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升点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36例

2019-12-25 07:59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吸收性高升分度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痛经是妇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它不适[1],包括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类型,其中经期疼痛但相关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为原发性痛经,占痛经90%以上[2]。目前,原发性痛经的干预方式主要有药物内服与外治疗法。药物内服有中药内服、西药内服。其中中药内服则主要集中在如暖宫汤、四物汤、温经汤、少腹逐瘀汤等经典方剂的运用,其治疗效果持久稳定且不良反应小,但有治疗周期长、即时止痛效果差、患者依从性较差等弊端。西药内服主要集中在解痉止痛药、镇痛剂、前列腺素抑制剂、口服避孕药等药物的使用,优点是起效快,缺点是不良反应较多、远期疗效较差等,部分患者难以接受[3]。外治疗法[4]包括针灸、推拿、穴位埋线、艾灸等。近年来笔者采用在患者高升点进行埋线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在简要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民族医学门诊部就诊的病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痛经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治疗组年龄18~26岁,平均(21.20±2.02)岁;病程最长38个月,最短3个月,平均(24.40±10.10)个月;疼痛病情分为轻度8例,中度22例,重度6例。对照组年龄19~26岁,平均(21.30±1.99)岁;病程最长37个月,最短3个月,平均(24.80±11.06)个月;疼痛病情分为轻度9例,中度22例,重度5例。两组病例的年龄、病程及疼痛病情分度比较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诊断纳入标准:参照《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原发性痛经》[5]、《中医妇科学》[6]、《妇产科学》[7]制定:①月经周期在28~35 d,经期3~7 d,年龄18~26 岁,有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痛经史,病程3~38个月;②在经前或经期、经后(1周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坠胀或腰部酸痛为主症,疼痛多从来潮前12 h或月经来潮后开始,来经第1 d疼痛最剧烈,但疼痛程度不一,持续 2~3 d;③经妇科B超检查,排除盆腔脏器有明显器质性病变者。排除标准:①妇科B超检查确诊为盆腔脏器器质性疾病如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充血综合征、急慢性盆腔炎症、宫内节育器等所致的痛经;②合并有肝肾功能衰竭、严重心脑血管系统及血友病等原发性疾病者;③治疗期间加服实验规定以外的其他药物者,或害怕埋线及对可吸收性外科缝线过敏者;④精神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⑴埋线工具:一次性埋线辅助包、一次性7号埋线针,3-0号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碘伏,消毒棉签。⑵治疗方法:①治疗组:根据“前部有病后边治”原则,可在腹部疼痛部位对应的背腰部督脉、腰部夹脊穴、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及第二侧线等部位寻找高升点;根据“后部有病前边治”原则,可在腰部疼痛部位对应的腹部的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等部位寻找高升点;根据“中间有病四边平”原则,可在下肢足少阳胆经丘墟穴(女福穴[8-10])寻找最痛的高升点进行治疗。每次选取腹部2~3个高升点、腰部1~2个高升点及下肢女福穴进行“V形对折”注线法埋线:根据高升点的不同位置,选取不同长度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将剪好的3-0号可吸收性外科缝线1~4 cm放入一次性埋线针头内0.5~2 cm,0.5~2 cm留在针头外,成“V形对折”状,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右手持针,以15°角缓慢进针,针体到达所需深度(1~3 cm)出现针感后,将针拔出就可以把“V形对折”线注入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肉层内,月经前7~10 d埋线1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疗效。②常规组:根据《针灸治疗学》[11]关于痛经的取穴:中极、三阴交、地机、十七椎、次髎,操作:根据穴位的不同位置,选取不同长度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将剪好的3-0号可吸收性外科缝线1~4 cm放入一次性埋线针头内0.5~2 cm,0.5~2 cm留在针头外,成“V形对折”状,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右手持针,以15°角缓慢进针,针体到达所需深度(1~3 cm)出现针感后,将针拔出就可以把“V形对折”线注入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肉层内,月经前7~10 d埋线1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疗效。

1.4 痛经症状评分及疼痛轻重分级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2]、《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原发性痛经》[5]对痛经症状进行评分:⑴基础分:从月经来潮前12 h或来潮后开始下腹部疼痛为5分;⑵加分项:①主要症状加分:下腹部疼痛:无法忍受加1分,在能忍受的范围内加0.5分;痛至坐卧不宁加1分,痛至休克加2分,痛至面色苍白加0.5分,痛至冷汗淋漓加1分,痛至四肢厥冷加1分;疼痛时需卧床休息加1分,如卧床休息用热敷等措施不缓解再加1分;疼痛影响生活、学习及工作加1分。②伴随症状加分:伴腰部疼痛加0.5分,伴恶心呕吐加0.5分,伴肛门坠胀加0.5分。③疼痛时间加分:下腹部疼痛或腰部疼痛在1 d以内加0.5分(每增加1 d加0.5分)。疼痛病情分度:轻度:积分<8分者;中度: 8≤积分<14分者;重度:积分≥14分者。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进行评分及分级1次,3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再进行评分及分级1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2软件进行数据输入、整理及统计分析,定性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分析;等级资料分析采用两个独立样本Mann-Whitney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6 临床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2]、《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原发性痛经》[5]制定。治愈:治疗后下腹痛及相关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疼痛程度积分为0分。显效:治疗后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好转,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疼痛程度为治疗后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1/2以下。有效:治疗后腹痛有所减轻,其余症状有所好转,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疼痛程度为治疗后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1/2~3/4。无效:治疗后腹痛及其他症状无任何改善。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病情分度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36,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21,P<0.001);两组治疗后病情分度比较,治疗组病情分度情况优于对照组(Z=-2.146,P=0.032),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疼痛病情分度比较 (n)

2.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愈显率χ2=8.651,P=0.003;有效率χ2=4.571,P=0.033),见表2 。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n,%)

3 讨论

中医认为痛经的病因与风寒外袭、七情内伤、劳伤气血等有关,“不荣则痛”与“不通则痛”是其主要病机。X形平衡理论认为:人体有一条相对平衡健康线[13],只要能保持此线的相对平衡,就是一个相对健康的人。而当妇女气血虚弱、正气不足时感受风寒湿邪,造成气滞血瘀、寒凝湿滞、胞宫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致月经排出不畅,从而导致痛经,即当盆腔气血不平衡由量变而达到质变,人体相对平衡健康线的一端出现了“低沉点”(也即是病变点,是病根所在,即盆腔气血运行不畅),就产生了痛经。所以在治疗时准确地找出低沉点(找出病源,即盆腔气血运行不畅),而后再依据低沉点(盆腔)的位置,在另一端找到相应“高升点”[14](即是定穴),在“高升点”上进行相关治疗,通过大脑杠杆支点,促使高升点下沉、低沉点上升,从而恢复人体相对平衡健康线,从而达到治好痛经、恢复健康的目的。具体情况见图1:

图1 人体X形平衡示意图

人体X 形平衡法是周尓晋先生根据《黄帝内经·缪刺论》中“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的原则创新发展的,其治病口诀“上部有病下部平,下部有病上部平;左部有病右部平,右部有病左部平;中间有病四边平,四边有病中间平;找到低沉高升点,平衡神力诸疾平”。根据X形平衡法“上下左右中”对应性的原理,人体左脑主管右半边肢体活动,右脑主管左半边肢体活动,形成一个大X形;而人体五脏六腑均位于躯干中部,中部有病四边平,同样形成一个大X形,这就是本研究取高升点埋线的理论依据。而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改良后的针刺疗法,也是一种长效针刺疗法,穴位埋线后,可吸收外科缝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及吸收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化学刺激长达15 d甚至更长时间,从而对穴位产生一种缓慢、柔和、持久、良性的“长效针感效应”,达到“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效果,能有效地调动人体自身自我平衡能力,对许多慢性病疑难病有神奇的疗效[15]。笔者观察结果显示,根据“前部有病后边治”、“后部有病前边治”及“中间有病四边平”原则,取高升点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治疗组总有效率97.22%、愈显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愈显率58.33%,两组疗效差异明显,说明取高升点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好于常规取穴埋线疗法,特别是其即时止痛效果显著,一般高

升点埋线治疗后疼痛立刻消失或减轻,且治疗效果持久稳定,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好。总之,高升点埋线治疗具有取穴简单、操作容易、疗效肯定、治愈率高、费用低廉、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吸收性高升分度
EDANA吸收性卫生用品管理计划
基于安全性需求的高升力控制系统架构设计
观察局部应用吸收性替硝唑明胶海绵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
简析“凌云高升壶”的艺术造型
翠绿制造高升系列
——愿你的努力都不被辜负
周向定位旋转分度钻模设计
三齿盘定位分度工作台的设计研究
新型内平动分度凸轮机构啮合效率分析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中重金属铬含量
发那科 自制分度台D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