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2019-12-23 07:47汤宏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22期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针灸

汤宏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银壶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贵州六盘水 553400)

膝骨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多发于年龄超过60 岁群体,其能致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1]。针对此类疾病,临床上多采用西医方式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显著。 该中心针对此类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治疗取得较好应用效果。 在此基础上,笔者2017 年5 月—2019 年5 月,选取123 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调研研究,探讨针灸治疗在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应用价值,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3 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调研研究,将其随机等分为X 组、Y 组和Z 组。 其中男女 性 别 比 例:X 组 为22:19;Y 组 为22:19;Z 组 为22:19。 年龄:X 组平均数值为 (53.27±8.49) 岁;Y 组为(54.38±8.71)岁;Z 组为(53.92±8.58)岁。 病程:X 组平均数值为(10.34±2.41)个月;Y 组为(10.57±2.39)个月,Z 组为(10.63±2.52)个月。 X 组、Y 组和Z 组在年龄和病程等指标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X 组给予常规治疗,具体为:应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治疗,其国药准字为H20013062,给药方式为口服,给药剂量为1 片/次,给药频次为2 次/d,同时对患者进行关节腔中透明玻璃酸钠注射治疗,注射剂量为2 mL/次,每周治疗1 次。 另外根据不同中医证型给予患者中药辅助治疗,其中肾虚髓亏型患者给予六味地黄丸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阳虚寒凝型患者给予乌头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瘀血阻滞型患者给予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

Y 组在X 组基础上进行直接针刺治疗,其中针灸穴位包含内外膝眼、犊鼻、梁丘、鹤顶、阴陵泉、血海和阳陵泉等, 针灸时调整患者体位处于坐位或卧位,首先对患者穴位进行消毒处理,将不锈钢毫针(规格为0.3mm×60mm)刺入患者前叙穴位,其中犊鼻向后内斜刺1~1.2 寸,内外膝眼向后外斜刺1~1.2 寸,其余穴位直刺1~1.2 寸,用捻转提插法插入。待患者得气即患者出现酸、麻、胀等感觉时,保持留针,时间为30 min。

Z 组在X 组基础上进行温针灸治疗,即在Y 组基础上于针柄位置放置长度为2 cm 左右艾条并点燃,每穴位应用2 壮。

Y 组和Z 组每天对患者针灸1 次,7 次为1 个疗程,连续针灸5 疗程[2]。

1.3 评价标准

该实验选用疗效评级、VAS 评分和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两个指标对调研结果进行测评。 其中疗效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和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 级。 如患者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如晨僵、疼痛等较治疗前显著好转,关节功能完全改善,将此类患者疗效归为显效; 如患者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如晨僵、疼痛等较治疗前一定程度好转,关节功能改善程度超过70.00%,将此类患者疗效归为有效;如患者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如晨僵、疼痛等较治疗前好转程度较低甚至加重,关节功能无明显变化甚至恶化,将此类患者疗效归为无效。 VAS 评分主要用于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测评,采用的评测方法为视觉模拟量表(VAS)法,其中评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3]。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主要用于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进行测评, 采用的评测方法为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法,其中评分越高表明膝关节功能越好[4]。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n(%)]通过χ2检验,计量资料(±s)通过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2 结果

2.1 X 组、Y 组和Z 组疗效评级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Z 组疗效评级中,其中占比58.54%(24/41)患者疗效为显效,占比36.59%(15/41)疗效为有效,占比4.88%(2/41)患者疗效为无效。 Y 组疗效评级中,其中占比48.78%(20/41)患者疗效为显效,占比36.59%(15/41)疗效为有效,占比14.63%(6/41)患者疗效为无效;X 组疗效评级中, 其中占比34.15%(14/41)患者疗效为显效,占比39.02%(16/41)疗效为有效,占比26.83%(11/41)患者疗效为无效。 Z 组有效以上疗效患者总占比为95.12%,Y 组有效以上疗效患者总占比为85.37%,X 组有效以上疗效患者总占比为73.17%,Y 组统计数值高于X 组(P<0.05),Z 组统计数值高于X 组和Y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X 组、Y 组和Z 组VAS 评分和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分析

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X 组、Y 组和Z 组VAS 评分和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分析结果[(±s),分]

表1 X 组、Y 组和Z 组VAS 评分和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分析结果[(±s),分]

注:a 表示Y 组和Z 组治疗后VAS 评分和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指标数值与X 组治疗后相应指标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表示Z 组治疗后VAS 评分和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指标数值与Y组治疗后相应指标数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

时间组别VAS 评分 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治疗后X 组(n=41)Y 组(n=41)Z 组(n=41)X 组(n=41)Y 组(n=41)Z 组(n=41)4.83±1.71 4.92±1.86 4.86±1.81(3.42±0.88)a(2.26±0.71)ab(1.72±0.67)ab 38.41±11.25 38.36±12.31 37.97±11.54(49.14±11.58)a(58.46±12.08)a(73.29±13.97)ab

结果显示,治疗前X 组、Y 组和Z 组VAS 评分和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Y 组和Z 组VAS 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X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Z 组显著优于Y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疾病类型,其会对患者的关节软骨等组织造成损害,致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运动障碍。 临床上对此类患者传统采用西医方法治疗,主要方式为口服止痛药物联合关节腔内透明玻璃酸钠注射方式,这种治疗方式对改善关节内润滑度起到一定作用,但临床实践表明西医治疗效果并不显著。 随着中医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医在此类疾病治疗方面展现较好的优势,中医将此疾病归为骨痹范畴,是患者人老体衰、本虚标实、阴阳气血不足引发患者肝肾阴虚导致[6]。 中药汤剂和中成药也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用于此疾病治疗当中。 并且有研究指出针对此类患者,通过中医针灸疗法对相应穴位进行针刺联合艾灸能够发挥舒筋活络, 调理气血的功效,从而有效改善患者机体阴阳失衡,有效增强治疗功效。 针对膝骨性关节炎的针灸治疗包含单纯针刺、温针灸、电针、火针和艾灸等方式。 该次研究分别采用直接针刺和温针灸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针灸穴位包含内外膝眼、梁丘、鹤顶、阴陵泉、血海和阳陵泉等,其中针灸血海穴对患者具有活血、健脾、祛风和祛湿的作用;针灸梁丘穴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急性痛症;针灸阳陵泉穴对患者具有舒筋通络的作用,并且有效缓解患者肌肉痉挛症状;针灸鹤顶穴、内外膝眼具有治疗患者膝中痛的作用。 通过对上述穴位进行针刺和艾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前提下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针灸治疗,直接针刺和温针灸有效以上疗效患者总占比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并且温针灸有效以上疗效患者总占比高于直接针刺;治疗后直接针刺和温针灸患者VAS 评分和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患者,并且温针灸患者VAS评分和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直接针刺。

因此,直接针刺和温针灸等针灸治疗手段均能够有效提高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并且温针灸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膝骨性关节炎针灸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膝骨性关节炎的自我康复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消痛散塌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膝骨性关节炎的治未病预防及护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