困生比例高于普通高中和本科院校,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对象与我国精准扶贫对象高度契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及早满足当地产业、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带动他们家庭从根本上脱贫,实际上就是达到了政府提出的精准脱贫。这样,在确保我国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职业教育也将写上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