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规律分析及创新性探讨

2019-12-23 07:15王涛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考创新性作文

王涛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育阶段,作文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在语文高考试卷中,作文所占分值比例较大,不但决定着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影响到学生的文化素养。而随着语文学科测试方向的完善,作文命题也存在一系列的调整,具有更高的创意性和空间性。因此,本文围绕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规律分析及创新性展开探究,围绕作文教学实际展开研究,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规律;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来,高考语文作文命题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在高考试卷分值中,作文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投入热情,积极探索高考作文创造的价值规律。其中,作文命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衡量导向,在设置和改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作文命题的发展规律上看,高考作文题目的侧重点受社会环境、文化思潮的影响,在命题方式和出题思路上各不相同,但是归根到底是对学生的复述表达能力、思维整合能力和分析鉴赏能力的考核。《考试大纲》中,对于作文命题的研究围绕不同的维度进行,要求考生在答题时认真分析作文命题中的内在含义,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规律

回顾历史上的高考考题,语文作文命题一直备受争议。回顾高考走过的三十多年发展历程,作文命题和社会背景、政治因素息息相关。当前,高考语文作文的命题已然成为了一种文化风尚,题目中的热点词汇引发了大众热议,同时这些命题不但代表着人们对于社会文明的感受,也代表着教育部门对九年义务制教育培养成果的检验。笔者通过对高考语文这门学科的探讨,分析了各大阶段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发展规律,从根本上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一)传统命题

从1951年到1966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受到时局的影响,政治色彩十分浓厚。在当时的语文作文命题出题上,必须和当时的政治时事相互统一,作文题目受政治局势的左右。因此考生在作答的时候,很难融入自己的想法,只能按照当时的时局去进行。而在考生的个性上,也受到极大的束缚,其写作方式的机械性、保守性和传统性,被沿用了很长的时间。

(二)过渡命题

1977年冬天,由“文化大革命”冲击而中断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由此实现了对知识、对人才的尊重。受当时背景的影响,高考考题也难以走出政治的影子,主要以《我在这里战斗的一年》《我的心已经飞向毛主席纪念堂》《每当我唱出东方红》等为代表。在这一时期,高考作文的形式有所改变,已经不像传统命题那样保守,在服务于国家政局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些个人的情感。

(三)个性发展命题

进入2000年,我国高考作文题目的特点变的更加鲜明,在教育领域掀起了素质教育的发展热潮。从作文题目来看,更注重材料作文的形式,并且围绕学生的想象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彰显高考语文作文的表现特点,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和全面的作文命题格局。例如,在作文命題上,出现了《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解读》《致青少年同学的一封信》等新型命题。这些作文命题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对于政治、历史等遗留问题的探索趋于停滞。

(四)创新发展时期

如今,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日趋成熟,在命题形式上,包含了全国统一命题和地方自主命题两种形式,在材料作文上,也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当前阶段,作文命题在文化熏陶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上,呈现出了更多的侧重点,开启了现代作文命题的最新发展方向。例如,刚刚落下帷幕的2019年全国Ⅱ卷中作文题目设置为文字材料作文《历史一刻》、在全国Ⅲ卷中推出漫画材料作文命题《你们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从这两个题目上看,不管是在写作手法还是在规定问题上,都给予了考生充分发挥的空间,使当前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

二、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创新性研究

高考语文作文中,命题思维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现代教育领域对于人才的培养,通过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多项考核,在考试中积极挖掘更加优质的高等教育人才,实现对学生思想品性、思维能力、语文表达能力的塑造。笔者总结近些年来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认为在未来发展中,命题创新性的发展规律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现实,言为心声

古人云“文章合而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对于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来说,所揭露的现实意义十分深远。近些年来,全国Ⅰ、Ⅱ、Ⅲ卷在写作中,都增加了任务型指令,通过“给×××写一封信”“对×××阐述看法”“完成任务”等一系列的指令词语,能够让学生具备更加充沛的创作情感。在关注现实的角度上,体现出高考作文的指导思想,使“真实”成为作文命题的使命核心,让学生能够发出更多内心真实的声音。在命题的时候,考虑让学生对命题的范围具备熟悉之感,让他们在面对作文题目的时候,不陌生、不害怕,能够在作文材料中凝聚起深厚的情感,从而让学生在作文表达之中,引发更多的情感体验,产生不吐不快的创作之感。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凝练深邃思想,积极弘扬社会的正能量,继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辩证分析,客观中肯

作文命题往往具有正反两个方面,在写作材料的设计之中,学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描述其成立和存在的理由。要求其思想意识是健康、积极和阳光的。因此,在辩证过程中,考生在提出自己观点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处境,要承认对方在客观发展背景下,所具备的合理性,从而保持冷静睿智的思想权衡,找准自己的理论和主张。强化学生对作文命题逻辑的分析,使学生在短时间的作答中,找到辩证类命题中观点的漏洞、拿出更多的理论成果,来支撑自己的写作观点。

(三)起转承合,引发思考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围绕文章的开头、转折、事实、收尾等方面保持连贯和顺畅。其中,“起”指的是围绕作文命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头;“转”指的是要让学生分析好不同材料中的合理性;“承”指的是要使文章具备支撑观点的正面依据;“合”指的是文章应该保持精彩的收尾,通过响亮有力的结尾,挖掘其中展示出来的主要矛盾,从而更好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命题的过程中,教育者要考虑题目所能引发的社会现象,通过冷静的分析和客观的思考,让考生能够具备积极的创造情感,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立足实际,解决问题

在高考作文命题的过程,其命题的规律性得到逐步显现。高考大纲中,明确规定了考生需要理解习作命题中所应该领会到的价值内涵。因此,未来作文命题的发展将更加贴近社会发展实际,鼓励学生通过清晰的逻辑思维,表达自己新颖的想法和观点,揭示文章脉络层次,以此实现统筹全篇,揭示文章的发展核心。让学生能够在理解作文命题时,保持“理论结合实践”的冷静头脑,积极面对作文命题所带来的答题压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受社会文化思潮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影响,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断的进步和优化。研究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规律,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具备重要的意义。未来,高考作文命题将沿着更加全面、完善、新颖的方向进行。相关教育部门将通过设定适合人才培养的高考命题,展示学生在文章思路、归纳内容、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中的观点态度,让学生能够在语文高考制度中,获得更多的写作知识,让学生在创造作文作品的同时,提高他们对于语文课程的深入理解,使高中语文教育工作沿着更加全面、完善、科学的发展路径前行。

参考文献

[1]陈国华.语文作文命题教学现状与提高[J].语文教学通讯,2018(10).

[2]郑雪锋.作文的真性情表达[J].教育,2015(7).

[3]刘显阳.中国三十年高考作文命题发展历程[J].写作园地,2016(36).

猜你喜欢
高考创新性作文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