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浴护理在老年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2019-12-23 07:08香兴芬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22期
关键词:神经研究组糖尿病

香兴芬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宁远堡镇卫生院,甘肃金昌 737100)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由于临床针对糖尿病致病因素处于探究阶段, 临床尚无针对性治愈措施,需患者终生使用胰岛素类药物(或泵剂)治疗;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况, 加之长时间的药物摄入,继发并发症的概率显著较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发病概率较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患者身心健康均具有一定影响[1]。 为了探究足浴护理于老年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特以2017 年5 月—2019 年5 月为研究段,开展平行比对,执行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课题病例选取住院部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依据硬币正反面进行分组,其中研究组41 例,男20 例,女21 例,年龄60~89 岁,中位年龄(68.29±2.28)岁,糖尿病病史6~37 年,平均病史(15.26±2.65)年,周围精神病变病史1~5 年,平均病史(2.34±0.25)年;对照组41 例,男19 例,女22 例,年龄61~87 岁,中位年龄(69.01±2.17)岁,糖尿病病史5~35 年,平均病史(15.82±2.61)年,周围精神病变病史1~5 年,平均病史(2.29±0.31)年;将2 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客观比对, 提示差异均衡可用作后续客观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该研究课题收集的病例均满足临床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患者年龄均≥60 岁,空腹血糖指标超过7.0 mmol/L, 经糖耐量测量餐后2 h 血糖指标超过11.1 mmol/L; 均合并有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自觉肢端感觉异常,伴有针刺、麻木及灼热感,或伴有隐痛、痛觉过敏、刺痛或是烧灼样疼痛;经运动神经测试显示张力减少、肌肉萎缩;经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传导速度较比正常数值低[2];(2)经中医证候诊断为淤血阻络;(3)该研究课题的开展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实施;(4)研究开展之前经过患者授权。 排除标准:(1)合并糖尿病其他并发症患者,例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足等;(2)因其他致病因素导致的周围神经性病变患者;(3) 伴有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患者;(4)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无自理能力患者。

1.2 方法

1.2.1 治疗 均予以82 例患者常规治疗, 予以患者药物治疗、饮食控制来加强血糖指标的把控,采用维生素B12、腺苷钴胺、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对症治疗;研究组患者开展足浴治疗,予以患者温水足浴,联合使用活血通络的中药,主要包括50 g 鸡血藤、40 g 桂枝、20 g 桑枝、50 g 灵仙、20 g 地龙、50 g 丹参、30 g 伸筋草、40 g 红花、30 g 透骨草、30 g 桃仁等, 将上述中药加水熬煮成400 mL,放置于专用袋中,每次使用1 袋,将踝关节及以上10 cm 置于药水中,建议30 min/次为宜,2 次/d,最佳足浴温度为38℃~40℃,持续治疗3 周[3]。

1.2.2 护理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遵医嘱予以患者药物治疗, 告知药物使用对疗效的影响,提高药物使用依从性;予以患者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及运动指导;研究组实施足浴护理干预,针对足浴重要性对患者进行讲解,提高患者对足浴的重视度;于药物浸泡期间加强对患者足部皮肤的观察,避免出现过敏情况;告知水温的重要性,避免患者出现烫伤;浸泡完成后用软毛巾进行擦拭;针对指甲较长的患者,建议进行修理;日常穿着宽松的鞋袜[4]。

1.3 评价标准

(1)疗效分为显效(患者自觉临床症状多数消失)、有效(患者自觉症状轻微改善)、无效(患者自觉症状无缓解)等指标,有效率=显效占比+有效占比[5]。

(2)统计比对两组神经症状积分。

(3)比对两组患者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1.4 统计方法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版本对课题收集的数据行客观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护理指导后疗效差异性比对

研究组经足浴护理干预后有效率95.12%,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干预后有效率75.6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护理指导后疗效差异性比对

2.2 不同护理指导下两组患者神经症状积分差异性分析

护理前,比对两组患者疼痛、麻木、痉挛、无力、针刺感、振动感、踝反射、触觉等神经症状积分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疼痛、麻木、痉挛、无力、针刺感、振动感、踝反射、触觉等神经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同维度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护理指导下两组患者神经症状积分差异性分析[(±s),分]

表2 不同护理指导下两组患者神经症状积分差异性分析[(±s),分]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同指标护理后对比*P<0.05。

指标研究组(n=41)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41)护理前 护理后疼痛麻木痉挛无力针刺感振动感踝反射触觉2.51±0.34 2.67±0.29 2.28±0.24 2.33±0.26 2.46±0.31 2.51±0.27 2.49±0.26 2.28±0.23(1.02±0.18)#*(1.05±0.14)#*(0.92±0.12)#*(0.98±0.13)#*(1.02±0.15)#*(0.99±0.13)#*(1.03±0.15)#*(1.04±0.14)#*2.52±0.32 2.59±0.31 2.31±0.25 2.28±0.25 2.44±0.32 2.49±0.28 2.50±0.27 2.31±0.26(1.68±0.24)#(1.72±0.26)#(1.59±0.25)#(1.66±0.19)#(1.58±0.23)#(1.62±0.22)#(1.59±0.24)#(1.62±0.23)#

2.3 不同护理指导下两组患者腓神经功能指标分析

护理前, 两组患者感觉神经SCV 及运动神经MCV 指标具有相关性,组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感觉神经SCV 及动神经MCV 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护理指导下两组患者腓神经功能指标分析[(±s),m/s]

表3 不同护理指导下两组患者腓神经功能指标分析[(±s),m/s]

指标感觉神经SCV护理前 护理后运动神经MCV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41)对照组(n=41)t 值P 值41.02±5.12 41.11±5.09 0.438 0.582 30.53±3.49 37.82±4.11 8.485 0.000 38.26±4.92 39.01±5.01 0.405 0.665 29.25±3.02 36.25±4.51 9.008 0.000

3 讨论

现代西医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尚无系统化治疗措施,西药治疗效果呈严重依赖性,临床治疗效果不甚显著。 随着我国传统医学于慢性疾病应用中的显著疗效,临床于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引入足浴理论,并形成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临床反馈较好[6]。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糖尿病周围性病变主要病机为阴虚,由于痰瘀阻络导致局部瘀堵,不通则痛,出现下肢疼痛、感受异常等症状;临床治疗药物选用活血通络药物,借助皮肤渗透的原理,经由足部的穴位输送导致机体各处; 同时足浴可有效改善足部血液循环,疏通气血运行,利于炎性因子的吸收,可显著改善神经病变症状,促使疾病转归[7-8]。 该研究表明,研究组经足浴护理干预后有效率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护理前,比对两组患者疼痛、麻木、痉挛、无力、针刺感、振动感、踝反射、触觉等神经症状积分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疼痛、麻木、痉挛、无力、针刺感、振动感、踝反射、触觉等神经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同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浴干预利于改善神经系统病变;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感觉神经SCV 及动神经MCV 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腓神经功能显著改善,足浴护理临床反馈较好。

综上所述,于老年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护理中开展足浴护理, 可有效改善神经系统临床症状,促使疾病转归,临床护理效果优势显著,适用于临床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神经研究组糖尿病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神经”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