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海高原牧区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①

2019-12-22 12:50范文湖
热带农业工程 2019年6期
关键词:农牧民畜牧检疫

范文湖

(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畜牧兽医工作站 青海尖扎 811299)

动物防疫工作是畜牧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随着高原地区畜牧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重大特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压力也越来越大。农牧地区畜牧养殖是农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动物防疫工作质量直接决定了动物的健康生长及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同时也决定了当地农牧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改革开放40 多年以来,动物防疫工作受到社会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各项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动物防疫队伍不断壮大,防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项经费也持续投入动物免疫工作中,并取得了显著防疫效果,有力保证了高原地区畜牧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和农牧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有必要分析动物防疫工作现状,提出发展对策,切实做好高原牧区动物防疫工作。

1 青海省尖扎县高原畜牧产业发展现状

尖扎县海拔为1 960~4 614m,农牧区交错分布为种植和养殖、生态有机畜牧业和精深加工业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加速高原畜牧养殖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先后投资1 920 万元用于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和生态畜牧业基础建设项目,完成畜棚建设151栋,尖扎县现有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认定的规模养殖场57 个,农业农村部认定的规模养殖场1 个,年畜禽存栏量24.82 万头(只、羽、匹),规模养殖已占全县畜禽总量的30%以上;建成90 t肉类冷库2座,规模化屠宰厂2处。

2 高原牧区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动物养殖分散,规模较小

为加速牦牛藏羊养殖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尖扎县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加快推进养殖方式转变,很多农牧民群众逐渐改变了养殖理念,实现由传统散养向舍饲养殖转变。总体来看,养殖规模以中小规模为主,养殖户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开展动物防疫工作难度较大。特别是藏羊和牦牛养殖,很多农牧民群众还一直坚持传统放牧养殖,养殖数量在几只到几十只,养殖规模较小,养殖较为分散,给当地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了不便,工作压力较大。尤其每年春秋两季的重特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期,不能有针对性地免疫接种动物疫苗,经常错免、漏免。还有些农牧民群众不重视动物免疫接种,认为养殖的动物只要不出现临床症状就是健康。因此,要想做好中小规模养殖户的动物防疫工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2.2 养殖户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防疫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尖扎县地理位置偏远,当地农牧民群众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养殖户缺乏相关饲养管理知识,对动物防疫工作存在错误认知。有些农牧民群众认为,牲畜打过疫苗就能保障一直健康,如养殖的动物出现临床症状,会片面地认为免疫接种无效,对防疫效果产生质疑。如有些动物在接种疫苗后,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如采食量下降、体温升高、注射部位出现肿胀、妊娠动物出现流产,甚至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若抢救不及时则造成死亡,使得农牧民群众对动物免疫接种产生了抵抗情绪,增加了开展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难度。而且大部分牧区以少数民族为主,很多牧民群众不懂汉语,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认为动物防疫工作只是一项技术推广工作,可有可无,阻挠动物防疫人员的执法工作,从而加大动物防疫人员的工作难度。

2.3 产地检疫工作难度大

由于畜牧养殖较为分散、养殖规模较小、产地检疫涉及面广、涉及范围大。因此,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存在一定困难。要想做好动物检疫工作,不管是在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难度都较大。另外,不少的领导干部对产地检疫认识不够,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不积极、不主动,不能够严格落实各方责任,经常出现人情买卖,甚至出现倒卖检疫证明的现象,使得很多带病动物运出产地,造成疫情的进一步传播蔓延。

2.4 动物检疫手段落后

在牧区,由于动物实验室不足,动物检疫工作缺乏必要的工作场所和交通设施,仍以传统的人工检疫为主,依靠一把刀子解剖、眼睛观察[1]。在进行活体有无疫病、认定品质优良过程中主要依靠畜牧兽医人员的主观经验判断,技术落后,缺乏专业的实验室检测设备。基层地区一旦出现传染性疫病或者疑似病,不能及时处理,使疫情快速传播蔓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且检疫过程中,由于检疫人员和经销户对不良肉制品的认定标准不同,而动物防疫人员不能向经销人员提供权威的检测报告,经常出现纠纷,影响到检疫工作的权威性。

3 高原牧区动物防疫工作的发展对策

3.1 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宣传教育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视程度,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报纸、网络、宣传栏等),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养殖户和农牧民群众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更加自觉的配合动物防疫部门开展动物免疫动物检疫,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养殖效益,最大程度防范疫情传播蔓延,保证畜牧养殖安全,维护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

3.2 实行程序化免疫,构建完善的免疫档案

畜牧兽医和动物防疫工作人员应深入基层,广泛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各种动物疫病的流行时间、发病情况等,制定养殖场具有针对性的免疫程序,并严格要求养殖户按照免疫程序,建立相应的免疫档案,定期接种疫苗。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应经常开展抗体监测,抽查免疫情况,确保达标。

3.3 加强动物防疫监督

尽快构建县乡两级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防疫监督体系,切实做好辖区内动物屠宰和运输检疫。引导农牧区的养殖户在调运动物之前,要先上报当地动物防疫部门,由专业防疫人员到养殖场进行检疫,合格之后出具相应的检疫证明书。对没有免疫证明或免疫标识的牲畜不出具检疫证明,无检疫证明的动物不能进行屠宰销售[2]。同时,进一步加强联合执法力度,防疫部门通过联合工商、质检、道路交通、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销售病死动物、无证屠宰行为,提高广大养殖户和经销户的守法意识,由被动检疫向主动检疫转变,促进整个地区动物防疫工作高效开展。

3.4 增加投入,提升检测能力

应不断加强基层地区动物检疫实验室建设,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提高动物检疫水平。地方政府应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到年度工作计划中,从有限的财政资金中划拨专项资金,建设动物检疫实验室,购买先进的化验、检验设备,确保利用先进设备监管肉制品。同时,改善检疫手段,使用快速检测工具和设施,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确保动物防疫的科学化和现代化[3]。此外,不断加强检疫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运用科技的能力,准确判断问题动物。

4 结语

畜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尖扎县的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在青海高原牧区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除加强畜牧养殖产业的监管之外,还需重视畜牧检疫人员的专业培训,积极鼓励支持畜牧养殖产业发展。各级政府需重视动物防疫,增加资金投入,改善人员工作环境,改善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坚持走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畜牧养殖产业发展道路,保障畜牧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群众经济收入持续增长。让畜牧养殖业真正成为高原牧区经济发展的亮点,为加速高原地区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农牧民畜牧检疫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体系建设工作的对策
运城绛县:检疫植物安全“走”四方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畜牧兽医动物检疫的方式及问题分析
Evaluation of a point of care ultrasound curriculum for Indonesian physicians taught by first-year medical students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