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普通大学生运动员运动损伤后的康复与重建分析

2019-12-23 13:18曹立全天津体育学院天津301617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14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负荷体育教师

□ 曹立全(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 301617)

高校普通大学生运动员日常训练、比赛活动中,无法让机体处于正常生活下,进而出现各种类型的运动损伤,主要包括不同程度擦伤、肌肉拉伤、骨膜炎等,损伤严重时出现骨折、内脏损伤等,情况再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使得大学生运动员产生心理阴影,不利于运动员后期恢复。同时,运动损伤情况较为常见,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运动员正常训练与比赛,甚至出现不好的心理阴影,直接阻碍到大学生运动员长远发展。有必要分析大学生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给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减少运动损伤出现的可能性。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1、高校普通大学生运动员训练的现状

1.1、体育教师综合素质问题

高校大学生运动员运动训练质量直接受到教师素质与执教能力的影响,但目前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不利于提升高校生运动训练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提升训练质量。此外,部分体育教师训练理念并未扭转,自身也觉得训练内容可有可无,不重视高校生身心健康与运动兴趣的培养,体育课堂上运动项目较少,加之部分教师素质偏低,无法提升体育课堂运动训练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提升。

1.2、学生缺少运动训练兴趣

运动训练围绕学生展开,但是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如身体状况、学习兴趣、运动水平等,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一般可以轻松完成运动训练,身体素质差的运动训练时则会存在问题,难以顺利完成运动项目,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积极性。此外,体育教师要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针对学生情况选择合适训练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效果。这要体育教师采取合适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3、训练内容设置的不合理

我国体育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并逐步实现产业化,这对相关人才的要求不断增加。但就眼下情况而言,部分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内容较为陈旧,不符合当前体育俱乐部迅速发展的需求,需要教师及时调整体育运动训练课程,提高训练有效性。此外,针对部分体育专业学生不重视学习文化知识的情况,教师要采取合适方式改变这种情况,实现文化知识与运动训练同步进步。

2、高校大学生运动员损伤的主要原因

2.1、运动损伤认识问题

目前,我国在大学生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相对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对于运动训练都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这种现状导致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各种学生受伤的情况,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训练活动的组织对于整个训练效果具有中直接影响。由于训练活动的组织不到位,也非常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尤其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运动项目危险性认识不足,导致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擅自学习新的动作,导致学生受伤。

2.2、训练准备活动不足

运动创伤的发生,常与体育教师、教练员和运动员及体育锻炼者对预防运动创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或麻癖大意有关。他们多存在着某些片面认识,平时不重视安全教育,在体育训练、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运动创伤后,亦不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使伤害事故不断发生。在篮球训练正式开始之前,准备活动可以保证学生的身体机能,对于顺利完成训练工作具有较高的效果,但是准备前的运动量一定要适中,以免用力过猛造成运动损伤。

2.3、运动负荷不科学

通过长期的运动训练,发现运动负荷情况不仅影响学生的训练情况,同时也会增加学生受伤的可能。在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如果运动负荷安排的强度过大,就会超过人力承受的能力,导致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损伤、肌肉损伤等情况。

3、高校普通大学生运动员运动损伤控制措施

3.1、有效控制运动负荷

(1)合理安排内容,明确训练任务。

训练的前提就是运动负荷的有效控制,教师结合训练目标控制每堂课的运动负荷。教师讲解理论知识时,要有效控制各环节的时间,提高训练有效率的同时控制学生运动负荷。如,足球运动中射门技巧较为关键,为了让学生掌握与之相关的内容,教师训练时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课堂上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要求学生围绕操场跑圈完成热身,需要花费15分钟左右进行跳跃、灵敏等方面训练,利用运球绕杆复习与培养学生球感、传球接球大约7分钟,花费8分钟时间讲解射门动作理论,接着分小组联系神门动作15分钟,接着利用最后5分钟时间进行恢复训练与课堂总结。要求教师联学生运动负荷调整足球训练内容,促进训练质量的提升,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2)安排休息时间,做好体能恢复。

老师要根据天气和季节来确定运动员运动负荷,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体能。比如当夏天的天气炎热时,老师要尽量的缩短练习的时间避免学生长时间训练导致中暑。老师可以将体育课的一部分时间用来做基础练习剩下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活动。体育教师在控制运动负荷时,可以在足球课堂上练习20min后休息10min,通过适当休息时间环节学生机体疲劳感,培养足球运动兴趣,避免产生抵触情绪。对负荷强度与负荷量之间关系进行控制,负荷强度也是控制负荷量的基础。体育教师如何增加课堂上学生运动量,那就需要控制运动强度,避免学生因为训练过度出现机体损伤。

同时进行训练时,教师要做好相应的恢复训练,将学生运动后出现疲劳感进行放松,避免身体出现问题。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依据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恢复体能的方法,如同学之间相互按摩、吃高蛋白食物、热敷冷敷等。与此同时,体育教师可以搜集体能恢复相关知识对进行进行普及,如如何判断体能透支、判断体能恢复、何时体能训练等。此外,还要提升体育教师的素质,学校要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制定合适的培训制度,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培训活动,掌握先进的体育理论与运动技巧。

3.2、确定训练目标,合理安排体能训练强度

大学生运动员体能训练设计的关键在合理确定体能训练目标。体能训练的内容直接影响到体能训练的成效,训练计划不合理或训练内容一成不变,直接对体能训练的有效性产生影响。教练开展大学生运动员体能训练要明确训练目标,围绕大学生运动员身体特点、心理特点等确定。通常围绕身体形态训练、构建动作模式等体能训练目标的基础内容。专项训练内容进行时,构建合适的训练目标体系。

利用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法开展训练,主要内容就是合理确认训练负荷。体能训练依据大学生运动员综合素养,全面深入了解大学生运动员的体能状况,选择合适的体能训练强度,明确体能训练负荷。如力量训练过程中,要控制训练强度,有基础性力量练习开展训练,逐步开展高强度的爆发力的训练。体能训练过程中要给大学生运动员预留足够的恢复时间,避免出现身体损伤。完成较大力量练习后,必须进行放松练习,可以通过穿插有氧运动的方式调整气息。此外,每周可以进行3-4次大负荷练习,低强度有氧练习通常维持在0.5h,调整好身体素质,顺利完成体能训练的目标。再如:爆发力练习可以是实心球上抛、哑铃快速提拉等,训练负荷为不同负荷的伸缩练习,训练频率为1次/周;以提升有氧耐力为主的体能训练,训练动作组合可以是开合跳、高抬腿、半蹲跳、跪姿俯卧撑等,训练负荷为高、中强度间歇训练,训练频率1-3次/周。

3.3、常见运动损伤,掌握有效处理措施

(1)脚踝扭伤的恢复措施。

为避免脚踝扭伤的出现,运动员可在比赛前使用护踝、运动胶带等包裹易受伤的踝关节,同时赛前进行充足的准备活动。若在比赛中发生了扭伤,则应在24小时内,对受伤部位进行冷敷,以避免脚踝的进一步肿胀;受伤72小时后可进行热敷,达到消肿的目的,消肿后还要按摩受伤部位,直至完全康复。恢复过程中还要避免脚踝的二次损伤。

(2)关节韧带撕裂恢复措施。

人体的关节在受伤后会出现局部的肿胀、疼痛,甚至出现皮下淤血的症状。由于关节及韧带的再生能力非常低,为了避免伤势处理不当而使其二次受伤或演变成慢性疾病的可能,要做好伤势的早期处理工作。关节韧带受伤后,应立即停止比赛活动,防止受伤部位出血过度。可用冷水冲洗或冰块冷敷,使受伤部位迅速止血、凝血。而对于相对严重的损伤情况时,应立即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检查,通过CT检查确诊韧带出现断裂或者骨折时,则通过包扎治疗而使受伤部位停止出血后,由医生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3)腰背部肌肉拉伤或者扭伤的恢复措施。

在训练及比赛中,运动员如果出现明显的腰部或者背部肌肉伤痛,应立即停止运动,找出具体受伤部位并进行治疗,不能因为伤势较轻或者疼痛感不明显而忽略对其的治疗。大多数情况下,运动员可采用平躺放松的方法,使腰、背部肌肉尽量放松下来,或用软垫来垫高腰部、背部,缓解疼痛。

4、结语

总之,大学生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较为常见,主要集中在竞技性强的球类运动、运动强度大且具有对抗性的竞技类项目,或是对技术动作要求高、爆发性强的动作。大学生运动员最容易受伤的部分就是脚踝、胳膊肘、手、脚腕、膝盖等。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较多,主要在于动作不规范、准备活动不足、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烈等。常见的肌肉损伤、韧带拉伤等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但遇到开放性损伤后大多不能正确处理。针对这些情况,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控制训练负荷等,降低运动损伤出现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负荷体育教师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Opening flexible resources by integrating energy systems: A review of flexibility for the modern power system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SGT5-4000F(4)燃气轮机夏季最大负荷研究及应用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