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文素质在卫生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培养

2019-12-22 12:44车俊英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英语课程医学

车俊英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在医学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成了卫生职业院校走向国际的重要途径。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除了培养医学生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其外语能力,外语能力作为学生职业素质的一部分,对学生未来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医学是与人生命息息相关的科学,这就决定了医学的人文主义特性,因此,对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说到底是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应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这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主要探讨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如何将语言教学和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有机结合。

1 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教育部于2006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英语教育专家刘黛琳等[1]在谈及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时也指出:“高职学生英语能力必须为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提升及其可持续发展服务。事实上,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英语也只有在职场环境下才能使其使用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职业性和实践性是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基于上述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方向——职业性和实践性,谈一谈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在语言教学的实践性方面:(1)目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滞后。很多高职英语教师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知识传授多,语言应用和实践少。(2)大多数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大,主动性不高。笔者曾经对学生课外英语自主学习时间进行调查发现,我校57.1%的人每周课外英语学习时间少于一小时,还有8.6%的学生课下根本不学习;关于课外英语学习时间,11.3%的人用来完成语言技能训练任务,大部分人用来完成课后英语基础理论知识练习任务。尽管学校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社团活动等,但是覆盖面有限,学生参与度不高,目前学生“哑巴式”英语学习状态仍未得到改变,课堂参与度和第二课堂利用率急需提高。

行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1)从教材来看,目前行业英语教材种类多而杂,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符合教学实际的高质量教材少之又少,很多教材沿用了本科传统方式进行编排,尤其是专业英语教材,形式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2]。(2)在教学实施层面,行业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课时较少,工作过程化情景教学、在线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开展较少。比如我校大部分专业英语教学没有专门的课时,主要是在第三学期公共英语课程中引入一定的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总学时为32学时,学时过少使得专业英语教学流于形式,达不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

2 英语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卫生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

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实践等方式,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受教育者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从而为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方向选择和人生价值取向上打下文化与审美的基础[3]。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对从业人员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程,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作为语言类课程,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借助丰富的语言素材,与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但从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其十分重视语言知识传授和语言技能训练,而忽视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与提升。另外,近年来社会上医患纠纷层出不穷,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我国医学教育领域长时间重专业、轻人文不无关系。因此,在医学教育各环节呼唤人文是一种必然,在英语教学中重视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卫生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

3 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途径

3.1 立足教材主题,挖掘教材蕴含的人文元素,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它不是一般的材料,而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特点,专门研制和编写的文本,适应相应阶段学生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基于教材进行教学内容整合。例如我校目前使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教师可以根据我校学生专业特点拓展与医学有关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在第一单元“College Education”中,可以引入医学生医学誓词学习并开展集体宣誓,还可以引入医学方面的名人故事,给学生以榜样的引导;在第二单元“Rock&Roll”中,就音乐话题我们可以加入医学界音乐治疗相关拓展内容,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其对医学领域的关注度。总之,要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人文元素,给学生创设职业情景和话题,让学生多感知、多参与。

3.2 第二课堂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阵地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在全面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作用重大,可以通过给学生创造更多英语应用机会,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但目前英语第二课堂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大多数院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比较随意,普遍缺乏整体规划和精心设计,覆盖率较低。要想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教学辅助作用,突破口就在第一、二课堂的衔接,我们需要对第一、二课堂进行整体化设计,把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实践活动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评价,并将其融入学生英语平时成绩管理体系,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下来,各班根据学生需求和特点对第二课堂进行个性化设计。在学校层面,可以开展与医学主题相关的英语文化节特色主题活动,例如一些竞赛类活动(英语词汇竞赛、配音大赛、主题演讲比赛、短剧表演、书法大赛、文化沙龙、专题讲座等)。可以从学校层面对具有特色的医学主题文化活动进行品牌化设计,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英语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节,突出学生英语学习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提高学生英语文化品牌活动、英语社团活动、班级英语实践活动参与度,并将这些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活动质量。另外每个班级固定一个活动教室,使得各班拥有固定的活动开展场所,可以定期进行文化墙设计、作品展示,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精神与人文素质。

3.3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加强与学生互动和情感培养

人文素质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以“仁爱”为核心,关注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只有改变传统“填鸭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度,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才能启发学生学习灵感,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完成课堂相关教学任务后与学生的联系和沟通不多。但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教师和学生沟通十分便捷,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关注和有效激励直接影响到学生英语学习中个人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目前大家普遍认同的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其在关注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和能力提升的同时,重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发挥学生在知识和意义建构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今后的教学改革中我们也要多尝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与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人文素质。

4 结语

2017年版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将大学英语课程性质定义为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外,还要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和医学职业特色文化融入,通过对第一、二课堂进行整体化设计,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英语类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要更新英语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科学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拓展具有医学特色的优质英语教学资源,开展具有医学特色的英语活动,从而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卫生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英语课程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01—02合刊
第二课堂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成长课堂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