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实践

2019-12-22 10:31秦亚东汪荣斌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药品课程体系技能

秦亚东,汪荣斌,张 强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2)

2019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及2019年安徽省教育厅出台《安徽省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中对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提出: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强调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等具体要求和奋斗目标。因此加强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课程建设迫在眉睫,特色鲜明的实践课程建设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我校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契机,在实践课程建设和改革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1 实践课程建设思想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大多沿袭普通本科院校以学科为中心的思路,尚未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更是缺乏特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瓶颈。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思想在高职院校中已经成为过去,重视实践教学成为各方共识。正确认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是实践课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1]。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体现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之一,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观是实践教学的基本思想;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涵盖化学、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医药储运、药学服务等领域知识。21世纪以来,学科的发展及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综合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因此实践教学必然要适应这些变化。实践课程也要及时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实践课程建设应充分参照职业岗位(群)、专业技术领域的职业资格标准[2]以及行业标准,规范实践课程内容;在实践课程建设中应充分融入行业资格考试,如药士(师)以及药学行业标准《药品管理法》《中国药典》等内容。通知中指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坚持校企合作模式,体现在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应遵循行业实际岗位需要,促进“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高职院校特色实践课程建设应面对新时代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以逐渐形成特色鲜明具有推广价值的实践课程。

2 实践课程建设原则

2.1 跳出课程,着眼专业

受传统“三段式”课程模式影响,实践课程通常设置为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的“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本质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而不是以专业为中心建设实践课程,这种模式试图强化学科实践体系的完整性,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技术与技能、知识与职业的脱离。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化学类基础实践课程中有熔点的测定、溶液pH值的测定、旋光度的测定等专项基础技能训练,但却未与《中国药典》中的法定规范进行关联,基础实践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各自为政;基础实践、专项实践课程内容设置缺乏专业的视角,不利于专业知识的内在统一。因此,要明确基础实践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如基础化学类实践课程内容设置应充分考虑到《中国药典》药品鉴别项下所收载的常见化学反应类型等。药学服务类实践课程应充分考虑学生以后的就业及职业面向,应充分考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所收载的药品等,诸如此类,都应以专业视角设置实践课程及实践课程内容。

2.2 淡化灌输,重视情景

高职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课程在真实情景下,包括真实的场地、真实的药品、真实的相关行业规范,用真实的工作情景加深学生感性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避免将枯燥的知识点像理论课程知识一样灌输给学生。将药品质量检测、安全用药指导等知识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实践课程不再是简单的将操作方法重复一遍的“操作”,如条件许可也可将实践场地设置在药品生产企业、医院药房、零售药店等,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2.3 突破局限,注重综合

以学科为中心的基础实践课程与以工作或任务导向开发的专业实践课程之间没有共同的逻辑中心,专业实践课程按基本技能点将内容过度细化都是目前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容易导致专业知识过度分化,过度细化的知识点导致学生难以体验日后工作中真实复杂的工作情景,当然也不能否认以学科为中心实践课程的重要性。高职院校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别于普通本科以及中职,是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实践课程应有所区别和体现,逐渐形成高职院校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特色实践课程。以工作或任务为导向的全程综合性实践课程将以宽广的专业视角,培养学生在复杂工作情景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3 实践课程建设与实践

3.1 建设综合实践课程

将实践课程附属于理论课程,导致基础实践、专项实践和专业实践课程之间缺乏内在逻辑联系;基础实践、专项实践和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师分属于不同教研室(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不同教研室教师的交流,授课教师也是泾渭分明,体现在专业实践课程教师不讲授基础实践课程,基础实践课程教师不参与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导致不同实践课程内容、功能缺乏内在逻辑关系;依据理论课程体系设置实践课程,必然导致实践课程地位、结构与功能的弱化,最终实践课程成为理论课程的附属品,与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进行实践课程设置的德国双元制、澳大利亚TAFE课程体系相对比,仍存在观念和认识上的差距。分析仪器操作技能实训、药品质量检测技能实训教程等实践课程在内容编写中坚持以任务为导向、项目为导向原则,将细化的知识点融入同一项目或任务中,锻炼学生在真实岗位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3]。

3.2 校企共建实践课程

通知中指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作为高职院校特色的实践课程建设也应坚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践课程,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坚持校企合作在实践课程建设方面既可以弥补学校教师对岗位职业技能要求把握不精准的缺陷,也可以解决学校教师在实践技能方面偏弱的实际问题[4];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将行业企业作为学生实践教学基地,行业企业承担部分学生实践课程的授课任务。高职院校对教师实践经验要求不高,大多是应届毕业生入校工作后才进行实践技能培养,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一问题,通知中提出,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应在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中公开招聘,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的具体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利于精准把握教学内容、岗位技能要求,又可以锻炼校内教师实践能力,以期达到校内教师和企业聘用教师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局面。

3.3 融入行业职业标准

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相关的行业职业标准健全。职业资格,如国家执业药师等;入职后的职称资格考试,如药士、药师、副主任药师、主任药师;行业标准,如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职业标准,如QA、QC人员标准等。职业资格是用人单位招聘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重要依据,尤其是药学类专业对从业人员资格、教育背景要求极其严格,同时也是用人单位判别学生能否胜任岗位工作的标准。因此,在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所涉及的药品生产、药品储运、药品检验、药学服务等领域实践课程内容的编排上,应充分引入行业资格标准、职业标准,建设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实践课程,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毕业生,不能闭门造车。

3.4 结合行业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认识技能大赛对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尤其是通过技能大赛可以及时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及时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在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及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建设中应考虑全国药品检测技能大赛项目设计、能力要求,同时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职业能力要求,将大赛对技能的要求融入实践课程建设中,形成以大赛为导向实践课程建设理念,注重大赛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互相促进,然而不能出现“唯大赛、唯技能、唯精英”现象[5]。

4 结语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途径,实践课程是保障实践教学的首要条件。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根据就业领域分为药品生产、储运、经营、服务等,依据不同就业领域设置不同的实践课程,既可兼顾学生就业发展需要又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采取“跳出课程、着眼专业,淡化灌输、重视情景,突破局限、注重综合”的实践课程建设原则,摆脱传统“三段式”教学模式对实践课程建设的束缚与制约,借鉴国外实践课程建设思路,结合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实际情况,建设有别于普通本科和中职的高职实践课程,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实践课程体系,彰显高职人才培养特色并推动高职院校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药品课程体系技能
是不是药品说明书里列举不良反应少的就是好药、列举不良反应多的就不是好药?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药品保存细解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劳动技能up up!
水果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