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精准扶贫工作实效的对策建议

2019-12-24 09:13刘伟华
时代人物 2019年31期
关键词:贫困户精准部门

□文|刘伟华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冯官镇人民政府)

近年来,精准扶贫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程度上的进展。经过各部门人员的不懈努力,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随之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而且,目前也到了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关键时刻。政府各部门只有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提升精准扶贫的工作效率,使精准扶贫的政策真正发挥其原有的效益,才能真正实现扶贫攻坚战的胜利,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现实。

精准扶贫政策的内涵

精准扶贫,主要就是政府各部门运用科学有效的标准与程序,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民的生活状态,对各贫困区域以及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然后再根据当地的各项管理、帮扶措施对当地人民开展精准考核的扶贫开发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精准扶贫工作不只是政府各部门帮助贫困户脱贫的工作,在工作中也需要各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过程中,精准识别、联动帮扶、分类管理这几点是最重要的,也是相关工作人员所必须做到的。其中,精准识别主要就是各工作人员一定要按照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现实贫困现状确定瞄准识别办法。然后,再按照相关的工作程序将贫困对象识别出来,进而为精准扶贫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就是联动帮扶,也就是指在识别出精准扶贫的对象和致贫原因之后,就要进行帮扶计划的制定。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一定要做到动员社会各方的力量团结协作。第三,是分类管理,也就是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扩大社会组织参与度,通过政府与社会各组织的分工协作,共同努力,提高精准扶贫实施效果。

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落实,其各项问题也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贫困识别和动态监测体系有待健全。随着近几年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入,权力的腐败的现象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过程中,这一现象还会偶尔出现,扰乱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进行。经调查,有少部分地区在开展产业扶贫过程中,很多产业项目的负责人都是有关部门工作者的朋友或亲属,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力不足,在贫困识别和动态监测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很难达到相关要求,导致贫困户的识别不够精确,工作的开展非常不顺利。

第二,贫困群体参与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过程中,贫困群体参与到其政策的实施中来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际扶贫工作中,很多贫困地区群众的主体性没有或者很少得到发挥。有些政府所制定的相关政策与当地的情况有所不符,不能做到因地制宜,难以满足贫困群体最迫切的需求,导致群众不愿意过多参与。

第三,贫困村脱贫与返贫现象同时存在。当前,我国的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主要还是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指标分解方法,在此过程中非常容易造成脱贫与返贫同时存在的现象。经调查,近三年来我国部分贫困地区的返贫率比较高,其主要原因就是“脱贫”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依然很弱,因灾返贫、因病返贫的机率较高,相关部门对其动态跟踪与精准管理也相对匮乏,无法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提高精准扶贫工作实效的对策建议

建立健全贫困识别和动态监测体系。目前,阻碍部分地区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的原因之一,就是对贫困户的识别相对较困难。因此,相关部门就要加快建立健全贫困识别和动态监测体系的工作,使得对贫困户的确认更加快速便捷。其中,建立健全贫困识别和动态检测体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现有的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基础上,推进建档立卡信息与各项人民生活登记信息之间的有效衔接。相关人员在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将农户收入能力、可支配能力、消费能力之间的监测信息统一起来,建立一个便捷的贫困人口识别与评判综合指标体系。例如,在对贫困人口进行各项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就可以按照年龄来进行区分:对于50岁以下的贫困人口说,由于其还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就可以技能和资金帮扶为主;而对于对于 50—60 岁之间的贫困户来说,其还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但却不能完全靠自身的劳动来支撑生活,所以政府不能只为其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与此同时还要适当的对其进行一定的劳动技能培训;最后,对 60 岁以上贫困人口,政府应该采取以低保政策兜底为主的扶贫方式,保障其最低生活。

发挥地方优势,突出产业扶贫。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扶贫工作。在扶贫过程中,由于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大量输出,会出现大量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他们就成为了人社局的救济对象。为此,大部分的受访部门建议应该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突出产业扶贫,就地解决劳动力输出问题。相关人员在实施扶贫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利用好返乡农民工的先进理念和技术,鼓励大众创业带动就业,增强贫困地区活力。另外,土地的闲置问题在此过程中也要进行灵活处理。推进土地流转,鼓励现代农业提升农业机械化就是很好地办法。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各项政策的同时还要对政府政策好、地方落实少的问题给予重视,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对症下药,减少返贫现象的出现。在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许多地区的工作效率低、出现返贫现象的原因是地理环境造成的。因此,相关人员就要注意对相关政策的制定一定要做到灵活,要做到对症下药,减少返贫现象的出现。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过程中,集中力量加强水利设施、通村道路、农网升级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这对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生产条件、提高减灾抗灾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加强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建设,鼓励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到贫困村建立生产基地的相关措施也要积极地实行,这对增强贫困和人民抵御市场风险和参与竞争的能力有着非常积极地作用。最后,精准扶贫工作还要针对当地的环境,对贫困人民开展有针对性的扫盲和文化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文化,提升他们应对当地环境的技能和能力,进而提升其收入水平,使返贫现象得以缓解。

综合而言,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是我国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时期的重要制度创新,也是解决我国贫困问题的重要措施。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制度、多措并举的的原则,使精准扶贫政策真正有效的落实。加快各地区扶贫制度体系的建立,因地制宜突出产业扶贫的优势,对症下药克服不利环境,使精准扶贫政策真正实现落地生根,进而更好的推动我国更好、更快实现全面脱贫和全面小康。

猜你喜欢
贫困户精准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