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素养 传承传统文化

2019-12-24 08:56冯文龙
青年时代 2019年33期
关键词:教师素养传统文化

冯文龙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广与普及任重而道远,尤其是广大教师迫切需要一套经典读本作为研修、讲授传统文化的权威读本,《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师读本》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该丛书由众多国内知名学者共同打造,回应了教育界、学术界对精品图书的迫切需求,并以鲜明的图书特色满足了读者系统研读传统文化经典的现实需要,对于教师素养的提升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师读本;传统文化;教师素养

一、引言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1]韩愈的这一名言,点明了“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昭示了“教师”在文化传承、普及当中的重要作用。“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然而值得警惕的是,面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许多教师并不能很好地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甚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事情时有发生。

这种令人担忧的状况,或许能够因为一套书的出版而得以改善:2015年9月,《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师读本》终于问世,该丛书由数十位传统文化知名学者、教育专家共同打造,以传承经典为宗旨,特色鲜明,影响深远,为教师研修、讲授传统文化经典提供了权威依据,甫一问世,便得到了学术界、教育界的关注和认可,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完美统一。

二、任重而道远:文化传承的迫切需求

作为一套为教师量身打造的传统文化经典读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师读本》的编撰、出版,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使命。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倡导和弘扬,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指明了方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在经典研读,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育落到实处,教师必先于受教育者而具备起码的国学经典涵养。“在我国历史上,人们对教师的品学素质与行知表现要求的高标准是一以贯之的。”[2]而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严重不足,致使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得到有效落实。《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师读本》正是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而《教师读本》的成功,也正是因为组编方、出版方通力合作,准确把握住了时代脉搏,回应了时代需求。

三、大匠诲人:一流的专家团队

文化的传承、推广看似平平淡淡,波澜不惊,却承担着“为往圣继绝学”的重任。与高深的学术研究相比,“大家治小书”同样值得尊重,事实上,图书出版机构与知名学者共同开展“文化普及”工作,乃是近代以来出版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传统,如商务印书馆之“万有文库”,开明书店之《开明国语课本》莫不如是[3]。《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师读本》的编写和出版同样反映了这种面向大众的文化立场。该系列丛书由济南出版社出版,国际儒学联合会组编,国际儒学联合会、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联手打造。一流的专家团队,成就了这套丛书斐然卓著的学术水准。

兼顾学术与普及,是组编方与出版方所达成的共识。众多传统文化知名学者、教育专家为丛书的编撰、出版工作耗费了大量心血。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滕文生,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张岂之,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担任丛书指导委员会主任,为丛书编写工作提供高屋建瓴的学术指导。清华大学教授钱逊教授担任总主编,并亲自编著丛书中《论语》教师读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建福担任执行主编。为保证学术水准,体现权威性,丛书邀请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孔子文化奖”获得者牟钟鉴等知名学者组成丛书审读委员会,以高度负责、严谨缜密的态度审读了丛书全部书稿,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与作者尽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进一步提升了书稿质量和丛书学术水平。

丛书的编写目的在于填补国内传统文化教育者专门读本的空白,并提供配套学生读本,为将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体现文化自信发挥积极作用。国际儒学联合会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文化组织,致力于推进儒学在国际社会的研究、传播、普及和应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面向教育系统行政管理干部组织开展国学教育培训研修和国学教育政策咨询,在传统文化教师培训领域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济南出版社近年来在聚焦主业的基础上谋求多元化发展,并将“传统文化”确立为重要的图书板块,成为国内传统文化类图书出版领域的新生力量。多方强强联合,使这套《教师读本》出色地满足了学术界、教育界对精品图书的迫切期待。

四、文以载道:鲜明的图书特色

与当前林林总总的传统文化读物相比,作为一套以“传承”为宗旨的传统文化经典读本,《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师读本》有着鲜明的图书特色。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师读本》已出版的第一辑包括了《论语》(上下册)、《孟子》(上下册)、《大学》(朱熹本)、《大学》(古本)、《中庸》《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声律启蒙》及《龙文鞭影》共10种13册,正在陆续出版的第二辑则包括了《周易》《诗经》《孝经》《孔子家语》《老子》《庄子》《荀子》《孙子兵法》《史记》《近思录》《传习录》《六祖坛经》《颜氏家训》《笠翁对韵》《千家诗》等15种传统文化经典,涵盖了儒家“四书”、蒙学读物、诸子百家经典等传统文化典籍,回应了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教师研读经典的迫切需求。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师读本》系列丛书旨在为诵读、研修、讲授中华传统文化提供可供借鉴的权威读本,选取社会公认较好的文本为底本,参校其他较有权威性的文本,进行编辑整理,同时加以简洁明了、通俗浅易的译注和解读,引导教师、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经典内容,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领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为满足市场需求,这套《教师读本》同时收录了古本《大学》和朱熹《大学章句》,虽然增加了出版成本,但满足了读者全面了解儒家经典的需求,反映了这套图书对读者需求的关切,可谓善莫大焉。

五、传承经典,经世致用:丛书出版价值

综观当前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现实状况,《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师读本》的出版,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影响深远。

(一)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教师读本》以对儒家“四书”和蒙学名篇的注释、解读为核心,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现实需求,设置了教师“怎么学”和“怎么教”的栏目,如“教学引导”“释疑解惑”“成语探源”“思考辨析题”“知识扩展”“生活实践”等,为教师制定教学方案提供参考。

丛书通过对传统文化經典的呈现与解读,勾连起文化经典与现实生活,凸显出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牟钟鉴先生称这套丛书是“可以传世的”,并非虚语。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洪流下,关照现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导向。

(二)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教师自身是否具备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将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否得到落实的关键。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工作中,教师们面临的任务是双重的,既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①,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落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使命,为教师提升自身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师读本》一方面强调通过诵读、研修经典,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完整继承;另一方面则立足于现实,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对现实社会的重要价值,从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

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素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师读本》第一辑面世以来,组编方、出版方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读者需求,不断丰富图书种类,提升编校水准,使这套丛书成为“可以传世的经典读本”(牟钟鉴先生语)。该丛书的运作始于2014年9月孔子诞辰2565周年之际,而在2019年9月孔子诞辰2570周年之际,时移世易,学术界、出版界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依然高涨。我们热切期待《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师读本》的出版,能够为传统文化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注释:

①《孟子·尽心下》,见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

参考文献:

[1]韩愈.师说·韩愈文集汇校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8.

[2]胡相峰.中国古代师道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3]叶圣陶,丰子恺.开明国语刻本[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教师素养传统文化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