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概念迁移视域下的英语副词学习∗
——以添加关系副词为例

2019-12-26 05:29张会平
外语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频数初学者范畴

张会平

(东北师范大学,长春 130024)

提 要:本文基于英语学习概念迁移框架,以新加坡双语者语料为参照系,通过检索语料库中添加关系副词的使用情况,分析中国初级英语学习者语法概念迁移情况,从而对中国英语初学者的副词学习与概念迁移规律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初学者在副词学习上语法概念迁移偏误频率较高,主要在[位置][肯定性][主系表结构]这3个语法概念范畴/概念表征上发生迁移偏误,且具有系统性、规律性;新加坡双语者的汉语语法概念迁移规律与中国英语初学者相似,其英语变体的形成对中国英语初学者具有警示作用。本研究的发现在很大程度上支持英语学习概念迁移框架;同时对初学者英语副词的教与学具有启示意义。

1 引言

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现象近年来得到二语研究学界的重视,很多学者探讨中国学习者英语词汇或句法习得中的语言迁移问题,例如:逄玉媚和周滨(2012)、俞理明等(2012)。这些研究对理解学习者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迁移规律做出贡献,但也多局限于迁移的形式、意义层面,较少涉及概念层面(张会平 刘永兵 2013;李锡江 刘永兵2013;Zhang,Liu 2014;张会平 2018),而且研究对象较少涉及中国英语初学者。中国英语初学者是较大的英语学习者群体,且其学习规律与国际英语初学者存在较大差异,与中国的高级英语学习者也有所不同,因而对中国英语初学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认知概念层面挖掘语言迁移的根源有助于从根本上了解初学者的英语学习规律,同时对英语的教与学也具有启示意义。

在新认知语言学与沃尔夫语言相对论的影响下,西方的二语研究者建构二语概念迁移假说:即不同语言的使用者在概念类型、概念结构及其概念化模式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就二语习得者与双语者而言,这些差异可能在语言之间迁移(Odlin 2008;Jarvis,Pavlenko 2008;Jarvis 2011;Okasha 2012;Frankel 2012)。迁移表现为不同方面:语言迁移(linguistic transfer)、意义迁移(meaning trans⁃fer)与概念迁移(conceptual transfer)。在英语副词中,also/too/not...either/as well是表达添加关系的副词,即表明其连接的单词或部分句子是前面所提成分的添加(Hornby 1997:39)。本文基于“英语学习概念迁移框架”(如图1所示),从句法层概念迁移的视角,以新加坡英汉双语者的句法特征为参照系,通过检索中国英语初学者添加关系副词的偏误案例,分析汉语语法概念迁移在学习英语添加关系副词时的系统性、规律性特征。

2 理论框架

沃尔夫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影响使用者的习惯性思维方式及其观察世界的视角,除非通过习得其他语言,受到另外一种思维方式与世界观的作用,源思维方式及世界观不可能发生改变亦或调整(Whorf 1956)。二语概念迁移假说在语言相对论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简而言之,此假说指人们在习得某种语言(尤其是母语)的过程中,该语言会影响人们头脑中的习惯性思维方式,从而影响人们的概念范畴化方式,进而影响人们使用其他语言时的表层结构形式(Jarvis 2011,Odlin 2005)。

受二语习得概念迁移假说启发,结合中国英语学习特点,张会平和刘永兵借用“概念迁移”术语,提出“英语学习概念迁移框架”(张会平 刘永兵 2013),参见图1。

图1 英语学习概念迁移框架

该框架包括3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文化、语言、概念之关系维度”,即“文化、语言相互影响、相互映射,同时,语言还影响习惯性思维方式,进而影响概念范畴系统”(同上:570)。就汉语而论,“意合语言组织方式与中国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映射,该语言组织方式进而影响汉语范畴系统;而汉语范畴系统又影响、反映其使用者的整体型思维方式”,汉语者的整体思维方式进一步影响其概念范畴系统,同时,汉语范畴系统与汉语者概念范畴系统又相互影响、相互反映(同上)。第二个维度是“英语学习过程维度”,汉语使用者在学习英语时可能发生源语言特征的迁移,迁移或许只局限于语言的形式表层(例如,语音或拼写迁移),这类迁移被称为“语言迁移”;而迁移也有可能涉及语言的意义(包括语用意义或语义意义),即源语言范畴的意义迁移,称为“意义迁移”;若意义迁移同时涉及概念范畴系统内部的调整、挪用或重建,则深入到认知概念底层,称为“概念迁移”。第三个维度是“语言层面的表现维度”,上述迁移都有语言层面的表现形式,概念迁移也必然会表现在中介语的词汇、语法/句法、语篇层。

换言之,历史文化与语言相互影响与反映,语言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意合语言组织方式影响下的汉语语言范畴系统会影响汉语者整体型思维方式的形成,在整体型思维方式的作用下,汉语者会形成与之相应的概念范畴系统,包括词汇概念范畴系统、语法概念范畴系统与语篇概念范畴系统。这些概念范畴系统可能会发生迁移,即词汇、语法或语篇概念范畴系统的迁移。这些深层次的概念范畴迁移必然会在语言输出中体现出来,即表现为词汇层概念范畴系统迁移,语法/句法层概念范畴系统迁移与语篇层概念范畴系统迁移。具体而言,“‘概念范畴’的‘范畴’指类别,‘概念’指事物类别的心理表征”(Murphy 2002:5)。而“概念”有两类表征形式:“独立于语言的概念”与“借助于语言的概念”(Jarvis,Pavlenko 2008:113)。概念迁移的研究对象是“借助于语言的概念”,又分为3 种:(1)词汇概念;(2)语法概念,即与形态句法范畴相关联的概念,如名词、动名词、主句、数;(3)语篇概念。本文只讨论语法概念。

在第一维度中,语言影响思维方式,从而影响使用者观察语法现象的视角,进而影响其对语法现象概念分类的差异(张会平 刘永兵2013)。汉语使用者受“意合”语言的长期影响,形成注重整体、具象等思维方式与观察语法现象的视角。在语法概念范畴上关注整体语义,而非语法形式。与之不同的是,英语使用者受“形合”语言影响,形成注重个体、抽象等思维方式及观察语法现象的视角,语法概念范畴上更关注语法形式。在第二维度中,汉语者与英语者在习惯性思维方式及概念范畴系统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汉语者在整体型思维方式下形成的概念范畴系统可能会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发生迁移。就语法概念迁移而言,汉英语法概念范畴或概念表征有较大差异,例如,汉语缺少动名词、时态等概念范畴及其概念结构,即使有某些语法概念范畴,如主语、谓语,这些语法概念也不是汉语的概念表征,即不是汉语表达必须思考的因素,因此,也就不存在主谓一致、语法成分完整等语法概念表征。因为汉语母语者头脑中缺少与英语相应的某些语法概念及其表征,在使用英语时,往往表现为语义虽清晰,但不合语法规范,换言之,他们时常将汉语的某些语法概念表征迁移到中介语中。本研究仅涉及表现在句法层的语法概念迁移。

3 语料库研究方法

3.1 研究使用的语料库

(1)WBNC语料库:抽取BNC中的青少年书面语随机样本,组建小样本语料库WBNC,作为英语本族语参照语料库,型符数780,013。

(2)CCL语料库:北京大学汉语语言研究中心语料库,汉语在线语料库,容量八亿多字。

(3)WCEL英语初学者语料库:全称W riting Corpus of English Learners,由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资助建设。语料来源于东北三省小学六年级及初高中学生命题作文,写作时长为20分钟,无教师指导,无词典借助。目前文件总数为2,442,总型符数为 246,543。

(4)ICE语料库:新加坡英语口笔语语料库,型符数1,123,088。口语部分取材于日常生活、课堂教学、广播等,笔语部分取材于学生作文、书信、学术写作等,参见网站:http://ice⁃corpora.net/ice/index.htm.

本研究通过检索WBNC与CCL语料库分别获得英汉添加关系副词的使用特征,选取WCEL作为观察语料库,ICE作为参照语料库。词性附码软件为Treetagger,语料库检索软件为AntConc.

3.2 统计方法

(1)检索方法:also/too/as well/not...either 4个添加关系副词均可通过AntConc创建索引并搜索频次。须说明的是,too的检索方法较复杂,须从too的总词频中减去too不表达添加关系的频次,如 “too+ adj/adv”的频次。(“too + adj”的正则表达式为:\S +_RB\s\S +_JJ\s;“too+adv”为:\S +_RB\s\S +_RB\s,排序后分别选择too的索引行)。

(2)标准化频数:研究使用的语料库型符数有较大差距,为方便跨库频次比较,本研究将观察频数进行频数标准化。计算公式:标准化频率(每万词)=(观察频数/总体频数)×10000。“观察频数”即检索词项的实际出现次数,“总体频数”即语料库总型符数。

4 语法概念迁移分析

句法层的使用特征是相应语法概念表征的映射。汉语与副词“也”映射的词汇概念是[也]。英语与 also/too/as well/not...either 映射的词汇概念则是[ALSO][TOO][AS WELL][NOT...EITHER]。汉语[也]与英语[ALSO][TOO][AS WELL][NOT...EITHER]的概念意义相同,都表示“同样”(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05:1588),但它们在语法概念表征[POSITION]与[POSITIVITY]上存在区别,在英语[SLP STRUCTURE]这一语法概念范畴上也有所不同。

4.1 汉英添加关系副词语法概念范畴/表征的差异

4.1.1 在[POSITION]概念表征的差异

[位置]是汉语词汇概念[也]的一个语法概念表征,表现在句法层,即汉语使用“也”时,必定会思考“也”在句子里的位置。但“也”位置比较固定,通常位于句中主要动词(包括能愿动词,判断动词“是”)或形容词之前。“也将”“也能”“也是”“也可以”在 CCL 中分别出现 8,062、7,541、87,210和12,323次。换言之,在[位置]这一概念表征上,[也]可以解析为[-句首][+句中([∗主要动词/形容词])][-句末]。

[POSITION]是英语[ALSO][TOO][AS WELL][NOT...EITHER]的一个语法概念表征,表现在句法层,also,too,as well与 not...either在句中使用位置上各有特点。参照WBNC,also可位于句首、句中,也可位于句末。位于句首时可用逗号隔开,例如:Also,he does not turn back...位于在句中时,also应在主要动词之前,如果有系动词、情态动词或助动词,also置于其后。Also主要用于句中,在WBNC中,also有92.7%位于句中,只有6.8%位于句首,0.5%置于句末。

可见,[ALSO]在[POSITION]概念表征上可解析为[+ +FRONT][+ + +MIDDLE([BE/MODAL VERB/AUXILIARY VERB∗][∗MAIN VERB]) ][+END]。

Too多数置于句末(占76.9%),少数置于句中(占23.1%),无位于句首的情况,即[TOO]在[POSITION]概念表征上可解析为[-FRONT][+MIDDLE][+ +END]。

As well与 not...either都位于句末,而且频次很少(35和 20次),见表1,即[AS WELL][NOT...EITHER]在[POSITION]概念表征上可解析为[-FRONT][-MIDDLE][+END]。

表1 添加关系副词在WBNC中的使用位置

4.1.2 在[POSITIVITY]概念表征的差异

[肯定性]不是汉语[也]的语法概念表征,即在考虑[也]时,[肯定性]不是必要条件,在使用“也”时,也无须考虑肯定性问题,换言之,“也”即可以用在肯定句,也可以用在否定句。

观察 WBNC可见,[POSITIVITY]是英语[ALSO][TOO][AS WELL][NOT...EITHER]的一个语法概念表征,使用also,too,as well与not...either时须要考虑句子肯定性的问题。Al⁃so,too,as well一般用于肯定句,either在表达添加关系时,则一般用于否定句(Hornby 1997)。

4.1.3 在[SLV STRUCTURE]语法概念范畴的差异

[主系表结构]不属于汉语的语法概念范畴。汉语存在类似的“是”字句,即以动词“是”为谓语动词,用来判断主语的所指或属于什么种类的判断句,其结构为“主语 +‘是’+表语”(牛保义1993:10),不过,“是”字句中的“是”并非必须的,可以省略(省略“是”字后则变为主谓句的形容词谓语句或者名词谓语句),即“[主语][是][表语]这3个成分齐全”并非汉语的概念表征。

[SUBJECT—LINK VERB—PREDICTIVE STRUCTURE](以下简称[SLV STRUCTURE])属于英语的语法概念范畴,换言之,包含[SUB⁃JECT][LINK VERB]与[PREDICTIVE]的一类概念结构统称[SLV STRUCTURE]。在这一概念范畴中,“[SUBJECT][LINK VERB] 与[PREDIC⁃TIVE]齐全”是一个概念表征,在句法层则表征为“主系表结构”中“主语”“系动词”“表语”这3个成分必须完整。

4.2 中国英语初学者使用添加关系副词的偏误类型

检索WCEL发现,虽然初学者在这4个副词的整体使用趋势上与本族语者接近:also频次最高(763 次,标准化频数为30.99),其次是too(448次,标准化频数为 18.19),as well与 not...either均较低(分别为8次和16次,标准化频数分别为0.32和0.65),但出现的偏误较多。观察索引行可知,在表达“同样”这一概念意义时,他们经常会迁移汉语[也]的语法概念表征,表现为句子里副词位置的误用及肯定性的滥用。另外,他们也时常迁移汉语缺少“[主语][是][表语]3个成分齐全”这一概念表征,表现为使用also时,“主系表结构”缺少系动词be.具体分析如下:

4.2.1 [POSITION]概念表征的迁移

下文将分别探讨这4个副词使用位置的偏误。Also主要表现为与情态动词前后位置的搭配偏误。由于汉语[也]在[位置]这一概念表征上解析为:[-句首][+句中([∗主要动词/形容词])][-句末],汉语者在句中使用also时,通常将also置于主要动词(包括情态动词、系动词)前,即 also can/will/should 等。检索 WCEL 发现,“also+情态动词”的偏误搭配共出现110次:also can多达91次(标准化频数3.69),also will为16次(标准化频数0.65),also should为 3次(标准化频数0.12),例如:I also will buy a toy,而“情态动词+also”这一正确搭配只使用51次:can also有44次(标准化频数1.79),will also为7次(标准化频数0.28),可见,该类偏误已具有系统性与规律性特征。

Too的偏误表现为使用缺少灵活性。由于汉语概念[也]所对应的“也”均置于句中,不存在句法位置上的变换,因而,对于[TOO]所对应的too的位置,初学者尚不能灵活使用,以致出现所有too(448次)全部置于句末的现象。

4.2.2 [POSITIVITY]概念表征的迁移

初学者在使用 also,too,as well与 not...ei⁃ther时往往忽略肯定性的句法问题,以致出现al⁃so,too,as well误用于否定句(频次分别为20、4和 2,标准化频数分别为 0.81、0.16 和 0.08),或者either误用于肯定句的情况(8次,标准化频数0.32),而其根本原因则在于对汉语缺乏[肯定性]这一概念表征的负迁移。具体例证如下:

(1)also与either相混淆。A lso误用在否定句与either相混淆的例证出现20个,如:but my parents also do not want buy it for me.Either误用在肯定句,与also相混淆的例证出现2个,如:It's bad for either people.

(2)too与either相混淆。Too误用在否定句,与either相混淆的例证出现 4个,如:She didn't know anything,too.Either误用在肯定句,与 too/as well相混淆的例证出现6个,如:And your pa⁃rents also very angry,either.

(3)as well与 either相混淆。As well误用在否定句,与 either相混淆的例证出现2个,如:Smoking in public will bother others and is not polite as well.

4.2.3 [SLP STRUCTURE]语法概念范畴的迁移

汉语不存在[主系表结构]语法概念范畴,相应也缺少“[主语][系动词][表语]齐全”这一语法概念表征,因此,初学者在英语表达中时常缺少系动词,尤其在表达添加关系时,表现更为明显。在WCEL语料库中,有19个句子在表达添加关系时遗漏系动词,例如:She also very happy to see us.

4.3 新加坡双语者添加关系副词的使用特征

除中国英语初学者外,受汉语文化影响的某些国家,如新加坡,其英汉双语者(以下简称“双语者”)的英语表达也存在很多混淆副词 also,too,not...either,as well或使用缺乏灵活度的现象。检索ICE语料库可知,双语者更倾向于使用also表达添加关系,高达2,334次(标准化频数20.78),远高于 too(381 次,标准化频数 3.39),as well(225 次,标准化频数 2.00)与 not...either(96次,标准化频数0.85)。中国初学者与之使用趋势较为接近,其区别在于:中国初学者很少使用as well(其标准化频数0.32),而双语者使用较多(其标准化频数2.00)。双语者使用不当频次最多且较典型的是also一词。

4.3.1 also与too在使用位置上的特征

(1)also位于句尾,与 too/either相混淆,频次为22(标准化频数 0.19),如:He is spending their money also.

(2)also+情态动词,频次为16(标准化频数0.14),其中情态动词以can与would最为常见,如:We also can reason.

(3)also+系动词 be,频次为10(标准化频数0.09),其中系动词 be 以 is,are,was最为常见,如:A ll our worksheets also are tailored to under an hour.

(4)too几乎全部用在句尾。Too除了有一例用于句中,与also相混淆外,其余的全部用在句尾,频次为380(标准化频数3.38),该特征与中国英语初学者的偏误情况类似,即:使用缺少灵活性,不善于变通。

上述情况说明,双语者在句法层面添加关系副词的使用位置上出现混淆,或使用缺乏灵活性。我们推断,该现象的根源是他们在英语习得时受到汉语语法概念范畴的干扰。上述现象尤其在口语中常见,已发展为新加坡英语(Singlish,英语的一种变体)的一大特色。该语言现象的出现说明,语法概念范畴系统的调整或重建困难很大,其过程也很漫长,还容易出现石化现象。

4.3.2 添加关系副词在肯定性上的特征

(1)also用在否定句,与either相混淆(共48次,标准化频数 0.42),例如:Miss Yeo is also not here so I think it's okay.

(2)too用在否定句,与 either相混淆(4次,标准化频数 0.05),例如:I don't like that too.

(3)as well用在否定句,与 either混淆(7次,标准化频数 0.06),例如:Oh you don't read the Chinese as well.

(4)either用在肯定句,与 also/too相混淆(2次,标准化频数 0.02),例如:The trials do not end when the woman gets pregnant either.

另外,新加坡英语里也有少量also+ad j结构前遗漏系动词的现象(6次),例如:Peop le are supposed to be very focused on training also right.

上述特征中,also用在否定句,与either相混淆的现象较为常见(有48次),且已经在口语表达中固定化,成为新加坡英语的另一特色。其他特征虽出现较少,但仍可见一斑。我们推断,双语者在肯定性上形成的这些特征,其根源也是汉语语法概念范畴系统的负迁移:在双语者的语法概念中,汉语[也]的语法概念表征干扰其英语句法的习得。这也进一步说明,语法概念范畴系统的调整与重建十分困难。

新加坡英语的形成对中国初学者的副词学习具有警示作用:在新加坡的双语文化环境中,双语者最终未能改变上述句法特征,而是逐步形成相对固定的英语表达方式。中国英语初学者在添加关系副词的使用偏误类型上与新加坡英语十分相似,若不及时了解常见的偏误形式并尝试在语法概念表征上进行调整,则比较容易出现石化现象。

5 结束语

本文首先借鉴二语习得概念迁移理论,建构“英语学习概念迁移框架”,将该框架作为本文讨论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检索WBNC与CCL,分析英汉添加关系副词的真实句法使用特征,并将其作为本研究的句法依据。在此基础上,本文检索中国英语初学者语料库WCEL中添加关系副词的使用情况,发现他们在副词使用位置、肯定性以及主系表结构上存在系统性偏误。同时,本文分析ICE中添加关系副词的句法使用特征,发现新加坡双语者与中国英语初学者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而新加坡英语变体的形成对中国初学者也有警示作用。

句法特征映射语法概念表征。由于汉语为意合语言,其主要关注点在于整体语义的表达,语法形式并不重要,因而汉语者逐渐形成整体思维方式,在语法概念范畴上缺少某些语法概念及相应的概念表征,或某些语法概念表征较单一,缺少变化。就语法概念范畴[也]而言,其[位置]这一概念表征比较单一,且缺少[肯定性]概念表征,而在英语中,表达添加关系的语法概念范畴有4个:[ALSO][TOO][NOT…EITHER][ASWELL],且都包含[POSITION]与[POSITIVITY]概念表征。同时,汉语缺少[主系表结构]语法概念范畴,因此[系动词]并非构句中必须思考的概念范畴。与之不同的是,英语存在[SLP STRUCTURE]语法概念范畴,“[SUBJECT][LINK VERB][PREDIC⁃TIVE]齐全”是该概念范畴的一个概念表征。由于上述汉英语法概念范畴系统的区别,在表达添加关系时中国初学者很容易将汉语的语法概念表征迁移到中介语中,因而表现为 also/too/not...either/as well在句法位置及肯定性上出现偏误,另外,他们在使用also时,主系表结构中缺少系动词be的现象也较多。

英语初学者该类句法偏误频次较高,其根源在于汉语语法概念的负迁移。因此,若想从根本上纠正该类偏误,就必须调整或重建原有的语法概念范畴系统及其概念表征。而调整与重建的过程极其漫长,需要师生共同做出多方面的努力。

第一,英语初学者应提高语法概念范畴分化的意识。例如将[也]分化为[ALSO][TOO][NOT...EITHER][ASWELL],同时建立相应的语法概念表征。另外,还应新建[主系表结构]这一语法概念范畴。当然,即便有显性语法意识,语法概念范畴系统的调整或重建过程也比较缓慢,还需要配合其他措施。

第二,初学者应增加与副词接触的频次。外语概念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次数越多,学习者将其内化的可能性就越大(Pavlenko 2003)。因此,初学者应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学习副词的机会,例如通过检索英语本族语语料库(如BNC,COCA)中的相关副词,分析索引行所在的文本,在多种语境中体会该语法概念,并通过观察语料库的索引行总结该副词的搭配或类联接的规律,同时,广泛地阅读标准英文材料,多与英语本族语者交流。

第三,初学者应善于比较新旧概念的异同。将原有概念范畴分化为几个概念范畴的过程较为困难,很容易出现概念混淆的情况,例如,在将汉语[也]分化为[ALSO][TOO][NOT...EI⁃THER][AS WELL]时,在句法层出现 also/too/not...either/as well使用位置及肯定性混淆的偏误。这需要初学者仔细比较新旧概念的异同,从而在概念层将其区分开。

此外,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强调副词的语法概念表征,在语法概念层进行解析,通过加强显性语法知识的指导,帮助初学者将新概念逐步内化。

注释

①在本文中,符号“-”表示没有这一概念表征,“+”表示有这一概念表征。“++”表示不仅有这一概念表征,且这一概念表征十分突显;“∗”表示[添加关系副词]在语法概念中所在的位置。

猜你喜欢
频数初学者范畴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轮滑冰球初学者运动体适能与专项技能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频数与频率:“统计学”的两个重要指标
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
学习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部曲
用“四步叩问法”突破共点力平衡中的支架问题
频数和频率
给会计初学者的几点实用性建议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