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油甘新品种引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2019-12-23 01:42邵雪花肖维强匡石滋林文胜高国华
广东农业科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单宁白玉单果

赖 多,邵雪花,肖维强,匡石滋,林文胜,高国华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果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果树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2.普宁市水果蔬菜局,广东 普宁 515300;3.汕尾市华侨管理区奎池山种养专业合作社,广东 汕尾 516532)

【研究意义】油甘(Phyllanthus emblicaL.)又名余甘子,是大戟科叶下珠属热带常绿落叶小乔木,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台湾、四川及贵州等热带亚热带地区[1-2]。油甘富含维生素C(V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和多糖等活性物质,既可鲜食也可加工,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经济树种,也是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定在全世界推广种植的3种保健植物之一[3-6]。广东作为传统油甘种植优势区域,有其特有的地域、土壤环境和人文文化等对油甘种植和营销等有利的因素,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以实生栽培为主,选育出的优质品种少;传统品种退化,果品质量不高;以散户种植和传统栽培方式为主,栽培水平和产业化程度低等。要做大做强油甘特色产业,必须走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然而生产者在种植过程中可参考和借鉴的经验不多,栽培技术已成为广东油甘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迫切需要引进或选育出品质优良的油甘新品种,对老果园进行更新提质,研究出适合广东地区的油甘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前人研究进展】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油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质资源调查与遗传分析[7-9]、生物学性状描述[10-11]、营养和药理成分及作用分析[12-16]、活性成分提取加工[16-18]等方面。近年来,国内也选育出一批性状优良的油甘品种,如云南的盈玉[2]、保山1号和保山2号以及广东的玻璃油甘[19]等,但是这些品种绝大多数限于当地种植。目前,国内油甘商品化栽培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和福建三省[20]。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差异,各地油甘的栽培管理不尽相同。严俊华等[21]报道了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余甘子的雨养栽培技术,强调在雨季要加强除草、松土、追肥和防治虫害等抚管措施。黄汉羽等[22]针对普宁地区甜种油甘的特性,总结出快速育苗与早结丰产栽培技术。郭林榕等[23]报道了福建省针对余甘子生产栽培的特点,制定了余甘子规范化栽培技术标准操作规程。以上油甘栽培技术和经验总结在很大程度上为果农的田间管理提供了科学指引,但是迄今国内外鲜有关于油甘栽培措施或条件对果实品质影响方面的研究报道。广东作为我国油甘主要栽培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揭阳普宁、汕头潮阳和汕尾等地,以上地区已形成连片上千亩种植,并成立了一批专门从事油甘栽培、加工和销售的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已形成规模。然而,当地果农对于油甘的栽培主要依靠传统经验,管理粗放,栽培技术有待进一步加强。【本研究切入点】白玉油甘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和汕尾市鼎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共同由本地油甘变异选育的新品种。当前,油甘新品种推广的首要任务需要明确其合适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配套栽培技术促进品种推广。【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白玉油甘在汕尾市华侨管理区奎池山试验示范基地试点种植,对其高接换种、施肥管理、地膜覆盖除草、留树保鲜以及病虫害防控等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白玉油甘在广东潮汕地区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5—2019年在汕尾市华侨管理区奎池山油甘种植示范基地进行。该果园种植油甘超过20年,老树以实生树为主,大多数为潮汕地区主栽品种软枝青皮油甘,株行距3 m×3.5 m,每667 m2种植约60株;土壤为砂质土,pH值4.6,肥力中等。供试品种为白玉油甘,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和汕尾市鼎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共同选育。

1.2 试验方法

1.2.1 高接换种 于2015年3月上旬进行,以大小和树龄一致的软枝青皮油甘为砧木,采用低位大枝锯口嫁接法进行白玉油甘高接换种,选择处理条件一致的10株为一个小区,设3个处理小区。以高接换种嫁接软枝青皮油甘以及传统栽培方式种植白玉油甘嫁接苗为对照,各3个小区,每个小区10株。对比分析高接换种白玉(新品种)与软枝青皮(老品种)油甘果实品质特性;测定2016、2017年产量,比较经济效益。

1.2.2 施肥管理 试验设施复合化肥对照(CK)、施复合化肥和生物有机肥(M1)、施复合化肥和生物有机肥再喷施叶面氨基酸有机液肥(M2)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10株树。于果实采收后,3个处理均每株施复合肥(N∶P2O5∶K2O=15∶15∶15)0.5 kg,同时M1、M2处理分别每株沟施生物有机肥7.5 kg;在春梢萌发前(2月中下旬),3个处理均每株施复合肥0.25 kg;于5月中旬幼果膨大期开始,M2处理喷施液体氨基酸有机肥2 000倍液2次。

1.2.3 地膜覆盖除草 试验设地膜覆盖、人工割草、人工割草+地膜覆盖3种除草方式。其中,除草地膜为黑色,厚0.01 mm、宽2.0 m,遮光率约90%;地膜在离主茎约10 cm、树冠下环绕覆盖1周,地膜超过树冠滴水线约30 cm;人工割草+地膜覆盖处理流程为先人工割草,再覆盖地膜;以不覆盖地膜且不割草为对照(CK)。分别于前期、中期、后期调查各处理除草效果,并与对照进行比较。

1.2.4 果实留树保鲜 以白玉油甘10月上旬成熟时正常采果作对照,试验处理对成熟果实进行留树保鲜,延迟采收,于12月和次年1月中旬分别采摘,比较两种留树保鲜处理对油甘果实品质的影响。

1.2.5 病虫害防控 综合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合理修剪,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果园覆盖地膜除草栽培,无地膜行间杂草使用割草机人工割草;果园内每2 hm2安装一个太阳能杀虫灯,每667 m2悬挂20张黄板诱杀实蝇以及蛾类部分害虫;使用矿物源(矿物油或机油乳剂)防除介壳虫、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防治蚜虫、代森锰锌防除炭疽病等,必要时选择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对照主要采用化学农药。

1.2.6 果实品质测定 果实采收后立即运回广州,委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蔬菜水果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维生素C(Vc)、可滴定酸(TA)含量等理化品质指标进行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白玉油甘果实的品质特性

由表1可知,白玉油甘新品种平均单果重为10.36 g,TSS、TA含量分别为8.7%和1.03%,固酸比为8.45,总糖含量58.5 mg/g,Vc含量2.77 mg/g,单宁含量1.18 mg/g,可食率92.5%。而软枝青皮油甘平均单果重为9.42 g,TSS、TA含量分别为8.2%和1.36%,固酸比为6.03,总糖含量42.7 mg/g ,Vc含量1.62 mg/g,单宁含量1.50 mg/g,可食率88.3%。与老品种软枝青皮油甘相比,新品种白玉油甘果实显著增大,总糖和Vc含量显著增加,而TA和单宁含量显著降低,表现出果实个大、高糖低酸、低单宁、高Vc含量等优良特性。尤其是单宁含量与果实涩味密切相关,而涩味是影响消费者对油甘接受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可见,白玉油甘低单宁高糖的优良特性使其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2.2 不同栽培方式对油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传统栽培油甘通常种植嫁接苗,以这种方式栽种白玉油甘嫁接苗,部分树苗翌年可以开花结果,2年生结果株率也可达到100%,但产量均不高,1年生、2年生和3年生平均单株产量仅有1.7、5.7、19.0 kg。由表2可知,采用大树高接换种栽培白玉油甘,1年生、2年生和3年生平均单株产量分别达到9.1、15.2、35.2 kg,折合每 667 m2产量达 546.0、909.0、2 112.0 kg,产值分别为5.5万、9.1万和21.1万元;尽管白玉油甘1年生、2年生和3年生平均单株产量及折合每667 m2产量均比软枝青皮油甘低,但由于白玉油甘新品种果实品质好、平均市场价远高于软枝青皮油甘,因此其产值更高,经济效益显著高于传统栽培方式和软枝青皮油甘。由此可见,利用高接换种技术对油甘老果园更新改造,大树嫁接白玉油甘新品种可以实现1年生树开花结果、2年生投产、3年丰产,达到早结丰产、快速成园的目的。

表1 白玉与软枝青皮油甘果实品质特性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fruit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Phyllanthus emblica cv.‘Baiyu’ and ‘Ruanzhi Qingpi’

表2 不同栽培方式对油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patterns on the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 of Phyllanthus emblica

2.3 不同施肥方式对油甘果实品质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在采用增施生物有机肥和叶面有机液肥等施肥措施下,生物有机肥处理(M1)和生物有机肥配施叶面有机液肥处理(M2)的油甘单果重分别增加0.31、0.74 g,总糖含量分别提高3.3、3.8 mg/g,Vc含量分别提高到2.99、3.18 mg/g,各品质指标变化差异显著;但TSS和TA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与处理M1相比,处理M2油甘单果重和Vc含量分别提高0.43 g和0.19 mg/g,变化差异显著,这可能与叶面有机液肥含有氨基酸和钾元素有关;而M1、M2处理果实间的其他品质参数无显著差异。可见,采用增施生物有机肥和叶面有机液肥等施肥技术措施可以提高油甘单果重和果实品质。

表3 不同施肥方式对油甘果实品质的影响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easures on the fruit quality of Phyllanthus emblica

2.4 不同地膜覆盖对油甘种植除草效果的影响

地膜覆盖除草机理主要是利用黑色地膜遮挡作用,不能透过可见光,使杂草不能正常光合作用而枯死。表4显示,人工割草虽然可以割除大部分杂草,鲜重防效在69.0%~87.2%之间,但是由于无法除根,株防效不高。采用黑色地膜覆盖处理的油甘园地杂草较少,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达到87%以上。相比之下,人工割草后再覆盖地膜处理的油甘园地杂草快速枯死,到后期几乎没有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而未覆盖地膜对照的油甘园地杂草较多,出现与果树争肥、争水现象,因此需要使用化学农药除草,增加了成本投入,而且大大污染了生态环境。

2.5 留树保鲜对油甘果实品质的影响

对白玉油甘进行留树保鲜至12月和次年1月中旬采摘,由表5可见,与正常10月上旬成熟采摘相比,留树保鲜至12月和次年1月中旬采摘的油甘平均单果重、TSS、TA和总糖变化不大;留树至12月,Vc含量略上升,而单宁含量降低到1.05 mg/g,但均差异不显著;留树至次年1月,Vc含量提高到2.90 mg/g,单宁含量则降低到1.05 mg/g,两者与正常10月成熟时比均差异显著,但与留树至12月时相比,均差异不显著。油甘的挂果期较长,果实成熟后可留树保鲜达6个月[24]。留树保鲜可以避免油甘集中上市,在后期市场供应量较少情况下获得更大经济收益。由此可见,白玉油甘新品种留树保鲜,果实品质保持良好,延迟采收具有可行性。

表4 不同地膜覆盖对油甘种植除草效果的影响Table 4 Weed control effects of mulching with differnt plastic films in Phyllanthus emblica orchard

表5 留树保鲜对油甘果实品质的影响Table 5 Effects of delayed harvest time on the fruit quality of Phyllanthus emblica

3 讨论

广东油甘以鲜食为主,只有少量加工成油甘茶、油甘酒等。近十几年来,广东先后选育出一批经济性状比较优良的品种或单株,如玻璃、青皮、甜种、狮头、柿饼、赤白、枣甘等[19,22]。但是,以上品种大多涩味较重、口感不佳,导致市场接受度不高,这也可能与树体老化、品种退化有关。本研究在汕尾地区试种的白玉油甘,具有高糖低酸、低单宁、高Vc等特点,涩味较轻,属于甜种油甘,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经济效益好,值得进一步推广种植。本研究采用高接换种技术对油甘老品种进行更新改造,大树嫁接白玉油甘比传统栽种嫁接苗早1~2年结果投产,达到早结丰产、快速成园的目的,这与以往报道结果[22]一致。油甘具有挂果期长、留树保鲜而不影响第2年产量的特点,本研究结果表明,白玉油甘留树保鲜,由成熟期10月延迟至12月甚至次年1月采收,对果实品质影响不明显,而且可以提高Vc积累。然而,王建超等[25]对6个不同品种油甘(余甘子)果实的Vc积累动态进行研究,发现六月白、山甘和扁甘3个品种在成熟期后达到积累峰值,而其他品种的Vc积累则出现降低趋势。由此可见,油甘果实Vc的积累受品种和果实发育阶段等因素影响。

与以往主要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油甘病虫害不同,本研究对油甘病虫害采用了综合绿色防控措施,合理修剪,改善树体通风透光,减少了病虫害发生基数;实行地膜覆盖除草,不使用除草剂,而行间少量杂草可为天敌提供栖息地;利用太阳能杀虫灯和黄板等物理防控措施诱杀实蝇和蛾类害虫,压低虫口基数,减少农药的使用;使用矿物源和生物源农药防治介壳虫和蚜虫等。与对照主要使用化学农药相比,总体上每年可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5~7次(除草剂2~3次、杀虫剂3~4次)。目前,我国油甘栽培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其栽培技术研究相对落后,尤其在施肥措施方面研究报道不多,这可能与传统上认为“油甘耐旱耐瘠,不需要过多施肥管理”的观念有关。然而,本研究结果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和叶面有机液肥等施肥措施可以明显提高白玉油甘单果重以及TSS、总糖、Vc含量,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TA和单宁含量。由此可见,尽管油甘对土壤适应性极强,在砂壤土、赤红壤土、碎石砾地、土层浅薄瘦瘠的山腰或山顶均能生长[7],但是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油甘果实品质。因此,关于油甘需肥量和需求规律将是目前油甘栽培技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白玉油甘在广东汕尾地区种植适应性好,果实平均单果重达10.36 g,TSS和TA含量分别为8.7%和1.03%,总糖含量58.5 mg/g,Vc含量2.77 mg/g,单宁含量1.18 mg/g,可食率92.5%,表现出单果大、高糖低酸、涩味轻的优良特性,商品性好;而且可以留树保鲜,延迟至次年1月采收,Vc含量显著提高至2.90 mg/g,而单宁含量显著降低至1.05 mg/g。配套关键栽培技术如下:(1)高接换种可实现3年生白玉油甘每667 m2年产量达2 112.0 kg;(2)增施生物有机肥和叶面有机液肥可显著增加油甘果实单果重、Vc和总糖含量,而降低单宁单量;(3)地膜覆盖除草以及利用杀虫灯、黄板等物理措施诱杀害虫,结合生物农药科学使用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每年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5~7次。

猜你喜欢
单宁白玉单果
金艳猕猴桃疏花疏果技术研究
栽培西瓜单果重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赤霞珠’与‘西拉’杂交群体内种子单宁的遗传趋势分析
不同单宁含量在浓香白酒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春 笋
白玉羊首瓜棱形壶
甜柿单宁的分布及积累特征分析
A White Heron
不同因素对梨果实大小的影响
Oliver Tw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