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多发性骨折患者予以急诊护理措施的效果

2019-12-23 07:09谭花蕊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22期
关键词:多发性下肢骨折

谭花蕊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下肢多发性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折,主要是因发生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受到重物砸伤等而导致,是骨科中严重疾病,患者骨折后易发生发热、休克等,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 治疗下肢多发性骨折时,患者生理上承受着剧烈疼痛,由于具有突发性,患者心理上受到极大影响,患者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1]。 患者一旦发生下肢多发性骨折后应及时给予抢救措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稳定病情,以取得良好预后效果。 此次研究对2018 年5 月—2019 年5月到该院治疗的下肢多发性骨折患者行急诊护理干预,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阐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到该院治疗的下肢多发性骨折患者7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 例。 对照组男20 例,女15 例,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50.46±3.15)岁;观察组男19 例,女性16例,年龄20~80 岁,平均年龄(51.42±3.32)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该次研究已经通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且所有患者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18 周岁;(2)患者均符合下肢多发性骨折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2)恶性肿瘤者;(3)无法正常交流者。

1.2 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及时给予供氧、补液、抗感染等治疗,对存在休克的患者及时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及时了解患者是否需要急诊手术治疗,提前做好麻醉准备工作。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上报;评估患者创面受伤情况,密切关注是否存在渗液、渗血,观察皮肤温度、末梢血液循环情况等;给予患者与家属适当的安慰和鼓励。 观察组患者行急诊护理措施,内容如后。

(1)评估病情。 下肢多发性骨折患者易发生休克状况,最为关键时间为创伤出现后的1 h 内,应及时评估患者骨折病情、出血、体温、脉搏、呼吸等。 临时固定骨折肢体,同时存在多脏器受损者,应根据病情情况来评估,采取有序的治疗措施。 严格记录患者24 h 出入量,观察尿液颜色、性质、每小时尿量等,判断患者重要脏器功能是否存在衰竭情况。 积极预防关节处皮肤受压,密切关注患者内脏受损、血气胸情况。 若监测到患者脉压、血压持续性降低,则应引起重视。

(2)体位护理。 切勿随意移动患者,引导患者呈平卧位,加大脑部血流灌注量,上身抬高25°~30°,下肢抬高20°~25°, 以免呼吸受限或下肢静脉不能正常回流。 在运转患者时切勿用力过大,减少对患肢血管、神经和组织的损伤。

(3)感染护理。 护理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按医嘱给予患者使用抗生素,以防感染。 关注切口敷料,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4)疼痛护理。 疼痛剧烈会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的应激反应,可采取冰敷方式,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变化,以免造成损伤。 疼痛难以忍受时给予止痛药物。

(5)心理护理:下肢多发性骨折患者因疾病的突发性,且骨折带来剧烈疼痛,患者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态。 及时给予患者安慰,告知其预后效果,有针对性的给予心理疏导,保障治疗效果。

(6)呼吸道护理。 对患者口腔中分泌物及时清除,以免异物对气道及呼吸道造成堵塞,呼吸困难严重者给予氧气吸入,吸氧流量控制在6~8 L/min,患者病情严重时可使用面罩给氧,吸氧浓度40%~50%,以免造成组织血氧过低。

(7)预防闭合性损伤。 下肢多发性骨折患者可能发生血肿、远端血液循环受限的情况。 应及时按医嘱给予止血物,以免发生急性肾功能疾病。

(8)预防血栓。 合理控制室温,按医嘱使用抗血小板凝聚、抗栓药物等。 密切关注患肢远端皮肤温度、颜色及肿胀情况。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 此次研究采用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心理情绪,SAS 分界值为50 分,SDS 分界值为53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高。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版本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n(%)]代表计数资料,经χ2检验,(±s)代表计量资料,经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情绪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对比[(±s),分]

组别SDS护理前 护理后SAS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35)对照组(n=35)t 值P 值46.63±2.35 46.55±2.46 0.127>0.05 39.27±2.10 42.30±2.00 5.627<0.05 47.10±0.86 47.21±0.83 0.496>0.05 40.42±1.22 44.86±1.30 13.412<0.05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当中并未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当中压疮2 例,切口感染3 例,深静脉血栓1 例,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14%(6/3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7,P=0.033)。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交通与工业都愈来愈发达,发生下肢多发性骨折的概率加大。 下肢多发性骨折主要因车祸、高空坠落等因素造成[2]。 创伤发生后发生大出血,若未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易发生休克现象,因此,在急诊期间应对患者采取正确救治,并开展科学、规范的护理干预。 因骨折具有突发性,患者大多表现出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急诊治疗与护理造成影响,不利于预后转归[3]。 故此,应对下肢多发性骨折患者采取急诊治疗的同时密切结合护理干预,以此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保障急诊护理顺利开展,促进患者康复。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SAS、SD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胡艳玉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4]。分析主要原因在于:短时间内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氧气吸入,及时补充患者血容量,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体位护理改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关注患者皮肤温度,积极预防感染,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引导患者保持积极心态,正视疾病,另外再给予患者疼痛护理、呼吸道护理、预防闭合性损伤、预防血栓等一系列急诊护理措施,保障后续治疗与护理顺利开展,减少并发症发生率[5]。

综上所述, 下肢多发性骨折患者行急诊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多发性下肢骨折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