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关工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研究

2019-12-25 01:17赵舫刘海洋于金秀
西部学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育人体系立德树人

赵舫 刘海洋 于金秀

摘要:新时代为高校关工委运用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创新开展工作提供了契机,作为高校思政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天然的优势和独特的育人理念、途径和方式方法。高校关工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以及新时代赋予的工作内涵。坚持发挥“五老”人才资源优势,加强理论研究,强化思想和组织引领,搭建全方位育人平台,构建全过程育人体系,以更好地参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创新育人新手段,开辟育人新途径。

关键词:高校关工委;立德树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5-0082-04

一、新时代高校关工委工作现状

(一)高校关工委的工作职责

做培育大学生的参谋助手、联系大学生的桥梁纽带是高校关工委(即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职责定位。高校关工委是以组织老同志来进行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为目的群众性组织,以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和健康为基本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关工委虽不直接对高校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作为党和政府培育青年大学生的参谋助手和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纽带,善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青年学生,用“五老”(即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资源优势关心培育青年学生,在围绕立德树人中心工作和服务大思政育人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高校关工委配合主渠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不断丰富育人新思想,加强组织架构建设,创新实践育人途径,重视“五老”作用发挥,在创建“学习型、服务型、调研型、创新型”关工委建设上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二)高校关工委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面临的问题

1.育人体系不完善,缺乏创新动因

高校关工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必须明确工作定位,从“关心下一代事业”的高度出发,发挥自身优势,立足于“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配合主渠道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可实际上,高校关工委不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过于重视配合主渠道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工作,而忽视了自身优势,优势资源发挥不充分。理论研究上,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乏善可陈;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上,缺乏与时俱进的优势品牌活动;育人过程和活动内容上,具有功利性,片面追求短期效果而不重视长效机制,碎片化的理念难以形成育人体系;在工作中没能充分调动二级关工委的积极性,尚未与其他组织部门形成协同育人机制。这充分说明,高校关工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的育人工作还没有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2.育人工作处于瓶颈期,缺乏育人手段

当前,高校关工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工作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停留在纸面文字和口号上,新时代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生活习惯、社会交往形式等都发生了变化,而有些高校关工委的“工作心态”和“工作时态”仍停留在十九大之前的时间频道。在工作的内容、形式、载体、方法、手段等方面仍停留在传统的工作套路上,缺乏创新精神。新时代,网络兴起、知识共享、科技创新,让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开阔了视野,他们渴望新奇和创新变化,而传统的教育内容相对落后,更新不及时,滞后于时代变革,育人模式和方法手段创新不够,很难以新鲜感和知性美感染到他们,高校关工委育人工作遇到了瓶颈。

3.高校关工委组织弱化,缺乏得力抓手

高校关工委是由退休“五老”组成的群众性组织,诚然,他们仍致力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是身体、年龄、精力上的劣势也很明显。高校关工委组织负责人一般由退休教师担任,而组织机构的高效运行主要依靠于“五老”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一旦“五老”因个人原因不能履行岗位职责,关工委的后续工作和实施效果就有可能大打折扣。加之关工委缺乏完善的组织架构,也没有形成完善的考评机制,管控手段有限,行使职权难度。在一些高校里,关工委被认为是边缘化的组织,学校领导部门对其“敬而不用”,现实中,“五老”的优势往往因为没有得力的抓手和进行有力的贯彻实施而弱化,对育人效果的长效性造成了影响,客观上也形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新时代高校关工委的新机遇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的发展,创立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8年习近平首次专门系统的讲了高等教育,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党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新时代新形势对高校关工委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的机遇有利于帮助高校关工委顺势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有利于利用自身优势革故鼎新,突破工作发展瓶颈,有利于争取资源,构建强有力的组织。随着机遇而来必然是落实和践行,只有看准机遇谋发展,着眼当下重落实,有的放矢出效果,才能把新时代的良好机遇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高校关工委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的基础

(一)丰富的理论基础

高校关工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育人工作,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调与整合。在高校关工委自身内涵和工作内容扩展基础上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础,并从中汲取发展的理论养分,用以指导教育实践和发展创新。

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成果。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成为指导高校全面工作的指导思想。习近平同志教导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的根本标准就是立德树人。高校关工委培养和教育的对象思想认识复杂多变,每个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结构的形成及其诸要素的变化是内外多种因素综合教育的结果[1]17,高校关工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是各部门、各方面将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方式方法、途经渠道运用到全过程。这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性、科学性、发展性、创新性的基本特征。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视野里,交往和实践帮助主体之间建立了交往共同体——社会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2]532。而教育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通过中介进行的交往实践活动。用马克思交往实践理论和人的发展理论的视角审视高校关工委的教育实践过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的交往互动不仅仅是教育内容单纯的向受教育者传递,更是通过双向的信息交互,把原有的知识、内容解释并生成新的“内容”,最终实现“教”和“育”的目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均作为主体的中心,甚至是以受教育者作为中心,通过教育实践实现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从而能够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二)坚实的工作基础

1.加强学术阵地建设

为更好地指导和开展工作,高校关工委注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思想动态等领域的研究,教育部关工委积极开展课题立项,并给予资金支持,激发了工作研究的积极性,为工作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在宣传阵地,高校关工委把教育部关工委会刊《心系下一代》作为指导服务工作的工具书、宣传窗口和交流平台。在《心系下一代》杂志的启發下,各地方、各高校关工委以“五老”工作者为主题也创办了自己的刊物,用于指导和工作交流,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关工委工作内容和宣传途径。

2.强化网络育人功能

在“互联网+”和科技创新的时代,高校关工委重视网络育人功能,关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生活和行为方式,努力构建了网络组织机构、服务学生的网络服务平台和展示师生风采的舞台。为适应高校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了解资讯的方式,开辟了网络阵地,开通了微博、微信、QQ等途径的网络宣传功能。把“三进”教育和红色主题教育公开课搬上网络平台,为学生即时便捷地收看提供方便,增强了育人时效性和便捷性。为增强学生自我教育功能,把征文、演讲等作品和实践活动在网上进行宣传展示,通过展示师生风采和宣传青年典型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动力。网络育人功能开辟了高校关工委紧跟时代步伐,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开展育人工作的新途径。

3.创新品牌活动

高校关工委要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成效的主题教育活动,形成一些特色经验做法。如坚持开展传统优势主题活动,每年一个主题,在引导青年学生读书、实践感悟、征文、演讲等活动中提升大学生爱党爱国意识,增强了大学生文化素养,也陶冶完善了高尚人格。开创具有时代特色的主题活动,鼓励大学生和“五老”结对,通过面对面交流,深挖、记录、整理、显示和宣传“五老”参加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帮助大学生深刻感受中国伟大成就、历史担当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些品牌活动在引导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成长成才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新时代要求赋予体系新的内涵

1.新的价值导向

新时代的要求赋予了高校关工委工作新的价值内涵,体现在“新征程”和“高起点”上。新征程是指有了新的价值引领,将开启全新的工作内涵,这要求高校关工委在新时代跳出传统工作思路,用创新的话语方式凝聚新的力量,用新的内容发挥新的作用,用新理论唤醒新的心态,用新的载体打通新的途径。高起点是指全新的具体的行动指南,这要求高校关工委着眼于高校大思政格局,从党和政府教育青年学生的参谋助手、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纽带的高度,坚持教育规律,体现教育系统特点,发挥组织育人优势,提高育人水平和质量。以高度的自信,努力把新的价值内涵转换成丰富的高质量育人实践,增强实践育人效果。

2.新的工作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这“一个体系”和“一个机制”,为高校关工委育人工作提供了最好的“施工图”,既有思想理念,又有明确具体而全面的业务要求和标准。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根本标准,明确了高校关工委的初心——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用“鲜亮的底色”培养又红又专的一代新人;明确了教师的第一本分——潜心教书育人,教师要以“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高超的育人水平和技术方法”担当起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明确了学生的第一任务——刻苦读书学习,学生只有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励志力行才能更好地为党为国为民服务。高校关工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必将在新价值导向的指导下,结合工作实际,发挥“五老”人才资源优势,从高起点进行工作设计,统筹协调,调动各方面力量支持高水平组织活动和完善制度保障措施。

三、构建高校关工委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建议

(一)加强理论研究,打造学术阵地

关工委“五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能够指导帮助提升高校教师、教职工理论水平,发挥关工委科研优势,为教师提供理论研究平台和实践研究机会,设立专门研究高校关工委工作的课题立项,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引导教职工开展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的研究,只有多出理论科研成果,才能更好地用于指导工作实践。鼓励教职工从高校意识形态、大学生思想动态、社会心态等领域开展科研活动,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这是帮助高校教师用开放、开阔的视野审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逻辑和价值起点。定期召开关工委工作研究论坛和实践育人学术报告会,优秀论文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形成论文集,供教职工学习研讨。继续加强学术阵地建设,利用科研立项、研究论坛和学术报告会等逐步建立高效关工委立德树人相关研究体系,了解大学生思想观念、学习和生活状态,分析大学生思想状况、社会心态,营造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学术研究舆论氛围,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加强全员育人功能。

(二)落实二级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强化组织机构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二级学院关工委是高校关工委落实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和途径,增强高校关工委育人实效,必须落实好二级关工委常态化建设。一是完善工作运行机制,要把二级关工委组织建设作为学院一把手工程来抓,由学院一把手负责组建机构,并担任二级关工委主任,配备专门负责日常工作的办事员,吸纳有热情讲奉献的“五老”,共同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落实日常工作。二是完善工作保障机制,明确二级关工委工作内容和职责,加大办公资源和资金支持,鼓励学院教职工参与关工委工作,并将其纳入教学工作量,保障教师工作待遇。三是完善工作激励和评价机制,把二级关工委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学院的一环,对二级关工委和办事员进行动态考核评价,增强二级关工委主体责任意识,用制度强化组织机构功能。

(三)搭建多样育人平台,构建协同育人機制

搭建第一课堂协同育人平台,紧密结合高校思政理论课内容,邀请“五老”中思政领域的老专家、老教师开展以爱国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新理论、新思想的精品专题课程、示范课程,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三进”的补充。同时,发扬老带新、传帮代的优秀传统,邀请年轻教师观摩学习,作为新入职教师培训的一项内容,帮助年轻思政教师尽快提升业务能力,帮助专业课教师强化立德树人意识,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新老传承,努力形成同心、同向、同行育人格局。加强第二课堂育人平台建设,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重点,协同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发挥党团、学生组织、校园文化熏陶、社会实践、美学教育等活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建立毕业生实习实践协同教育和科教协同教育,“五老”中的很多老专家仍然活跃在实验室、教研室和企业生产一线,有能力有经验协同高校教务和就业部门为学生进入实验室、顶岗实习、推进校企合作发挥作用,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加强网络育人平台建设,推进落实“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打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智慧课堂,推进形成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

(四)搭建立体式工作架构,全过程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

全过程育人,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着眼于育人工作立体工作架构和时间的连贯性,在空间和时间上协调互补。纵向上,强调“两头抓紧,中间夯实”[3],将育人工作和主题教育活动融入到学生大学生涯的全过程,从新生入学教育到文明离校教育,根据不同学业阶段,运用不同的手段,设置有针对性的特色教育内容,上好大学第一堂课和最后一堂课,夯实中间主干阶段教育内容。横向上,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设计不同主题内容,以学生为本,按照学生个性化需求有步骤、有计划、有策略的完成育人引导。这个引导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作用,而监督、管理是保障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加强育人层次机构的融合,上至学校领导、教师、教职工,下至学生,多方合力形成立体的育人层次。这种纵向和横向的立体工作架构以时间为轴,在内容设计、实施途径和手段上形成立体交互融合,能够确保育人阶段连贯、环节紧扣,育人过程立体全面。

参考文献:

[1]邱伟光,成媛.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李国栋,朱灿平.全员育人  全方位育人  全过程育人——新形势下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1999(4).

猜你喜欢
育人体系立德树人
构建社团育人体系 提升高中生领导力
深化实习育人体系培育产业后备人才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四全”育人体系
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校园文化活动育人体系构建初探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