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总目录

2019-12-24 08:58
新闻爱好者 2019年12期
关键词:研究

新闻与传播研究

新闻报道与新闻传播的规律域差 刘建明(1.4)

当前自媒体乱象及其治理路径探析

江 凌 徐雨菲 颜欣雨(1.8)

作为学术话语的“史家办报”

周光明 程 玥(1.14)

从跃迁到忧思:场景理论视野中时尚传播应用研究 费雯俪(1.17)

从“真相衰落”到“后真相”论的破灭 刘建明(2.4)

国际话语表达与意义建构

——以习近平2013—2018年的“一带一路”国际话语为例 赵永华 孟林山(2.8)

把好关口,坚守真实,不能自毁新闻生命

——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新闻报道为例

郝 雨 陈婧扬 (2.14)

从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解读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 王艳玲 张 帅 (3.4)

5G对社会与传媒业的历史性颠覆 刘建明(3.7)

网络综艺的价值引导方式及效果分析

——以《明星大侦探》为例

卜彦芳 李秋霖(3.11)

移动互联网时代组织传播的特征、问题与对策

娄 翠 靖 鸣(3.16)

本世纪初新闻学研究的五大伪论 刘建明(4.7)

网络新媒体时代我国传统工艺的传承危机与传播路径 陆 地 刘雁翎(4.12)

中国广告产业四十年的回顾与思考

姚 曦 翁 祺(4.16)

后真相时代“新闻搭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邵超琦(4.22)

美国公众新闻运动鲜为人知的历史

刘建明(5.4)

智能时代算法型内容分发的问题与对策

靖 鸣 管舒婷(5.9)

极客、联结与建构:网络学习社区类型比较

叶韦明 陈 雪(5.13)

新媒体语境下对“知沟”中知识概念的再考察

王建峰 (5.19)

“自媒体”原罪对公共平台的亵渎

——兼论“共用媒体”的运营规则 刘建明(6.4)

“数字守门人”在社交平台上的角色分配与权力流动 范红霞 邱君怡(6.8)

社交媒体互动圈层传播模式:驱动力及社会价值

——基于社會热点事件的分析

史剑辉 靖 鸣 朱 燕 (6.13)

“抖音”短视频中的音乐传播创新

——基于示能性理论的视角

刘 博 夏德元(6.17)

泛新闻生态下西方传统新闻价值重估

李冰清 郝 雨(6.22)

新时代我国新闻媒体的社会观 刘建明(7.4)

传媒的技术赋权与当代中国社会的进步运动

骆正林(7.8)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进展、难点与对策

郭全中(7.14)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路径分析 杨静娴(7.20)

符号消费理论的认知边界与假命题 刘建明(8.4)

拟态环境下“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的传播与国际话语权建构 谢卓华(8.8)

5G应用背景下媒体融合发展的前景

张明新 常明芝(8.12)

媒体智库:跨越机体断裂的转型 刘建明(9.4)

好书合为时而著 郝文勉(9.8)

全媒体生态压力下纸媒改革的维度研究

刘继忠(9.11)

“流动的集合体”:虚拟社群人际交往及其互惠行为研究 孙保营 魏 晴(9.16)

新媒体是直觉媒体

——兼论数字化转型之新闻危机 张立伟(10.13)

习近平关于舆论监督重要论述和理论体系形成的发展历程

——习近平关于舆论监督重要论述的核心内涵及其理论贡献之一 靖 鸣 刘自艰(10.19)

习近平关于舆论监督的重要论述探析

王仕勇 李 进(10.23)

新闻传播的十种影响力 刘建明(11.4)

瑞典大众传媒产业发展现状、特色及趋势分析

杨 铮 王灿发(11.8)

新闻引导力的受众认同理论 刘建明(12.4)

牢记新闻初心使命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兼论新中国70年新闻舆论工作基本经验

胡 栓 童 兵(12.8)

5G时代海外华文媒体的全球传播路径:对话性·协同化·视频化 高金萍(12.13)

当代新闻工作者核心能力提升与坚守

马知远 刘海贵(12.16)

我国网络视频平台化演进中的媒介环境生成

黄 艳(12.20)

本期关注

中华文明的历史记忆传播与文化认同建构

——以大型电视文博节目《国家宝藏》为例

张兵娟 刘停停(1.21)

电视文化情感类节目的传播创新与共同体建构

张 欢(1.25)

器物文明视角下国宝的影像叙事与文化认同建构

——以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为例

李 萌(1.29)

基于内容生产与传播新逻辑的省级党报传播力提升策略探析

——以新闻客户端为例 任 健 李翔宇(2.19)

“文化出海”背景下数字内容产业引导与监督机制探析 杨 柳(2.23)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海派文化传播主题框架研究

刘 峰(2.27)

基于对“95后”用户视频消费行为的模型研究

董紫薇 (3.20)

微博使用对“95后”用户情感认知的影响分析

——从群体画像到青年文化 邓枭弋 (3.25)

2018年短视频用户行为分析

夏 厦 谭 天(4.25)

我国短视频创意初探 赵 娜 谭 天(4.30)

物联网对视频媒介进化的影响研究

高红波 陈 成(4.34)

五四时期《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丰纯高 王晶晶(5.22)

五四时期国际新闻报道的特征与当今借鉴

党李丹 陶喜红(5.26)

五四时期副刊的革新与启示

何 艳 于佩琳 彭曦阳(5.33)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在中国的萌生

张 茹(5.37)

短视频创作的“七坑”“八坎”

陆 地 刘雁翎(6.28)

2018年中国移动短视频行业发展概述

潘彩云 徐萌晟(6.31)

2018年我国短视频监管与治理 陈 晔(6.36)

短视频发展的七个法则

——2019全国短视频创意峰会综述 芦 瑞(6.40)

深化改革 守正创新: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杨萌芽(7.26)

全媒体是媒体深度融合的方向 范红娟(7.29)

县级媒体融合的实践

——以项城市为例 杜少华(7.33)

新中国70年媒体格局的变化及舆论引导策略的创新 王灿发 张哲瑜 (8.15)

新中国70年党报党刊的叙事变迁与思考

张 馨(8.20)

新中国70年党报版面话语的变迁与经验启示

王晶晶 刘东建 郭致杰(8.25)

走向人机协同:算法新闻时代的新闻伦理

杜 娟(9.21)

网络直播的伦理反思 高萱萱(9.26)

短视频:我国农民价值观构建的新场域

王一岚(9.30)

论媒体融合的主体 丁柏铨(10.4)

地市级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基于赣州市媒体融合发展情况的实地调研

谢新洲 杜 燕(10.7)

跨境民族与周边传播研究

高 菲 彭 翠 陆 地(11.14)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周边传播的伦理建构

方 艳 袁誉慧(11.18)

“一带一路”下东北亚周边传播的文化路径

刘 源(11.22)

“绿水青山”理念下黄河水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张红梅(12.24)

信息技术助推黄河水文化的数字化传播

朱涵钰(12.27)

新媒体研究

5G融入我国视频网站发展的新探索 黄 艳(1.40)

智媒时代媒体的智能化发展与转型研究

罗 欢(1.43)

九款热门健康类微信公众号的手机阅读体验比较研究 王晓虹 刘海贵 甘露顺 徐琳蕴(2.32)

以抖音为例谈谈短视频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于松明 沈佳姝(2.38)

机器人写作新样态中记者的应对策略探析

张林贺(3.29)

从网络短片到网络大电影

——谈网络电影产业链的形成及优化路径

韦 嘉 骆正林(3.34)

短视频与主流融媒体可视化表达 邢弘昊(3.39)

短视频内容创意与传播策略 陈永东(5.41)

全媒体时代政务新媒体能力提升问题探究

白 月(5.47)

县级媒体融合的规制重构研究 王一岚(6.55)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搜集研判应对策略

吕 静(6.59)

网络空间的隐私保护及治理研究

王 军 蒋佳臻(7.36)

数据可视化产品在社交媒体上的再传播

许向东 尹艺斐(7.39)

“AI主播”技术挑战下新闻主播传播角色重構与策略优化研究 郭 琳(8.30)

5G时代短视频UGC柔性把关初探 赵玉岗(8.33)

数据伦理视角下的数据隐私与数据管理

颜世健(8.36)

新媒体时代的审美意识浅析 张智勇(9.58)

“互联网”概念的媒介生产路径 刘莲莲(9.62)

移动视频的政治传播场景研究 王春枝(10.29)

网络新闻跟帖评论及规制管理模式研究

袁慧侠(10.32)

网络劳工的劳动狂欢与社会资本增值

卯 会(10.36)

微信阵地建设对构建新型传播体系的探索

刘 杰(10.40)

人工智能背景下本土化智能营销策略研究

王琴琴 杨 迪(11.55)

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利弊影响及治理 王志昭(11.60)

移动短视频的传播结构、特征与价值

许 竹(12.30)

社交媒介中“成人儿童化”现象研究 刘楚君(12.33)

主流媒体短视频传播策略分析

——以《人民日报》抖音短视频为例 陈江江(12.36)

新时代“中国好网红”的媒介形象塑造之道

戴 玮(12.39)

传媒观察

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媒体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郭 津(1.63)

镜头中的“正”与“负”

——试析善用舆论监督推动实际工作

古 月(1.67)

自媒体传播的社会责任思考

——以河南四考生高考答题卡“被掉包”事件为例

何正权(1.70)

国内外对失实新闻的核查机制初探

王 军 王 鑫(2.42)

人民广播事业孕育期的红色中华新闻台考索

陈 芝(2.46)

媒体深度融合的产业模式与路徑探索

崔 颖(2.50)

传播仪式观视野下精神自我的建构研究

——以《歌手》为例 袁爱清 赵丹阳(2.55)

消费文化语境下电视“慢综艺”节目的发展策略

——以湖南卫视《亲爱的客栈》为例 尹 力(2.59)

“一带一路”报道中新闻标题的特色与导向性探究

赵毅玲(3.43)

电视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传播要素分析 朱良志(3.48)

“一带一路”背景下面向东盟的中国价值观传播对策研究 党东耀(3.51)

文化“走出去”战略下中国特色词汇译介研究

——基于《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的实证分析

陈梅霞(3.55)

内地游客媒介形象建构研究

——以香港《南华早报》为例 宋贺扬(4.53)

唱响小言论专栏的时代好声音

——以《河南日报》《今豫言》栏目为例

刘 婵(5.50)

《郑州日报》专题报道的特色与启示

张振宇 张举玺(5.53)

网络化治理:电视媒体服务供给新模式

姜智彬 徐屹丰(6.50)

从“话语权”到“话语力”

——全媒体语境下“政府传播能力建设”路径探寻

冯春海(7.46)

论传统媒体的平台化转型 王 枢 徐建勋(7.51)

导向性:新闻报道的灵魂 孙少山(7.56)

社交媒体的负面评价及对策研究 王 雪(8.39)

视频博客发展的内外动因与思考

李帮儒 郭 瑞(8.42)

2019中国网络视频精品榜分析报告

张新阳 陈 思 向芝谊(9.34)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贸易新闻报道价值取向研究

——以近五年中国新闻奖为例 曾怡然(9.38)

地方媒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以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二等奖作品《诺奖得

主尤努斯精准扶贫到河南》为例 郭 津(9.42)

“私域流量”与党媒集团转型发展路径分析

郑 艳(9.45)

我即真相:自媒体的图像社交建构 熊铮铮(9.48)

从“《中原石油报》现象”看精品新闻战略

——以《中原石油报》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为例

王新顺(9.52)

女性议题的数据新闻研究 王 红(9.55)

全媒体时代“三农”报纸影响力实现路径

——以《河南日报》(农村版)为例 任爱熙(10.43)

《走进兰考》:新语境下官方纪录片的一次风格探索

顾 晓(10.46)

党报产业扶贫报道的策略分析 李英华(10.49)

在伟大时代创作伟大作品

——2019中国网络视频精品发展研究报告

张新阳 陈 思 杨 雪(11.37)

媒体跨界融合的路径与策略

——基于四川省媒介融合状况调查

陈 琦 严三九(11.41)

基于词共现网络的对农微博热点话题及用户舆情分析

——以中国乡村之声官方微博为例

赵 雪 马娟娟(11.47)

对外媒涉华军事报道的传播策略研究

宋德伟 董 伟 林 易(11.51)

传播仪式观视阈下的话语建构研究

——以《兵团日报》构建“兵团精神”话语为例

罗 彬 胡 啸(12.43)

知识付费语境下的文化类期刊转型策略

刘 坤(12.46)

文化传播研究

中国拜年文化网络传播的策略研究

高长方 李 鑫(1.50)

传统文化品牌新媒体传播策略探析

——以宁波为例 王秋艳(1.53)

“一带一路”背景下豫剧文化的译介与传播路径研究

王晓俊 张露馨(1.58)

非遗网络直播中政府部门角色定位的思考

——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

王文权 于凤静(2.68)

中华古诗词在文化类综艺节目中的创新表达

——以《经典咏流传》为例 陈 卓 夏 凡(2.72)

20世纪70年代地下文学的口头传播方式研究

井延凤(3.65)

《记住乡愁》中孝礼文化的传播与当代价值

苏安宁(3.69)

金庸的新闻史学意义 张 弛(4.57)

对外传播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张月月(4.59)

公共外交价值视阈下中越跨国族群信息传播研究

郑振锋 邓 科(4.63)

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类题材纪录片的沟通元探析

樊淑琴(4.66)

精准扶贫背景下广西农村留守儿童文化信息服务构建 陈喜凤 周飞伶(4.69)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屏幕变迁及其审美体验

魏 佳(5.57)

声情并茂:电影插曲中的世俗样貌与时代表现

——以《甜蜜蜜》为例 杨雅捷(5.61)

论诗词类公众号的传播与创新

——以“陆地诗词”为例

彭 翠 陆观荣 曹晶晶(7.42)

试论“微文化”现象的社会寓意 于晓利(8.49)

古装剧中的礼文化表达及其传播价值探析

——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为例

杨 雪(8.53)

网络舆论中的耻感文化传播与道德秩序建构

——以“霸座”系列事件为例 李 阳(8.58)

文字设计视觉文化传播与情感化研究

胡 泊(8.62)

愚公移山精神的传播与当代价值 杜 丹(9.66)

区域形象的影像“微”建构

——以“老家河南”微视频工程为例 贾金利(10.63)

新媒体时代特色小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以神垕特色小镇为例 卢 青(10.67)

新媒体时代西安城市形象传播策略探索

张益铭(10.71)

网络直播对区域文化的创新表达

——以《虎牙·湖南》品类为例

李 瑛 王恩豪(12.63)

场景化体验:文化综艺类节目的创新路径和文化价值传播策略

——以《一本好书》为例 关秀玥(12.66)

应用新闻研究

视觉领先·形态多样·精准创意

——《今日消费》构建郑州人文地铁的探索和经验

王 铙(1.80)

透视媒介形态演变下纸媒版式设计的变革路径

刘 阳(1.83)

千期梨园正青春

——论《梨园春》的创新 庞晓戈(1.86)

故宫淘宝:传统美学与新文创景观的互文共生

梁茹砚(1.89)

二维码扫描的驱动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

黄立安 黄冬梅(1.92)

叙事之“道”:中国故事的“中国式讲述”

陈燕侠(2.75)

乡村振兴气象服务品牌的塑造与传播

赵亚峰 刘凯文(2.79)

网络主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比较研究

李 琳 贾 毅(2.83)

新疆民间书院文化传播方式及其效果研究

——以木垒书院为例

艾 玲 曾嘉艺 曾 飞(2.87)

如何挖掘报道新时代典型人物的特点

——以《河南日报》推出的陈增喜和张玉滚人物报道为例 刁良梓(2.91)

全媒体矩阵中纸媒的着力点

——以《大河报》的报道为例 郭传廉(2.94)

如何创新策划党报经济报道 鲍阿瞳(3.72)

浅析新媒体体育新闻中的人文关怀 吴 丹(3.75)

论地市级党报扶贫主题报道的创新

——以《信阳日报》“新县脱贫摘帽记”主题报道为例

向 炜(3.78)

法律新闻的传播效能与法律责任探析

李宗阳(3.81)

新媒体与图书馆阅读推广 崔 芳(3.85)

孟瑞鹏英雄事迹传播、精神弘扬与认同机制研究

祁 萌(3.88)

融媒视野下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传播路径

——以中央媒体对湖州生态文明建设典型经验报道为例 常凌翀(3.90)

中国传媒经济四十年高峰论坛暨第七届中国传媒经济年会综述 杨 勇 李 悦 李秋霖(3.94)

“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影视传媒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郑 来(4.72)

城市电视台提升对外传播效果的思考

——以《西望成都》电视栏目为例 庹继光(4.75)

提升“四力” 守正创新做好典型宣传

刘 洋(4.78)

社会问题类电影创作的类型策略

——以电影《我不是药神》为例 黄文欣(4.81)

找准增强新闻“四力”的着力点 万川明(4.84)

从电影《找到你》看国产女性电影的文化内涵

李梦雪(4.87)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基于新媒体的SWOT分析法

钟国云 陈 欢(4.90)

党报新闻人执业的“变”与“不变” 谢建晓(5.71)

“去媒体化”视阈下广播电台的Web3.0转型

王 丽(5.74)

新闻标题党惯用语言手段分析 王素改(5.77)

“斗图时代”:表情包在网络传播中的意义与作用

刘江浩(5.81)

用竖视频讲好新闻故事:基于眼动实验的新闻报道呈现方式研究 闫玉荣 陈梓鑫 刘柯瑾(5.84)

广播专题节目《穿越四十年对话高考》的敘事艺术研究 郭致杰(5.88)

网络直播对网红与粉丝关系的影响研究

袁奂青(5.91)

苗 婷(12.83)

纪实影像视域中红旗渠形象的建构与演变

李乃舒(12.86)

5G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信息传播主阵地探究 凌 云(12.89)

新闻大学

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14个讲话和5个贺信

陈力丹(1.47)

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摄心者”

——吕楠纪实摄影作品的题材特色研究

于韵佳 靖 鸣(2.62)

当代名记者的舆论监督策略

——以五届中国新闻奖获得者郝斌生为例

杨 楠(2.65)

新闻表征:概念理论梳理与辨正 屈会超(4.49)

提升新闻传播学科影响力:学术生态和研学生态的动态博弈

——对话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主任李喜根教授 邓元兵 吴 笛(7.60)

目标倒逼与过程引导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张淑华 周志勇(10.52)

数据新闻发展新趋势:实用化、本地化、智能化和实体化 方 诚(12.57)

简论新媒体语境对当代报纸版式设计的多维化影响

郭晓静(12.60)

媒体经营

新“三驾马车”模式拉动电视经营升级转型

——浅议省级地面频道广告经营创新的方向和路径

张 斌(4.45)

融媒体时代文学期刊如何度过瓶颈期

徐小红(8.65)

新媒体环境下快速消费品的品牌传播策略

邵 光 卫桂玲(9.69)

以资源运营为媒体赋能

——由徽商传媒的资源制胜谈商业期刊的融合之道 韩新东 梁 爽(12.69)

短视频的场景化营销对城市形象塑造和传播的作用

——以西安市为例 张 喆(12.71)

新媒体与思政课

全媒体视域下高校“微党校”建设路径研究

吴春阳 孙 丽(8.91)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工作“以生为本”理念实现的路径 陈景红(8.94)

国际新闻界

沃尔特·威廉的新闻理念与“密苏里模式”的确立

杨唯汀(6.62)

事实核查与价值平衡

——美国媒体种族报道中的话语建构

张海华(6.66)

名家访谈

俄罗斯高等教育转型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变革

——访莫斯科国立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奥尔加教授

吴圆圆(5.68)

强国论坛:搭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新平台

——专访蒋亚平、何加正、单成彪和白真智

谢新洲 温 婧(11.34)

本期特稿

习近平论“建设全媒体”  陈力丹(4.4)

新时代黄河生态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陈 超(11.27)

黄河生态文化70年传播的基本经验

杜学霞(11.31)

出版广角

儒家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和实践

——评周逢年的《朱舜水思想在日传播研究》

吴 飞(3.59)

试论信息化背景下出版融合的演进路径

宋海波(8.46)

网络盗版侵权新动向及其应对思路 程新晓(10.56)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学术期刊转型之路

于 茜(10.60)

新闻,艾丰一生的挚爱

——为艾丰先生的两本著作所作的序言

陈力丹(11.63)

报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缺陷及其修补

——写在互联网进入中国25年与报业消亡论争15年之际 祁 涛 黄 达(11.65)

着力关键点,推动出版融合向纵深发展

——以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为例 张彩红(11.70)

传统媒体在假新闻“产业化”下如何“扶稳”真相

赵瑞莹(11.73)

新兴媒体

2018年世界新媒体发展概况

田 丽 张华麟(4.37)

捅破那层窗户纸:流量的秘密 杨化涛(4.41)

好稿评介

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 刘保全(1.34)

傳媒与法治

试论自媒体乱象及其治理路径 程业棋(11.94)

呵护原创:基于互联网规治视域的网络洗稿现象研究 邵 鹏 童禹婷(12.50)

中国首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争议与前瞻分析

林嘉琳(12.54)

报海钩沉

“耳目喉舌”论的历史性变革与中国新闻思想观念的发展 袁映雪(1.73)

《晋绥日报》社论的语言风格 侯月芳(1.76)

“新民”时期梁启超的浸润宣传 李 南(3.61)

《热血日报》办刊的历史经验与当代价值

周文娟(5.65)

传媒技术赋权与近代中国社会的自强之路

骆正林(6.44)

《群众》周刊抗战话语的建构与传播 何建娥(7.64)

学术综述

西方新闻传播学的算法研究综述 周祉含(4.93)

开启礼文化传播研究的新篇章

——郑州大学首届“礼文化与华夏传播研究”会议综述 刘停停(6.94)

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深度融合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综述 王志昭(7.93)

技术·边界·关系:智能化媒体时代传媒经济与管理的全景图释

——“媒介中国研究百人会”媒介经济与管理论坛会议综述 李姝慧(12.92)

封面人物

邓绍根(1.39)

张淑华(2.54)

王 军(3.28)

张明新(4.15)

张晓锋(5.46)

潘祥辉(6.58)

张晋升(7.25)

丁汉青(8.52)

廖声武(9.41)

刘明洋 (10.59)

谢清果(11.26)

姜 飞 (12.85)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