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分析

2019-12-22 19:43罗明柱杨建丽
人才资源开发 2019年21期
关键词:就业人数季度劳动力

□罗明柱 杨建丽 翟 松

南阳位于河南西南部,现辖2 个市辖区、4 个功能区、11 个县(含1 个县级市),总面积2.66 万平方千米,总人口1198.07 万,是河南省人口大市、人力资源大市。现有农村人口644.20 万人,农村劳动力514.23 万人。截至2019 年7 月底,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271.72 万人,人力资源潜能巨大。就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来看,全市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就业115.75 万人,占全部转移就业人数的42.60%;省外转移就业154.33 万人,占全部转移就业人数的56.80%;境外就业1.64 万人,占全部转移就业人数的0.60%。外出务工人员月平均工资3021 元,务工收入已成为农村劳动力增收的主要来源。

一、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特点

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逐年增长。从2017年第二季度到2019年第二季度,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从259.20 万人逐渐增长为271.72万人,8个季度增幅为4.83%。

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向省外转移明显减少,省内就业增加,其中县内转移就业人数占比平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省外就业由2017 年第二季度的57.42%(当季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为259.20 万人,省外就业148.83万人)减少为2019 年第二季度的56.80%(当季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为271.72 万人,省外就业154.3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省内就业由2017 年第二季度的41.83%(当季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为259.20 万人,省内就业108.42 万人)增加为2019 年第二季度的42.6%(当季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为271.72 万人,省内就业115.75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县内就业由2017 年第二季度的23.11%(当季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为259.20万人,县内就业59.89 万人)增加为2019 年第二季度的23.68%(当季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为271.72 万人,县内就业64.35 万人)。

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省外就业地集中在中部和东部。主要是集中在东部,8个季度均占省外就业人数的58%以上,从2017 年第二季度到2019 年第二季度共8个季度的数据来年,在中部和东部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占省外就业的85%以上。但呈现出另外一种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逐步向中部集中,在东部就业的人数明显下降,西部就业人数基本平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省外东部、中部、西部就业分别由占2017 年第二季度的34.58%、15.18%、7.67%(当季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为259.20万人,东部就业89.62万人、中部就业39.33万人、西部就业19.88 万人)变化为2019 年第二季度的33.1%、15.58%、8.10%(当季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为271.72万人,东部就业89.97万人、中部就业42.34万人、西部就业22.02万人)。

4.县域差异较大。以2018 年第二季度数据为例,西峡县农村劳动力县内就业的人数(50580人)占当季度转移就业人数(64510人)的78.41%,而社旗县仅为9.6%,县域差异比较大。

5.产业分布较平稳。从这8个季度数据来看,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占转移就业总人数的维持在17%以上,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占转移就业总人数的维持在40%以上,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占转移就业总人数的维持在34%以上。

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务工收入逐年增加,但年度内增幅不均衡,人均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从2017年第二季度至2019 年第二季度,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务工收入从260.05 亿元增长到603.05亿元,增幅为131.89%,也呈现出年度内每个季度有规律增长,一般第一季度增幅要比第四季度小。但人均收入仍偏低,到2019 年第二季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均务工收入为3021元。

7.转移就业有组织输出效果不明显。从这8个季度的数据来看,虽然通过有组织输出转移就业从2017年第二季度的97.63 万人增长到2019 年第二季度的100.38万人,但占当季度转移就业总数的百分比仍在32.08%-35.08%之间浮动,没有实现明显增长。

8.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小。唐河县是被人社部确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县,在文峰、城郊、桐寨铺、张店、郭滩、昝岗、少拜寺等7个乡镇(街道),确定了徐庄、仝营、新庄、刘堂村、惠老营村、大毛庄村、牛庄村、大树赵村、付洼村和邢庄村等10个行政村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村。根据2019 年上半年的监测数据显示,第二季度,10个监测村总人口23476人,劳动力人口12190人;劳动力新外出务工267人,其中:去往省外务工159人;劳动力新返乡139人,其中:从省外返乡55人;季末实有劳动力在外务工5439人;季末实有劳动力在本地非农就业1076人。从第二季度的监测数据来看,劳动力新外出务工人数(267人)高于劳动力新返乡人数(159人),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二、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分析

1.有组织输出成效不明显。近年来,全市各级人社部门从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优惠政策、提升服务水平、开展各种公共服务活动等方面入手,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近年来大批量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又通过创业吸纳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截至7 月底,全市累计有10.90万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共带动68.32 万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再加上部分农村劳动力只满足现状,通过就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意识不够,直接导致了通过有组织输出人员增加不明显,达不到预期成效。

2.人均务工收入水平不高。调研数据显示,虽然从2017 年第二季度到2019 年第二季度,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从836元增长到3021元,但与社会消费水平相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这主要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岗位层次不高、就业技能低造成的。2019年7月份,全市共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8706人,其中转移就业前培训25288人,在岗培训(以工代训)3829人,但只有1239 人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对镇平县等7个劳务输出大县的调研情况来看,共发放调查问卷3212份,持有等级证书的有986 人(占比30.70%),而未持有等级证书的达2222人,占到调研总人数的69.18%,其中虽持有等级证书但与现有岗位不匹配的又有313人,占持有等级证书的31.79%,基本上达不到“持证上岗、人岗相适”。

三、今后一段时间内农村转移就业工作的思路

1.提升服务水平,把政策落到实地。加强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全市223 个乡镇劳动保障站所服务能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一站式”“保姆式”“管家式”服务,当好“信息员”“娘家人”,提供务工信息并做好外出务工劳动权益保障。同时,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落到实地,做到“砸地有坑”,进一步落实好职业介绍补贴等相关优惠政策,提高中介机构开展工作的积极性。

2.拓宽就业渠道,促进转移就业。结合“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四送(送政策、送服务、送技能、送岗位)”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搭建招工求职信息对接平台,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在人力资源市场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务合作,推进市内、省际劳务协作,根据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向劳务合作部门推送求职信息,向农村劳动力提供岗位招聘信息,提升就业针对性,提高人岗匹配度。

3.提升培训质量,增加就业效益。全市各级人社部门要结合辖区实际,以村委会为课堂、以田间地头为阵地、以满足农村劳动力就业急需为出发点、以精准培训为手段、以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为目的,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造血”能力。强化意识培养,提高农村劳动力通过高层次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层次、增加务工收入的主动意识。同时要强力推进“校企帮扶”,开展“订单式”培训,达到“毕业即就业”“上岗就是熟练工”的目的。

4.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手段。全市各级人社部门要立足实际、盘活资源,用足政策、搞好服务,从创业意识培养到创业项目运营,提供全流程服务,提高创业成活率,扩大创业“带”就业、创业“促”就业效益,带动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结合辖区实际,发展药材种植、养殖、衣帽加工、藤编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推广,凸显产业带就业效应,实现产业、就业有机结合,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利用现有政策,制定特色措施,鼓励农村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增收致富,在全市范围内有条件地推广桐柏县、淅川县实施的务工奖补政策。

猜你喜欢
就业人数季度劳动力
2021年第4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2021年第3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2021年第2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德国就业人数创统一以来新高
2016年1季度A股各板块涨跌幅前50名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