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社区: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2019-12-23 21:53赵素燕
人才资源开发 2019年5期
关键词:方案设计老年人理论

□赵素燕

迈向社区,区别于以往的纯理论教学模式,同时并非停留在表象层面的走马观花式实习。是学生真正深入社区调研,用社区工作的社区漫谈、深入访谈等方法收集有关服务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对社区居民做出需求评估,并通过一系列活动切实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同时对学生参与整个活动给予评估。通过让学生全程参与社区服务对象需求评估、收集资料、方案设计等社区工作实践,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理论、反思理论;同时,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理论当中及时应用实践,达到对该课程的深入理解,这样也更有利于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背景分析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在这一论述中,可以详见社区治理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地位,而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社区工作和社区工作者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要素。可以看到,新形势下,国家社会治理对社区治理的迫切要求,社区治理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强烈需求;同时也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社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所谓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对我们的社区工作和社区工作者来说,既是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相当的考验。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向荣先生指出,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他用社会工作实务这门课程举例:“在目前我国内地的大学教育中,学生学习的课本内容,几乎都是将港台、英美的模式照搬过来,而实际上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却显得有些局促。”当前社会发展遭遇诸多社会问题,对社会工作者的需求量极大,但现有的课程教育培养方式并未及时地做出调整,导致社区工作和社区工作者并未获得较好认可。本课程实践模式的探讨意在从微环境做出努力和调整,培养理论和实践经验兼备、吻合社会需求的社会工作复合型人才。

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路径——迈向社区

(一)收集资料——社区行走、深度访谈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服务他人的职业,社区工作是其中重要方法之一,其工作场域面向社区,那社区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我们运用何种方式满足社区?又能在何种程度上满足社区就成为社区工作实践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所有的服务内容当中,了解社区是基础。因此,收集资料便成为开展社区工作首要的任务,是社区工作的基石。

个案工作与小组工作当中,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尤为重要。社区工作亦是如此,了解社区、与社区建立关系的首要任务便是收集资料。在这一阶段当中便是对社区工作中研究方法的运用,通过社区漫步方式对社区的整体布局、居住环境、地理位置、临近所享资源做整体了解;通过与社区内生活居民深入访谈习得社区居民当前生活状态、共同面临的生活困境。通过具体参与社区漫谈、深入访谈使学生深入理解每种研究方法适用的范围。比如社区漫步适合收集关于社区环境的信息,包括居住环境、周围资源、交通状况等。深度访谈适用于收集与社区居民需求相关的信息。通过迈向社区这一方式,在收集资料阶段一方面在实践中运用了社区工作研究方法,同时在实践中完成参与了关于社区资料收集的第一步。

(二)需求评估——社区居民的问题外化

通过社区实践的第一个环节,学生对收集得来的资料进行分析,在大量的访谈和社区漫步之后,获得了诸多有关社区的信息,诸如孤寡老年人照顾问题、儿童写作业问题、居民生活环境问题、居民养狗文明问题等。所有关于社区问题的呈现事实上即是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进行评估的结果。

这一阶段的任务完成,充分将社区工作中的基础理论融会贯通。首先,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社区工作的工作技巧和工作手法,如何选取合适时机进行访谈,又如何更好地使访谈进行下去及如何在居民面临棘手问题时继续专业访谈,这都是对基础理论中涉及同理心、聆听、真诚等社会工作者素养的考量。在对问题的评估中,学生真正地把社区工作理论中的社区问题具体化,转换成为实实在在可触摸的问题现象。在一系列的问题现象中,每组学生选取自己认为可以在本学期内或稍加延长时间可完成的问题需求,并进行操作实施。下面以“社区老年人照顾者增能”为例,说明方案设计。

(三)方案设计——“社区老年人照顾者增能”的社区实践

1.案例背景。世纪之交,我国用了较发达国家很短的时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照顾迅速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子女忙于工作,缺乏精力和时间照看老人,反倒是老年人自身既不缺乏时间,也不缺乏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但照顾他人从来都不轻松,照顾者与被照顾者同样需要受到关注。一方面组建社区老年人照顾者志愿队伍参与社区照顾,构成了有力的社区支持网络和社区资源,这对隐匿在社区中的空巢、失智、独居、失独等困难老人尤为重要;同时也有助于这部分老人实现自我价值和生命升华。另一方面,需要关注社区老人照顾者因照顾工作产生的压力。本研究关注的案例即是以增能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社区老年人照顾者的关注和服务支持,助力老年志愿者,推进“积极老龄”的实现。唯有社区照顾者有能量,才能用生命影响生命,用能量唤起能量。

2.理论基础。增能(empowerment)是社区工作中核心概念之一,是指个体、团体行使权利和实现目标的能力,在独立与合作的过程中帮助自己和他人最大化地提升生活质量的过程。增能理论也可称为赋权理论,其基本假设中认为个体、群体拥有优势与资源,可以对抗生活中的困难,增能意在帮助人们认识和运用自身优势资源,挖掘社区老年人照顾者的原动力,发现优势,促成其无助或者心理困境的改变。

3.老年人照顾者的问题及需求。通过访谈,了解老年人照顾者的核心问题。可能面临的问题有:社区老年人照顾者专业化水平不足,缺乏照顾技能和疾病常识,希望能够给予所需知识和技能培训;照顾者缺乏相应的沟通技巧,应对失智老人等特殊群体存在困难,需要丰富相应的沟通技巧;社区老年人照顾者承担自身家务劳动的同时,再额外承担老年人照顾服务,有时会很辛苦。但是家里人可能会认为是自找的,活该!这样照顾者就需要社会支持系统。

4.方案设计理论。根据对社区老年人志愿者面临的问题及需求,确立方案设计的总目标:提升社区老年志愿者的照顾能力,构建老年人照顾者的社会支持网络。总目标可通过一系列分目标来实现,学习老年人相关照顾技能、提升老人照顾能力;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寻求同辈支持,从同辈支持中寻求支持获取能量。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以往所学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知识策划一系列活动,其中关于开展技能照顾的讲座又进一步考验着学生的链接资源能力。而这所有过程内容的实施,正是提高和丰富学生的好机会,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实现路径。

三、社区工作复合型人才培养范式

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在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个案工作、小组工作有可能立足于课堂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等改革,社区工作因其工作场域发生在社区,课程进行的课堂改革形式受限。新时期,对培养学生有了新的要求,唯有使学生从社区工作中来,到社区中去,才能真正掌握社区工作的基础理论,才能将理论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当中,也才能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本研究立足于让学生深入理解社区工作课程,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社区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真正将社区工作理论服务社区实践,达至知行合一。在迈向社区这一路径当中,社区工作课堂与社区实践形成了一个哲学意义上的矛盾体。社区实践既是深入理解社区理论、反思并丰富社区理论的过程,同时也是社区理论有效的实践证明;社区理论的有效指导和运用实践,充分论证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社区理论与社区实践形成了循环上升的开放系统的两个关键链条。

本研究通过整个迈向社区的实践内容,锻炼了学生社区工作实务的能力,延展了社区工作课堂,从资料收集、需求评估到方案设计无不渗透着社区工作的专业性。整个实践过程使学生理解理论并非是深不可测、望而生畏的,它其实就运用在我们身边的社区实践当中,同时实务也并非想象中的那样无从下手。通过迈向社区这一形式的改革,既可以丰富课堂形式、深化课程内容理解,同时也更有助于培养吻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方案设计老年人理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坚持理论创新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一种适用于高轨空间的GNSS矢量跟踪方案设计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与应用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