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辽宁人口老龄化的新思路

2019-12-23 21:53马征
人才资源开发 2019年5期
关键词:老龄人口老龄化辽宁省

□马征

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们应该转变传统思想,不应该把老年人当成是社会的负担,而是把老年人看成是社会的资源。大力发展老龄产业、促进银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同时,还能拉动内需、增加就业机会。

一、辽宁省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指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表示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了严重老龄化的划分标准,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

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订版》发布的数据,2017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约9.62亿,占全球人口的13%。预测到2050年,全球老龄人口数量将上升到21亿,2100年可能上升至31亿。全球老龄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年轻群体,且每年以约3%的速度增长。报告显示,全球人口正迈入老龄化阶段,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都受其影响。

中国作为人口第一大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

根据辽宁省老龄办《辽宁省2017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发布的数据,按户籍人口统计,截至2017年年末,全省户籍总人口为4232.57万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958.74万人,占总人口的22.65%;65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608.17万人,占总人口的14.37%。统计数据还显示,全省14个市老年人口占比均超过国家老年人口的占比。

从以上各官方发布的数据来看,辽宁的人口老龄化比全国和全球的人口老龄化形势都严峻。

二、应对辽宁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传统思路

(一)提高生育意愿,鼓励生育二孩

想要解决老龄化速度快、人口结构老化的局面,首先想到的对策就是提高出生率。但经验表明,降低出生率比较容易,要提高出生率却相对困难得多。“全面二孩”政策实施较晚,70后虽然有生育二孩的强烈愿望,但因高龄生育风险大、精力有限等原因并没有积极的生育行动。而且,因为多一个孩子,相应的生活成本、教育成本等都会增加,“全面二孩”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没有出现我们想象的“婴儿潮”。2015年,辽宁省生育状况和生育意愿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全面二孩”政策目标人群中,打算再要孩子的比例是12.8%,而大部分人不打算要二孩,占比高达80.3%,有6.9%的人还没想好到底要不要二孩。不想要二孩的育龄夫妇达到八成以上,可见生育意愿非常低。

(二)留住人才和引进人才

辽宁省人口流失现象比较严重,2017年,辽宁人口净流出数量为8.9万,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吉林和黑龙江。有足够的人口,才会有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需求,才会帮助一个地区的经济进一步发展。而人才是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动力,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能够提高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辽宁为引进人才已提出若干政策,但现在“人才大战”席卷全国,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天津、成都、武汉、南京、西安、重庆等新一线城市都加入了“抢人大战”,和这些城市相比,辽宁省只有沈阳和大连在人才争夺战上有竞争优势,其他城市明显竞争力不足,想要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十分不容易。

三、积极应对辽宁人口老龄化的新思路

(一)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消除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

人们普遍存在对老年人的歧视,这种歧视主要来自于人们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体弱多病,行动迟缓,记忆力减退,思想传统、保守、固执,需要人照顾……因为这些刻板印象的存在,人们很容易把老年人当成是社会的负担或者是弱势群体。我们应该通过宣传和教育,帮助年轻人消除这些负面的刻板印象,让人们认识到老年人是社会的财富,也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资源,转变思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给予老年人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充分利用和开发老年人力资源

辽宁省人民政府2018年印发了《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部分提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

很多人认为,提高老年人的就业率和延长老年人的工作年限会占用青年人的就业机会,但诸多研究表明,老年劳动力资源对青年人就业并没有产生负面影响。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对25个成员国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显示老年人的就业率与青年的就业率或呈正相关,或没有关系。以北京市人口进行调研的一项实证研究也得出相同结论。充分利用和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可以带来积极的社会效应,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缓解政府财政支持的压力。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还能延缓身体机能退化,减少孤独感和失落感,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1.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老年人继续工作。第一,完善养老金和社会保障体系。中低龄老年人群体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影响力很大,甚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避免这个群体在健康和有工作能力的条件下过早退休,应完善养老金和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提取养老金的弹性,鼓励老年人延迟领取,或部分领取。第二,实行弹性工作制。弹性工作可以是工作时间灵活的兼职工作、远程工作等。实行弹性工作制度,可以让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工作情况,充分发挥老年人继续参加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欧盟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二的民众认为兼职工作加上部分领取养老金要比完全退休更吸引人。第三,设置适合老年人工作的岗位。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Cattell)把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禀赋,一般在20岁以后,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但晶体智力是指在实践中以习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人类学会的技能、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等,因此晶体智力一生都在发展。所以,设置老年人工作岗位时要发挥他们晶体智力的优势,比如设置工作经验丰富、技术要求高的岗位。引导老年工作人员提供技术咨询,参与技术和管理,利用他们的经验优势,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年轻人才。

2.为老年人提供教育培训。尽管一些老年人的工作经验丰富,但不代表他们不再需要接受培训。企事业组织可通过培训提升老年员工的沟通能力,引导他们顺应时代发展的变化,树立创新意识。根据辽宁省老龄办《辽宁省2017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发布的数据,辽宁省60~69周岁老年人口578.79万人,占老年人口的60.37%,中低龄老年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培训,挖掘中低龄老年人的潜能,提高老年就业者的就业能力,鼓励这些老年人才自主创业,充分发挥中低龄老年人群体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大力发展老龄产业,促进银发经济

1.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通过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兴建各类养老机构、推进医养结合等养老服务产业,可以填补养老服务的设施缺口,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同时还能带动民间资本投资,推动服务业发展,增加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等相关人员的就业机会。

2.研发老年人用品,创立正规品牌,规范行业发展。目前,我国老年产品供给不足,老年保健品、康复护理用品等需求量很大,但我国市场上,此类产品种类不多,行业发展不够规范,一些老年人盲目消费甚至上当受骗。应对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进行调研,研发多样化的老年人用品,创立或扶持正规品牌,规范行业的发展,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

3.开发老年旅游市场。近些年来,老年旅游市场快速发展,旅游养老成为新兴产业。我国老年人的旅游比例占到旅游市场总份额的20%左右,淡季时达到50%以上。很多老年人夏天在东北生活、冬天在海南度过,可根据老年人的消费特点和生活方式的喜好推出“候鸟”式旅游产品,吸引南方的老年人夏天来辽宁旅游或短期居住,老年人消暑的同时推进辽宁的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老龄人口老龄化辽宁省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河北省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