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2019-12-23 07:08梁秉伟邵弘刘彩凤杨瑞雪郭颖朴庆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22期
关键词:完全性下肢血栓

梁秉伟,邵弘,刘彩凤,杨瑞雪,郭颖,朴庆华

(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1)

临床上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产妇群体中的发病概率非常高, 而且剖宫产的产妇术后的发病概率更高。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发现,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在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达到17%,如果不能及时的针对产妇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治疗, 就非常容易导致产妇发生深静脉血栓塞,进一步增加产妇的病死率,对术后产妇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该次研究过程中,针对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在实施了预防以及护理干预之后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主要针对该院2017 年7 月—2018 年7 月收治的80 例患者进行深入的探讨,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主要选择了该院从所收治的80 例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参与研究前都与医院自愿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并将患有妇科疾病、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在外。 根据实际的收治时间的先后将80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40 例。 其中对照组的40 例患者整体的年龄处于22~37 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27.65±2.15) 岁; 孕周整体达到了28~39 周, 平均孕周为(34.67±1.67)周;所有产妇都为经产妇,没有初产妇;观察组的40 例患者整体的年龄处于23~38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54±2.13)岁;孕周整体达到了28~39周,平均孕周为(35.23±1.56)周;观察组产妇同样都为经产妇,没有初产妇;两组产妇在年龄结构、孕周等几个方面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了可比性[1]。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针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取的是常规护理模式。 针对术后回到病房的产妇,护理人员首先通过合理的指导方式让产妇习惯去枕平卧的方式,而且必须要做到术后6 h 不能进饮食, 还要充分结合产妇的实际状况对产妇实施鼻导管吸氧,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状况进行严密的监测;对产妇术后的子宫收缩以及引导的出血状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与此同时,还要针对产妇术后的留置导尿进行详细的护理;要督促产妇进行定时翻身,这样才能有效预防产妇在术后出现压疮等症状。

1.2.2 观察组 针对观察组患者在具体采取了常规的护理模式之后,进一步针对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实施了相应的预防对策以及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情况如下。

(1)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充分结合产妇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实际的评分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模式:①针对评分结果为低危者,要通过合理的引导方式让产妇能够在术后多喝水,并积极鼓励产妇下床做适量运动,要尽量避免患者术后出现长时间的卧床休息;②针对评分结果为中危者,在采取了上述几种基础性预防措施之后增加了相关的气压治疗;③针对评分结果为高危者,在具体采取了相应的基础性预防措施以及气压治疗措施之后, 还要合理地采取肝素等抗凝类药物的治疗,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通过合理的方式指导产妇正确穿戴弹力袜,并适当地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④创伤护理。 产妇在完成剖宫产手术之后,由于在手术过程中产妇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创伤,因此,其术后卧床休息的时间也会相应地增加[2]。 针对手术过程中存在较大出血量的产妇, 要相应地采取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这种状况会导致产妇术后的下肢静脉血栓等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增加。 鉴于此,相关的医护人员必须要针对产妇的血流变化状况进一步的引导,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杜绝在产妇的下肢直接进行输液;与此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在产妇的同一个位置反复地进行穿刺操作,这样才能对产妇形成良好保护,避免静脉出现严重损伤。 在具体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对静脉滴注的速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2)出血过多护理。 如果产妇在完成剖宫产手术之后,出现了大量出血的状况,必须要及时进行输血治疗。 在具体输血治疗过程中必须要尽量选择新鲜血液,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红细胞产生变性,导致其聚集能力下降;另外,还需要严格地按照医嘱对抗凝类药物进行合理使用,最大程度减少孕妇的出血症状。

(3)术前护理。 在产妇进行手术之前,相关护理人员必须要将疾病健康知识进行全面宣讲,让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血液高凝状态、血流滞缓、静脉壁破损与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晰认识;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与产妇以及家属之间的沟通,让其对深静脉血栓具体的诱发原因以及危害性进行全面了解,进一步提升产妇对手术的依从性。

(4)心理问题护理。 在手术之前产妇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紧张情绪,这样会对术后的恢复状况产生影响。 相关护理人员必须要不断加强与产妇的交流沟通,对其心理活动进行全面掌握,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缓解。 从根本上消除患者的手术焦虑情绪,使产妇积极面对康复护理。

1.3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SPSS 22.0 统计学软件来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并充分利用(±s)来表示相关的计量资料。充分利用t来对组间进行检验;充分利用χ2来针对组间的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临床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较,观察组产妇在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的各个方面都要明显短很多,而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产妇在实际的DVT 评分后的血栓实际发生率要明显与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如表1 所示。

表1 两组产妇DVT 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产妇DVT 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s)

组别DVT 评分(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d)住院时间(d)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1.23±0.42 2.53±0.62-9.514<0.05 4.53±0.49 6.38±1.23-7.086<0.05 11.18±2.13 13.55±2.68-3.625<0.05

2.2 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比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方面,观察组患者也要明显比对照组的发生率低,在产后生活质量、满意程度等几个方面观察组产妇的评分也要明显高很多。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上产妇在剖宫产手术后非常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这种病症不仅会对产妇身体健康形成巨大影响,而且也会在心理上给产妇带来巨大压力,对产后恢复效果会形成不良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也会不断降低。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健康意识也逐渐深入人心,疾病治疗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实现对疾病的有效预防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5]。

在临床上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术后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非常高,由于常规护理模式具有较强的片面性,严重缺乏良好的人性化护理。 而对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以及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人性化的护理方法,能够实现对术后创伤、出血以及卧床等各个环节的细致化护理,能够进一步提升术后红细胞的聚集能力,这样就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产妇下肢血液出现高凝状态。 通过合理的术后康复能够让产妇的下肢微循环得到进一步改善, 并进一步促进产妇血流速度实现有效提升,这样就能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起到预防作用。 与此同时,通过合理的心理护理能够让产妇的负面情绪得到进一步缓解,让产妇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迎接后续的康复治疗。

必须要注意的是,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不仅在住院期间会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出院很长一段时间后仍有可能出现静脉血栓。 因此,必须要针对产妇以及家属进一步提升DVT 预防控制能力。在该次研究过程中, 针对观察组实施了综合护理模式之后,让产妇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而且通过实施综合护理方式之后,让产妇的心理压力、身体症状得到了进一步缓解,在临床上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完全性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数学直觉与数学实在性探析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术前鼻-牙槽突矫治器对完全性唇腭裂婴儿修复效果的影响探究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