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分析

2019-12-25 07:59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白细胞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3)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感染性疾病,目前发病率为1/10000~4/10000,而早产儿及长期住院的患儿,其发病率更高[1]。部分地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死亡率接近10%,而幸存者中有20%~50%出现癫痫、认知缺陷、运动异常等后遗症[2]。目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菌检出率不高,诊断常依赖临床表现及脑脊液(CSF)的白细胞、蛋白、糖含量等改变。本研究通过对本院诊断的186例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儿分为CSF病原菌培养阳性组与阴性组进行比较,探讨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186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包括如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结果、治疗疗程、转归、住院时间等,根据CSF病原菌培养结果进行分组,其中CSF病原菌培养阳性组72例,CSF病原菌培养阴性组114例,所有入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入选标准:①符合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诊断标准;②所有患儿均按照化脓性脑膜炎完成治疗,提前出院者或放弃治疗者除外。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梅毒、巨细胞、真菌感染者;②先天性畸形者;③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者。

1.2 诊断标准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诊断标准[3]:①有新生儿感染和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符合化脓性脑膜炎CSF改变,脑脊液培养检出病原菌,并除外可能污染的病原菌;②有新生儿感染和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CSF培养阴性,但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符合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改变。满足以上任意一项者,即可诊断。

1.3 头颅影像学异常诊断标准 在脑炎疗程完成后,3日内完善头颅MR检查,影像学异常主要包括:脑外间隙异常(脑外间隙异常包括蛛网膜下腔/硬膜下/硬膜外的任何信号和/或形态异常)、脑室扩张、脑实质异常信号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儿平均发病日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在性别、胎膜早破发生率、羊水粪染发生率、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基本信息

2.2 临床表现 两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CSF病原菌培养阳性组患儿热程明显长于阴性组,P<0.05;CSF病原菌培养阳性组患儿热峰高于阴性组,P<0.05。CSF病原菌培养阳性组患儿临床表现如凝视、惊厥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纳差、反应低下等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及神经系统症状比较

2.3 实验室检查 CSF病原菌培养阳性组患儿外周血CRP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病原菌培养阳性组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高于阴性组,P<0.05;病原菌培养阳性组患儿CSF蛋白含量高于阴性组,P<0.01;CSF糖含量低于阴性组,P<0.05;两组患儿的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降钙素原、白蛋白含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前白蛋白、电解质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CSF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注:WBC:白细胞;PLT:血小板;CRP:降钙素原;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Na+:钠离子

2.4 住院天数、头颅MR影像学结果 CSF病原菌培养阳性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高于阴性组,P<0.05。CSF病原菌培养阳性组患儿影像学表现异常者共53例,阴性组共46例,两组差异明显(P<0.05)。CSF培养阳性组更易出现硬膜下积液、脑积水异常(P均<0.05)。见表4。

表4 两组住院天数及头颅MR影像学比较

3 讨论

临床广谱抗菌素的广泛应用,导致CSF病原菌检出率较低[4],给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本研究结果显示,CSF病原菌培养阳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所占比例亦较低。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可分为早发型及晚发型,常见致病病原菌、严重程度及远期预后各异[5],胡月圆等[6]研究发现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一般发病日龄为14 d左右,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考虑社区获得性感染,患儿发病日龄大,临床症状较明显,可较早完成CSF检查,故CSF病原菌培养阳性组患儿,平均发病日龄大于阴性组。

发热为新生儿感染后就诊的常见症状,化脑患儿常首先呈败血症表现[7]。既往研究证实[8],发热及惊厥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临床表现。He等[9]研究亦发现,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出现发热的比例高达89.3%。本研究中,两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临床表现均以发热为主,CSF病原菌培养阳性组患儿发热热峰更高、热程更长,提示其炎症反应可能更为强烈、感染程度更为严重。化脓性脑膜炎的诸多临床表现中,除发热外,神经系统症状如惊厥亦常见。Soul[10]发现,惊厥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常见临床表现。Lin等[11]亦研究发现,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病程中并发惊厥,常提示预后不佳。我们分析,其可能原因为化脓性脑膜炎可导致中枢神经缺血缺氧以及炎性介质的释放等导致神经细胞和突触的兴奋性增高,神经网络的兴奋性和抑制性活动相对不平衡,从而导致惊厥发生。因此,发生惊厥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缺血缺氧以及炎症反应更加严重[12]。本研究发现,病原菌培养阳性组患儿惊厥及凝视的发生率更高,提示其中枢神经系统缺血缺氧以及炎症反应更加严重。

CSF检查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诊断依据[13]。而CSF病原菌培养阳性作为化脓性脑膜炎诊断的“金标准”,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一般检出率较低,故常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及CSF指标的白细胞数量、蛋白含量、糖含量等综合判断[14]。Levent等[15]研究证实,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内出现细菌感染,诱导产生如白细胞介素-1等细胞因子,作用于中枢神经血管内皮细胞,致使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白细胞、蛋白等渗入CSF。而CSF白细胞数量升高、糖水平下降及蛋白水平升高明显,提示颅内炎症反应强烈,病情重、治疗难度大、预后欠佳等[16]。本研究结果显示,病原菌培养阳性组患儿CSF白细胞、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而糖含量下降明显,考虑病原菌培养阳性组患儿颅内感染程度更为严重,治疗难度更大,远期预后欠佳。而CRP为临床非特异性感染指标,亦可预测感染严重程度。

头颅MRI目前广泛应用于新生儿脑损伤的评价Oliveira等[17]研究显示,81%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头颅MRI检查可出现异常表现,有异常表现的患儿所需抗感染治疗疗程更长,部分表现为脑室扩张的患儿需要神经外科干预治疗。本研究显示,病原菌阳性组患儿出现颅脑影像学异常例数、脑积水、硬膜下积液例数明显高于阴性组。同时其住院时间较长,提示阳性组患儿治疗难度大、周期长、并发症较多。

综上所述,CSF病原菌培养阳性组患儿发病日龄稍大,临床表现热程长,抽搐、凝视等发生率高,外周血中CRP水平、CSF白细胞、蛋白升高明显,糖含量下降,治疗时间长,且出现硬膜下积液、脑积水比例高。通过本次研究,对CSF病原菌培养不同结果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临床医师及时准确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化脓性脑膜炎白细胞
白细胞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聊聊猩红热与化脓性扁桃体炎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西藏自治区结核性脑膜炎83 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