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50 例CT 和X 线诊断效果对比研讨

2019-12-23 07:08张永祥付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22期
关键词: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

张永祥,付伟

(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放射科,甘肃兰州 730060)

股骨头坏死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难治的骨科疾病, 导致患者患有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也是多样化的,其主要原因包括暴力外伤、激素应用过量以及酒精中毒等等。 通常情况下,由于外伤所导致的股骨头坏死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血管中断或者血流受阻的情况,这都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往往是具有持续性的。 激素和酒精也有可能引发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的情况,并且还有可能会致使患者出现体内脂肪细胞代谢紊乱的现象。 目前,我国患有股骨头坏死疾病的患者数量正在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同时,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难度也在不断提升, 此种疾病早在18 世纪前后就已经被医学界专家发现,但是经过漫长的临床治疗、经验总结以及研究之后,现阶段依然没有对其主要致病机理进行明确[1]。 此外,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具有较强的顽固性,在对其进行治疗的时候往往很难在短时间之内见到理想的效果,这对行业内的医疗工作者是不小的考验。 无论是哪种原因所导致的股骨头坏死症状都是具有较强顽固性的,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将其治愈,这也导致了此种疾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应该尽早发现尽早治疗,这样可以使致残率得到一定的控制[2]。 现阶段我国对CT 与X 线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进行了对比,该文以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为研究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就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150 例,将其分为CT 组以及X 线组, 每组75 例,CT 组应用CT 检查,X 线组应用X 线诊断。 其中,CT 组中有男性39例,女性36 例,年龄区间在36~56 周岁之间,其中由于激素过量致病的患者有19 例, 因为暴力外伤致病的患者有30 例, 因为酒精中毒致病的患者有11 例,由于其他原因致病的患者有15 例;X 线组有男性43例,女性32 例,年龄区间在33~54 周岁之间,其中因为激素过量致病的患者有23 例, 因为暴力外伤致病的患者有17 例, 因为酒精中毒致病的患者有29 例,由于其他原因致病的患者有6 例。 经过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之后,确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CT 组:对照组应用CT 检查的方法。 CT 检查所选用的是GE8 排螺旋CT,此种CT 机的扫描厚度为5 mm,扫描范围较广,并且应用横断扫描方式。

X 线组:观察组应用的是X 线诊断方法。 在进行X 线诊断操作的时候,应该选择DR 成像系统,取患者的正侧位,并且应用自动曝光。 在检查过程中应该采患者的仰卧位,内旋两侧足尖,充分暴露出髋关节位置,进行X 诊断操作。

1.3 评价标准

获取影像资料之后,将其交给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分析,分级标准选择ARCO 分期标准,对其诊断准确率进行评定,对所应用的两种检查方法范围进行确定。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的数据分析应用SPSS 19.0 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 与X 线的检查结果准确率对比

经过对CT 与X 线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之后, 可以看出,CT 组的检查准确率为85.3%, 而X 线组检查准确率仅为49.3%,CT 组明显高于X 线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CT 与X 线的检查结果准确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不同分期的诊断结果准确率对比

从两组患者不同分期诊断结果的情况可以看出,应用CT 检查的Ⅰ期与Ⅱ期、Ⅲ期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28.0%、18.7%、17.3%, 均明显高于X 线检查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分期的诊断结果准确率对比[n(%)]

3 结论

一般情况下,股骨头坏死可以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将其大致划分为创伤性以及非创伤性两大类。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现阶段我国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原因较为明确,主要是由于机体受到创伤而导致股骨头坏死的情况出现,机体出现创伤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偶然性外力所导致的创伤,也可能是身体局部病变而造成的创伤,在对其进行治疗的时候,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难度并不高, 应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式,患者完全有可能痊愈[3]。 而对于非创伤性因素而导致的股骨头坏死来说,其成因则相对复杂,主要与患者自身的身体机制有关,很多患者因为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从而导致自身出现血液循环系统疾病以及骨质增生等症状,这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4]。 同时,如果患者长期嗜酒也有可能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变情况的发生,从而致使患者出现髋关节功能性障碍,这对患者今后的生活以及工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国目前在对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病症进行治疗的时候,主要还是采用手术治疗配合药物治疗的方式。 想要保证患者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状可以及时的明确, 从而不会影响到后期治疗工作的展开,就应该保证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检查准确性,一旦发现患者存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症状,应该及时对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的情况出现[5]。通常情况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在发病的前期并没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这也为相关医疗工作者及时发现此种病症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在该疾病发病率持续走高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在缺血性股骨头坏死诊断方面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始推陈出新,这也使得诊断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并且综合诊断准确率也在不断提升。 很多患者在发病的早期都缺乏异常表现,还有小部分患者在发病早期会出现腿部肌肉紧绷以及四肢运动能力有所下降的情况[6]。但是很多患者往往没有重视起这些轻微的异常表现,从而使得病情逐渐严重,很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障碍以及行动不便等情况。

目前,我国在临床上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诊断的时候主要还是应用CT 或者X 线检查的方式,这两种检查方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技术辅助的作用, 从而使手术干预治疗工作的展开更加及时,这也使得患者的身体健康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但是对于CT 以及X 线两种诊断方式来说, 在各有优势的同时也存在各自的不足。 在该次研究当中,我们可以看出,CT 与X 线诊断的方式相比较, 在技术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其检查准确率相对较高。 但是从成本造价方面考虑, 我们又会发现,CT 诊断方式的造价相对较高, 并且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CT 诊断的方式较为复杂,会涉及多个环节步骤,没有X 线检查方式便捷、高效。 经过相关实验研究之后表明,X 线技术可以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病变处进行全面诊断,并且在对髋关节进行诊断的时候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可以对现阶段髋关节的功能性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 但是对于X 线技术来说, 由于受到自身技术特征的限制,导致了部分病灶部位的反应变化相对迟缓,并且存在着漏诊的现象,这也是现阶段我国X 线技术应用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主要弊端[7]。 在该次实验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患者处于股骨头坏死Ⅰ~Ⅲ期的时候, 骨细胞的变化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且这是早期炎性病变与修复双重病理阶段,在这一阶段的股骨头坏死症状表现并不明显。 因此,在应用X 线对其进行诊断以及检查的时候, 病变坏死的骨骼反应呈现出低微的表现,由于X 线诊断方式受到自身技术上的限制,此种诊断方式主要体现为骨骼密度稍有改变。 此外,再加上X 线检查方式本身还会受到分辨率的限制,这也导致了骨骼密度图像并不十分清晰,在对患者现阶段症状进行评定的时候往往准确性容易受到一定的影响,容易忽略低密度表现。 而对于CT 诊断来说,其分辨率较高,并且其展示出的图像具有空间特征,相关临床医师可以对患者的股骨头生理特征有更加及时准确的了解。 当患者的股骨头发生病变的时候,骨内膜往往会出现增厚的情况,这时候空间图像上就会显示出“星芒状”,这也是股骨头患者最为重要的诊断异常表现。 因此,CT 诊断的方式在临床中应用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诊断结果准确度较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经过对CT 以及X 线两种诊断方式在检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效果进行对比之后,可以发现CT 方式的临床诊断效果更加理想。

猜你喜欢
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