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儿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舒适护理的应用价值

2019-12-23 07:08衣换超李海燕蓝佑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22期
关键词:活动度下肢常规

衣换超,李海燕,蓝佑贞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人民医院,山东青岛 266200)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髁上骨折、髌骨骨折、胫腓骨骨折、距骨骨折、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骨折,下肢主要的功能为负重及行走,需要具有稳固性,且双下肢等长、关节灵活、肌肉有力才能保证其正常功能[1]。 相对于与小儿而言,骨折后的疼痛、锻炼过程的艰辛,会使其产生依赖性,加之患儿的耐受差等原因疼痛明显。因此该文以2017 年11 月—2019 年1 月为研究段,就舒适护理在小儿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0 例下肢骨折患儿, 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35 例。 常规组中,男20 例、女15 例;年龄2~10 岁,平均年龄(5.1±0.2)岁。干预组中,男19 例、女性16 例,年龄3~11 岁,平均年龄(5.3±0.2)岁。 两组的基本数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术后的一般护理,如观察病情、疼痛护理、用药护理等。干预组给予舒适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儿童病室的环境舒适:护理人员将病室装扮成儿童喜欢的样子,墙上挂满卡通画报,电视播放动画片,病室桌子上摆着玩具以及故事书等,以减轻患儿对医院的恐惧心理; 将病室的温湿度调整适宜,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2)儿童体位的舒适:根据患儿的情况,尽量取其舒适的卧位, 在其伤侧垫软枕以减轻肿胀的发生,也可以增加下肢回流;护理人员用游戏的方法指导患儿练习深呼吸等,在护理过程中,与其建立亲密关系,以增加其护理依存性。

(3)功能锻炼中的舒适:在功能锻炼前嘱患儿父母协助其排空大小便,之后在远处陪伴;护理人员在床边为患儿进行示范,耐心指导患儿完成动作,在此过程中适当夸奖并且奖励患儿, 根据患儿的兴趣爱好,播放患儿喜欢的故事或者喜欢的音乐,营造轻松且舒适的氛围;将功能锻炼计划分为多个方面,由简单至复杂,以增加患儿锻炼的积极性。

(4)疼痛以及心理的护理:对于疼痛明显的患儿,应该观察肢体的恢复情况,找出其疼痛原因,并且通过按摩、分散注意力的方式缓解患儿的疼痛;可根据患儿疼痛的情况,遵医嘱使用镇痛的药物,最大程度减轻患儿的疼痛感;多与患儿聊天,并且鼓励患儿,使其更好地接受功能锻炼,并为其讲解疼痛与功能锻炼的关系,使患儿自觉参与锻炼;多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使其陪伴患儿身边,增加其心理支持。

1.3 观察指标

(1)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的关节活动度以及关节功能(采用关节功能评价表对其进行评分,经过X 线片评估可分为优:100 分,良:95~99 分,可:90~94 分,差:低于90 分)[2]。

(2) 观察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认可程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表, 量表中有19 项, 每项1~5分,分值的范围为19~95 分,其中非常满意:≥85 分;满意:74~84 分;不满意:≤73 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干预前、 后的关节活动度以及关节功能评分

干预前,两组的关节活动度以及关节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关节活动度以及关节功能评分相比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关节活动度以及关节功能评分(±s)

表1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关节活动度以及关节功能评分(±s)

组别关节活动度干预前 干预后关节功能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常规组(n=35)干预组(n=35)t 值P 值28.58±3.94 28.28±3.40 0.341 0.367(80.10±4.15)*(88.22±3.25)*9.113 0.000 56.70±4.40 56.18±4.10 0.512 0.305(89.20±2.20)*(92.20±2.13)*5.795 0.000

2.2 对比两组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

干预后, 干预组与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29%、77.14%,干预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舒适护理是使患儿在护理过程中达到愉悦的状态,或者降低、缩短不愉悦的程度,使其生理、心理均得到满足。 其中基本舒适护理是满足患儿较低层次的需要,包括保护患儿隐私、减少睡眠时的干扰,避免光线的直接照射等;而高级舒适护理是满足患儿的心理以及精神的舒适。 由于小儿的特殊性,尤其是在骨折并且接受手术后, 身体以及精神均承受着重大的考验,若之后的功能锻炼不能够正常实施,则会影响到患者的肌肉等功能。

该文通过对患儿实施病室环境的舒适护理,使患儿能够放松身心,缓解对医院的恐惧心理,减少哭闹以利于身体的恢复。 通过体位舒适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等,进一步减轻患儿的疼痛感;将锻炼的程度有简单至困难渐变, 以增加患儿功能锻炼中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由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经过护理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的关节活动度以及关节功能评分相比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舒适护理干预,患儿缓解了紧张情绪,并且积极配合功能锻炼,一定程度促进了身体的恢复,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似[3]。

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注重患儿的感受,并且与其做游戏,加深与患儿的亲密关系,患儿的护理依存性提高,因此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高,研究结果可知: 干预组与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29%、77.14%,干预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在小儿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显著改善了患儿的下肢功能情况。

猜你喜欢
活动度下肢常规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常规之外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