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以四川成都市社区为例

2019-12-24 09:13周媛媛赵雯君
时代人物 2019年31期
关键词:照料成都市养老院

□文|周媛媛 赵雯君

(作者单位:宜宾学院)

社区养老的概念

社区养老是面对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应时而生的养老模式。它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护理、精神慰藉和文化娱乐等服务,既可以上门服务,也可以在社区设置的日间照料中心进行统一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的优势

我国主要有三种养老方式,即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是目前老人选择最多的两种养老方式,但也存在一些弊端。通过走访成都的敬老院和养老院了解到,大部分老人表示机构养老的方式并不是很能接受,在他们的观念里认为人老了就应该在家中安享晚年,享受天伦之乐,而不是在养老院或敬老院里“孤独终老”。如果在自己家中养老,老人的安全又存在问题,如果身体病发或发生意外,邻居和家人没有发现,很容易出现悲剧。而社区养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的不足,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自主选择,并且社区里面安排了专门的医务人员为老人进行就诊,也可以上门服务,方便及时,为老人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如今老年人所需求正是一种“以居家为基础,社区服务为辅助”的养老模式,既可以满足老人在家养老的愿望,让儿女尽孝心,同时社区里面的文娱设施也满足了老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弥补与亲人间的感情缺失,给老年人一种存在感和归属感。所以社区养老服务不仅是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产物,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中国大部分老人的需要。

成都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

据了解,目前成都市已建成社区养老院139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414个,城市社区的覆盖率达91%,农村社区的覆盖率达35%以上;农村拥有150多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农村60岁以上老人提供多元居家养老服务;全成都市成立了243家发展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设立了576个老年人助餐服务点。依托社区多种养老设施,构建“一院两中心”社区居家服务网络。大力推进社区养老院、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并且《成都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曾明确提出,到2020年,城市和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100%、80%。

成都市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政策落实不到位。成都市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的局势,不断落实和完善社区养老这一新型的养老模式。在2016年初,成都市就已发布《成都市社区养老院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文件,以坚持“医养融合、以养为主、功能共享、分类引导、精准服务、市场驱动”的发展方向,创新发展模式,激发社会活力,完善服务功能,推动社区养老院建设标准化、运营规范化、服务专业化,带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协同发展,满足老年人就近便利享受养老与医疗卫生融合服务需求为总体思路,但因为这一模式最近几年才开始实施,并未真正扎根成都,也并未深入人心。通过走访调查成都的部分社区,我们了解到很多社区都设置了日间照料中心,但并未真正利用起来,甚至有些日间照料中心如同虚设,社区里面有的人不知道日间照料中心的存在,也不知道日间照料中心设置的目的和作用,所以大部分老人都未进入社区养老。同时具备医养融合、精准服务等社区也少之又少,医院、老人信息、服务平台等各种养老服务的供应者还未能很好的整合,没有真正落实到每一个社区。政策内容比较空泛,较少采取具体可行的措施,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同时缺乏必要的政策宣传。

社会参与度低。首先是老人,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老人群体对“社区养老”这一概念的认识比较陌生,大部分人只认可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所以在接受社区养老这一模式上需要时间去了解和磨合,同时一部分老人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在外养老是被嫌弃和抛弃的对象,在心理上不是很能接受。

其次是社会其他人群的参与,目前,社区养老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各市区街道社区按政策执行,比较机械,没有灵活的调动社会团体、公益性组织、志愿者等的参与,没有打破行业界限,整个社区养老的市场比较狭窄,导致社会参与度低。

社区养老设施不完善。首先的服务设施,由于社区养老服务的场地都较小,所以服务设施的配置也不足,设置了心理咨询中心、医务中心、康复理疗室等,但数量少,且缺乏保障老人安全和健康的设施,比如无障碍设施,健身器材等,服务设施不齐全。

其次是娱乐设施,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供老人娱乐的有棋牌室、图书阅览室等等,其规模都较小,并且这些服务经常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基础的老年人生活社区经常开放,而且只有少部分设置了书画室、手工坊等更丰富的娱乐场所。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娱乐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础的设施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专业服务人才少且流动快。从目前来看,成都市社区养老的专业服务人员短缺。目前投入到这项事业的工作人员队伍还很薄弱,多数就业于养老服务业的人文化程度低,专业技能知识较少,只有少数是高等学校毕业的经过专业培训的从业人员,并且专职服务型人才少,流动性大,较多的是志愿者或者兼职人员,他们都是临时工,而这部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难以进行有效的护理。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养老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淡薄,把照顾老人当成工作,较少去倾听老人的内心世界,不会去开导舒缓老人的心情,让老人保持愉悦的状态,缺乏与老人有效的沟通交流。

缺乏综合管理的平台。社区养老目前的平台还比较散乱,政府、社区、家庭、社会组织、医院以及其他没有形成一个整合的平台,政府宏观性的制定发布政策,社区机械性的执行政策,老人以及老人的家庭不能及时知道社区养老信息以及老人的健康情况,需求等等,医院不知道老人的具体信息,社会组织对社区养老的资金支持以及志愿者支持渠道不畅通,资金不到位,所有平台之间的联系不紧密,信息不畅通,资源未整合。

这样会造成服务繁琐,效率低下,老人享受不到最好的服务。

综上所述,成都市的社区养老服务还在探索之中,政策体系还不够成熟,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在积极的应对存在的问题,但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成都市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所以社区养老服务必然会成为新时代下发展的一个趋势。

猜你喜欢
照料成都市养老院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2019年1~9月 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In My Next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