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6、STAT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2019-12-23 08:57姚文娟宋会双王凤琴于婧吴冬梅刘大鹏
癌症进展 2019年22期
关键词:组织学阳性细胞炎性

姚文娟,宋会双,王凤琴,于婧,吴冬梅,刘大鹏

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1病理科,2神经外科,河北 廊坊 065000

子宫内膜癌是临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社会压力的增加,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1-2]。目前临床对子宫内膜癌在分子水平上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据较多研究显示,其发生与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导致的结果,涉及多种抑癌基因的失活及癌基因的激活。同时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大量研究显示,在富含趋化因子、炎性细胞、促DNA损伤物质的炎性环境中可引发肿瘤的发生与发展[3-5]。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是一种具备高度同源性的转录因子,能够介导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至细胞核,对靶基因的转录产生影响,能够调控细胞的功能,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以及肿瘤细胞的凋亡具有密切相关性[6]。STAT3是STAT的重要成员,是一种被公认的癌基因。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如高龄、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糖尿病等可使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表达增加,这些炎性介质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IL-6、STAT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②未接受放化疗治疗。排除标准:①伴其他恶性肿瘤;②伴感染性疾病。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7.82±7.13)岁;肿瘤大小0.7~5.8 cm,平均(2.76±0.32)cm。选取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为观察组,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距肿瘤2 cm)标本为对照组。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测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组化法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IL-6、STAT3的表达情况:兔抗人IL-6单克隆抗体(稀释浓度为1∶100)购自上海明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兔抗人STAT3多克隆抗体(稀释浓度为1∶150)购自美国Ventana公司。将子宫内膜组织应用4%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4 μm厚切片,染色采用EnVision二步法,将组织切片置于65℃温度下烘烤12 h,然后脱蜡、水化切片,应用3%过氧化氢对内源性过氧化物酶进行灭活,加入一抗放置在湿盒中,在4℃的环境下孵育过夜,然后加入二抗,在37℃恒温箱中孵育30 min,将辣根过氧化物酶应用链霉亲和素标记,并置于37℃环境下孵育10 min。每张组织切片上滴加50 μl二氨基联苯胺(diaminobenzidine,DAB)显色剂,在光学显微镜下显色3~5 min,适时应用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冲洗以终止显色,苏木素复染,中性树胶进行封固。

1.3 阳性判断

IL-6、STAT3均以细胞质或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应用半定量积分法,对每个视野阳性细胞着色强度及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分别计分。着色强度:未着色为0分,淡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或褐色为3分;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50%为3分,26%~50%为2分,2%~25%为1分,≤1%为0分。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计分+阳性细胞着色强度计分>3分则判断为阳性[7-8]。

1.4 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组织中IL-6、STAT3的表达情况,分析IL-6、STAT3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分析IL-6、STAT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的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L-6、STAT3表达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子宫内膜组织中IL-6、STAT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9.76%(49/82)、63.41%(52/8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0%(5/82)、10.98%(9/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452、48.263,P<0.01)。

2.2 不同临床特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L-6、STAT3阳性表达情况的比较

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为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为G2~3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L-6阳性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FIGO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为G1级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530、11.078、12.584,P<0.01);FIGO 分期为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为G2~3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TAT3阳性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FIGO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为G1级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373、12.323、14.267,P<0.01)。(表1)

表1 不同临床特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IL-6、STAT3阳性表达情况(n=82)

2.3 IL-6、STAT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

经相关性分析显示,IL-6与STAT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57,P<0.05)。

3 讨论

Virchow最初在1863年提出肿瘤的发生与炎性反应存在密切联系,其在肿瘤组织中检测到了白细胞,并发现了约有15%的恶性肿瘤患者因感染而死亡,例如由人乳头状瘤病毒长期感染引发的宫颈癌、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久治不愈可发展为肝癌等[9-10]。IL-6是目前发现的功能较为广泛的细胞因子之一,其参与血细胞生成,调节免疫反应,并参与多种细胞的分化及增殖。起初临床学者对于IL-6的研究只是将其作为一种炎性因子,后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以及肿瘤的转移、侵袭具有密切相关性,同时还与较多恶性肿瘤的预后有关[11]。STAT3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质的信号转导分子,其激活后能够与DNA相结合,进而与酪氨酸磷酸化的信号通路相互偶联,对细胞凋亡、分化、增殖、免疫调节等多种相关功能蛋白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12-14]。STAT3是STAT家族中与肿瘤发生与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成员,其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被激活,如卵巢癌、乳腺癌、胃癌、前列腺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等[15]。

在本研究中对IL-6及STAT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L-6、STAT3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IL-6、STAT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内膜组织。在本研究中对IL-6及STAT3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分析中显示,FIGO分期为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为G2~3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L-6、STAT3阳性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FIGO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为G1级的患者,说明IL-6、STAT3阳性表达情况与子宫内膜癌患者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有关,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IL-6能够通过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of kappa-B,NF-κB)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与生长发挥促进作用,同时炎性细胞对局部活性氧簇及活性氮簇的产生具有促进作用,导致细胞DNA受损,极易导致细胞异常突变,如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炎性细胞均能够介导氮簇、氧簇、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炎性反应过程,对肿瘤的侵袭及生长均具有影响,可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STAT3已经被认为是一种癌基因,其激活后能够诱导某些与细胞分化、增殖、凋亡密切联系的关键基因出现异常表达,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对细胞恶性转化、增殖发挥促进作用,对细胞凋亡发挥抑制作用,且随着其阳性表达的升高,会促进肿瘤的侵袭与转移。在本研究中对IL-6、STAT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中显示,IL-6与STAT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IL-6能够通过gp130激活STAT3,然后进一步促进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XL(B cell lymphoma-XL,Bcl-XL)的表达,进而刺激肿瘤细胞的生长,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IL-6的阳性表达对STAT3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IL-6、STAT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且与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存在一定的关系,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组织学阳性细胞炎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Ghrelin阳性细胞在食蟹猴消化系统中的分布定位
《呼吸道感染牛分枝杆菌对肝脏和肠道影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图版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急性高原低压缺氧对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大口黑鲈鳃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及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人胎脑额叶和海马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发育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