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形式主义,不妨从指尖开始

2019-12-22 18:49周静文
人民与权力 2019年6期
关键词:指尖基层干部形式主义

■周静文

3月到5月,各地落实中办通知精神,出实招大力整顿形式主义,全面为基层干部减负,特别是要让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挥手自兹去”。

今年初,中办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 新规的出台,让工作微信群过多等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成为焦点话题。

对基层工作人员来讲,不管愿不愿意,微信工作群几乎成标配,诸如乡镇工作群、乡村工作群、医保群、农保工作群、卫生计生群、环境卫生群、扶贫攻坚群、党建工作群、第一书记群等等,总有几款适合你。有的干部,甚至被数十个微信工作群包围。

“天下苦微信群过多过乱久矣”:有一种焦虑叫做下班后不敢开微,有一种恐惧叫做最怕周末微信响起,有一种后悔叫做消息发错群却无法撤回。曾经方便工作的微信工作群成为很多人的心病和负累,但群门一入深似海,入群后恭喜你拥有“加班自由”“秒回自由”,就是没有“退群自由”,甚至也没有“装作没看见的自由”。

在很多地方,微信工作群就像一个筐,什么都能装。领导本应到现场检查工作,有了群,就要求基层干部拍照片发群算检查。还有单位设立许多工作群,“5个人的办公室建了6个群”,基层干部每天要花费大量时间刷信息,生怕漏掉重要工作任务。有的基层干部,因为未及时回信息而被上级点名批评。甚至在有些地方,上级干脆用群来“打卡”,网络形式主义一时草长莺飞。

该出手时要出手。2019年被称为“基层减负年”,中央重视基层减负,并为此提出了诸多具体举措。不少地方对工作群存在的问题都实施了相关整治措施。在湖南永州,一位干部的微信群从30个减少到只剩下3个,这让他每周有时间“跑8 到10个村”。湖南长沙岳麓区整顿全部149个政务网络平台时,关停了128个,当地一位女干部表示,过去70%的时间是蹲在办公室编3个公众号,现在“从指尖工作状态中被救了出来”。湖北恩施鹤峰县要求各单位只保留3个群:领导班子群、机关群、脱贫攻坚群。当地一位镇长,过去有工作群50 多个,微信群清理整合后,这位镇长“感觉手机都变轻了”。在珠海香洲区则要求“原则上一个单位只建一个工作群”“非工作时间不发布工作信息”,对准基层痛点精准施策。

还有多省份出台意见,集中整治网络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仅清理微信群,还把学习强国、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等平台纳入督查,遏制把网络学习和拉时长、刷分数、要排名甚至与绩效工资挂钩等现实弊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群、学习平台等明行止、划红线,既厘清了工作权责,又兼顾基层干部基本权利,值得鼓掌。

亿万千百十,皆起于一。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地基,基层党员干部的状态如何、担当是否有力,关乎治国理政的最终效果。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广大基层干部就能更好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更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从痕迹管理中解脱出来,从过度检查中解救出来,基层干部才能轻装上阵。减负就是减压,也是添动力,不再堆材料、凑数据、造盆景,基层干部真正被松绑了,就更有心劲集中精力办实事,解决难题求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人民日报的评论指出,一个干部好不好,很重要的一条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把权责对等内化为思想认知,把实干担当体现到行动实处,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的山芋,基层干部一定能闯出一片蓝海,干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事业。

猜你喜欢
指尖基层干部形式主义
治理“指尖乱像”不宜一散了之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虔诚之花在指尖绽放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