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口腔修复学课程考核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探究

2019-12-22 10:31谢宏新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考核内容口腔考核

谢宏新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医学院,湖北 孝感 432100)

口腔修复学是高职口腔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是学生能熟练开展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等疾病的诊断与修复治疗工作。考核评价是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检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具有的知识能力状态、优化教育教学模式的重要工具。构建科学、公正、可操作性的课程考核体系,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关注岗位需求、全面提高能力素质,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增强岗位胜任能力一个重要突破口[1];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调整教学思路,关注行业动向。我们通过长期的口腔修复学教学实践,结合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口腔修复学教学特点和行业建议,吸取其他高职院校课程考核经验,对高职口腔修复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与探索,以期达到培养具有较高工作适应能力、职业素养的高素质的口腔医生目标。

1 口腔修复学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不足

目前,大多数院校口腔修复学课程考核方式仍然是以理论结业考试为主,以平时考核成绩为参考,这种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重理论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记忆轻应用。基本上以学生记忆书本知识的数量与质量作为成绩合格标准。口腔修复学课程学时多,学习周期跨两个学期,一次性终结性的课程结业考试,对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缺乏激励作用,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希望得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造成了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逃课混课,考前突击记忆,千方百计找所谓的重点内容,考试投机取巧,课程结业后,理论知识也忘得一干二净。

忽视课程特点和职业教育特点。口腔修复学作为口腔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的学时大大超过理论教学学时,其考核时段更应集中在日常的实践教学中,即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上,通过技能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训练与考核检测,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技能熟练程度,能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做出合理的评判。因此,单纯的以理论结业为主考试无法对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也不利于教师组织分层教学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考核的评价主体单一,基本由任课教师一人包办。理论结业考试方式往往是任课教师从教学、命题、阅卷等环节一人负责到底,评价主体单一,容易对学生形成刻板印象或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忽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等职业素质的评价。

2 高职口腔修复学课程考核体系改革

2.1 课程考核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口腔修复学课程特点,根据学生个性化差异和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将个性化的要求和统一性的标准相结合,以多样化的过程性考核取代一次性终结性考核;结合国家口腔职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和考核方式要求,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将考核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程考核体系制定的评分要求清晰,考核评价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条件许可时可邀请行业专家参与。

2.2 考核内容的设计

考核内容必须紧密结合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标准和要求,同时与行业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保持一致,切实做到考核体系科学、合理、规范,考核内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考核内容由理论模块、技能模块、综合模块、拓展技能模块构成。

理论模块包括基本概念、基础知识。(1)口腔检查与修复前准备;(2)牙体缺损的固定修复;(3)牙体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4)全口义齿修复知识;(5)各类义齿试戴与戴牙后相关问题处理。理论考核应降低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核比重,借鉴口腔职业资格考试标准和要求,嵌入与临床实际相关问题,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将重心放在理论知识的应用上。

技能模块包括单项技能(如口腔检查、病历书写)、专项技能(如上颌架、灌注模型)、综合技能(如后牙铸造金属全冠牙体预备)。考查包括完成实训任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职业态度、熟练程度、完成结果、分析表达与纠错能力。

综合模块包括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注重考查口腔内科学及口腔颌面外科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如前牙残冠的修复治疗设计、义齿戴入后问题的处理),以及学习态度、团队协作意识、职业素养、知识应用能力等。

拓展技能模块包括技能竞赛成绩、临床实习带教教师等级评定。学校每年组织全体学生参与校内口腔技能大赛(如前牙烤瓷全冠的牙体预备、二类洞的制备等),择优选拔参加全国卫生职业院校口腔技能大赛,借助技能竞赛这一平台,强化实践训练效果,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变。其考核包括竞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竞赛成绩[2];每年临床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带教教师开展实习成绩等级评定,实习医院推荐优秀实习生。

2.3 课程考核评价主体

根据高职口腔修复学课程标准,设计完整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案,组织教师、学生、行业人士、教学管理人员共同讨论,制定出清晰的评分或等级评定要求,考核标准要让学生、教师认同。不同的考核内容模块由相应不同的人员组成考核团队,如单项技能考核可由任课教师完成,小组协作技能项目可由教师及学生(小组长)共同参与考核,综合能力考核和技能竞赛可邀请行业专家参加考核,临床实习等级评定可由带教教师和学生(实习队长)组织完成。

2.4 考核分配权重设计

根据口腔修复学课程考核改革目标,设计课程考核要素和分配权重。

考核要素:平时成绩考核内容为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学习态度、上课回答问题等;实践技能考核内容为熟练程度、完成结果、分析与纠错能力以及竞赛成绩,竞赛成绩优异可获得加分;综合素质考核内容为敬业精神、团队协作意识、职业素养、知识应用能力。课程考核不同阶段的分配权重为“平时成绩(15%)+阶段测试(20%)+实践技能(25%)+终期综合考核(40%)”。课程考核结果采用百分制。

3 口腔修复学课程考核体系改革的效果与困惑

口腔修复学课程考核方法改革后,给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一方面,课程多元化考核方法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实践技能、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了明显提高,学风明显好转,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从近几届学生的口腔修复学课程结业成绩看,及格率与优秀率逐年提高;从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调研结果来看,毕业生能较快地适应岗位工作,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此外,课程考核方法改革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教师主动关注行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变化,以“知识+能力+素质”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观,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入研究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根据课程特点,优化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对课程体系和课程质量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从而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3]。

但是,在课程考核体系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随着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力度的加大,新的学习模式、学习方法逐渐出现,我校口腔修复学在线开放课程已经建成,即将上线运行。口腔修复学课程绝大部分理论知识可以通过线上学习、线上考核完成,获得课程的电子学分,而部分学分如何折算到课程的综合成绩中,还需进一步探索;课程考评体系中,如何将实习评定成绩合理地纳入综合成绩,也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考核内容口腔考核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事业单位竞聘上岗制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初探
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