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在中文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019-12-26 07:12常如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7期
关键词:跨学科视域观念

常如瑜 岳 芬

(1江苏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江苏常州 213001;2常州工学院,江苏常州 213022)

生态批评及其相关理论是近年兴起的重要文学理论流派之一,其核心思想在于揭示文学与自然生态的联系,进而通过文学写作和文学批评的生态转向,最终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类自身精神生态、社会生态以及文化生态的重构。经过多年来的发展,该理论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批评方法。

就中文专业(即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实践而言,生态批评的应用价值是多方面的。根据内容来看,生态批评在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创建跨学科的生态文学视域。第二,培育多样与平衡相结合的社会观念。第三,生成以自然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1 跨学科的生态文学视域

强调跨学科性是生态批评理论和批评方法的基本特征之一。专就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而言,跨学科意味着克服单一话语世界下的较为狭隘的文学视域,使中文专业超越传统的学科划分,在借鉴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以“大文学”为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

所谓“大文学”并非跨学科研究视域下的新生词,它只是新的文学探索对传统文学研究的突破和某种理念的超越。同文艺心理学、文学政治学、文学人类学等研究方法相类似,生态学的原理也能够应用于文学研究中[1]。生态批评是生态学与文学的结合,它一方面吸收生态学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有选择地借鉴生态学的理论,并将此应用于文学研究中。当生态批评理论形成之后,它不仅对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更对中文专业教学方法的丰富和教学观念的转型产生重要作用。

在文学作品研究方面,生态批评为中文专业的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使他们从文本的“内部研究”中跳脱出来,回到广阔的自然,从自然与文学的相互关系角度重新解读作品。对于学习者来说,文学作品不再是一种通过语言文字来构建的单纯的修辞的世界,而是一个人与自然互动的精神家园。就像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构建的精神世界那样,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作品分析的主要对象,作为内部元素的文学语言只是起到了陪衬的作用。在质朴的对话和粗线条的、以回忆为主要内容的叙述的背后,是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深度思考。

在作家研究方面,生态批评促使学习者从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出发,理解作家的创作动机,反思作家的创作理念。例如,从生态批评的角度理解卢梭及其文学创作,学习者会理解该作家的历史意义不仅在启蒙精神领域,他对于反思启蒙一样产生某种历史性的影响。卢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省、对人类自然天性逐渐消遁的担忧以及对人类未来社会集体精神的思考,都具有深度的生态伦理意义和哲学价值。因此,跨学科的理论视域为研究作家、阐释创作思想的历史意义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容。

总之,跨学科的生态视域为文学专业教学开辟了多种理论路径,它使得中文教学不再是一种孤立的、自我封闭的精神探索,它开始广泛接纳其他学科的重要理念,以拓展自我的实现空间。生态批评为文学研究提供了生物学、社会学以及伦理学的多样世界观和研究方法,受其影响,中文教学的重点和方向都产生了很大转变。无论是在教学观念方面,还是在教学方法上,以跨学科研究为基础的教学理念都具有持续的包容性和无限的可变性。

2 多样与平衡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既是生态学的重要理论,亦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世界观之一。该理念的核心在于尊重生物的独特性、注重多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推崇整个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这不仅是理解世界的重要维度,也为文学等其他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具体到生态批评,多样与平衡的理念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不仅推动了文学研究观念的变革,还促进了中文教育的发展:

第一,强调多样性是生态批评的特色之一,其目的是实现多种文学研究方法的融合。当前,各种文学研究方法层出不穷,部分批评理论之间甚至会产生相互抵牾的观点。但是,这恰恰体现了多样性的意义。文学研究需要学习者建立起多元联系的观念,而不能自闭于某种单一的理论体系或批评话语中。无论是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还是身体美学,这些批评模式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壁垒,学习者如果以某一理论为尊,拒斥其他理论思想,无异于将一个原本富饶的生物栖息地变为某单一物种的生存空间,其结果必定是悲剧的。单一的批评方法很难长期维系,任何一种批评方法都需要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其他批评理念,多样性以及相应的包容性显然是维系批评方法的重要基础。

第二,生态平衡的观念对于创建一个丰富、复杂而多元的文学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文学研究本身就是一个精神的生态世界,这个世界一样需要生态平衡。作家的品质性情、兴趣爱好,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以及读者的接受心理,都需要在不断变化的精神张力中寻求平衡,生态批评刚好为维护这种平衡提供了精神支持。学习者要在文学研究活动中建立动态的平衡观。文学研究并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相反,文学鉴赏、文学批评以及文学阐释的答案往往是具有张力的,有时会出现失衡,某一种观念会占据文学研究的主流,有时这种观念又会遭到其他思想的冲击、而失去主流的地位。层出不穷的文学观念和研究方法正是在反复的流动中实现平衡的。

第三,生态批评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更是一种情感体验。从美育的角度来看,生态批评顺应了当前时代的需要,因为“生态美学就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具有相当的‘普适性’”[2]。文学研究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需要更多的情感投入和精神体验。中文专业学习者也因此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投入更多的个人情感因素。因而,学习者的个人精神同学习对象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复杂和微妙,后者需要前者在情感上产生更多的共鸣。文学精神的基础是人和自然的情感联系,需要建立一种多样、平衡且有序的精神生态世界,并以此为前提,来理解和阐释文学作品的内容或作家的思想。

总之,从单一到多样、从片面到平衡,生态批评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路径。相应地,中文专业教育也从具有一定局限性的传统文学教育(如作家、作品或读者等)拓展为文学、社会、自然多向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当然,这一转变也对中文专业的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在阅读对象方面,还是在研究视野方面,他们都必须要在文学之外的广阔世界中寻求更为丰富的知识和观念,以充实其研究手段。

3 以自然为中心

无论是跨学科视域、还是生态平衡理念,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从“人类中心主义”的“小”文学观走向“自然中心主义”的“大”文学观。以自然为中心,也就是一种“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3]生态整体主义的观念。受此影响,中文专业也不再是一个“小众”的专业,而是具有洪阔视野的大众专业:文学关注的生态问题,正是每一个人目前面临的重要危机。

描绘自然的作品可以被看作是生态文学的前身,两者有一定的区别:传统上描绘自然美景的作品多是为表达作者寄情山水的理想,后者则主要强调一种复合、多元的生态伦理思想。但是,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这些作品表明人与自然的亲和由来已久,崇尚自然的精神流淌在文学史的长河中绵延不绝,此类作品都可以为“人类中心”向“自然中心”的过度提供佐证。也正是在此类作品的基础上,当生态危机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时,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学立刻应运而生。

以自然为中心的文学世界观,为中文专业的学习者提供了新的方向,使他们将目光从文学作品的小世界,转向文学作品之外的广阔宇宙。他们可以借此重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基本精神,重估作品的价值,甚至重新诠释文学史的观念里程。他们也不再只是单纯文学研究者,而是肩负社会历史使命的批评者,他们在不自觉中像批评家那样,逐渐意识到“自己有权利也有义务以自己的工作为人类和社会尽责”[4],以文学为方法维护自然生态秩序。

例如,从生态批评的尺度来评判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文学习者会发现这一文学流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影响是广阔而深远的,它大大超出了文学史意义。华兹华斯等诗人对人类传统世界观的反省不仅为后世的生态文学奠定了基础,而且促进了生态批评乃至于生态哲学思想的发展。借助生态批评方法,学习者对作家和作品的分析不再局限于相对狭小的社会历史视域,而是走向广阔的自然天地。

再如,依据生态批评的理论重读中国传统文学,学习者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学为生态思想提供了丰厚的实践资源。陶渊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领悟同梭罗的生态文学观不谋而合,尽管其间历经千年、远隔千山万水,两者思想的共鸣却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形成思想上的“共鸣”。学习者可以借此在两者之间建构某种比较文学或比较文化的研究视野。

总之,以自然为中心的研究法则,推动了中文专业学习者研究观念的转变。尽管文学研究的出发点仍然是以人类思维、人类活动为基础的,但是,其目的却已经从实现人的存在价值转变为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和实现自然的存在价值。中文专业的学习者会在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站在“他者”(从自然整体的利益出发)的视角来反思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从而形成一种以自然为中心的研究视域。

4 结语

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是生态批评的思想基础,作为新的哲学范式,生态思想是继语言学转向之后,人类又一重要的观念体系。就中文专业的教学而言,新的观念体系激发了学科教育的转型。生态批评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中文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中文专业教育和现实社会之间的桥梁。生态批评不仅促进了文学研究和文学写作的转向,同样也有利于文学教学实践的生态转型,促成了新的学科范式——“生态文艺学”[5]的诞生。无论是在理论观念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生态批评都为中文教学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

猜你喜欢
跨学科视域观念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