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楚地出土虎座鸟架鼓研究

2019-12-26 09:12汪灿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江陵乐器

汪灿

(广东省韶关市博物馆,广东韶关 512000)

1 虎座鸟架鼓的出土情况

虎座鸟架鼓出土最早可追溯到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墓的发现,但由于破坏严重,鼓的具体形貌并未得以复原。一直到1963年湖北江陵葛破寺和拍马山楚墓的发掘,才又发现了两件保存相对完好的虎座鸟架鼓,由此才对虎座鸟架鼓的基本形状有了清晰的认识。

从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墓发现虎座鸟架鼓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考古发掘又陆续发现了40 多件虎座鸟架鼓,这些虎座鸟架鼓都主要出土于河南、湖北、湖南等楚国属地的楚墓。主要如下:湖南长沙湘乡牛形山1号墓;湖南长沙楚墓;湖北江陵葛破寺34 号墓;江陵拍马山4 号墓;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江陵九店墓;襄阳余岗楚墓;荆门包山楚墓;江陵望山1 号墓;江陵雨台山楚墓;荆州天星观1 号楚墓、2 号楚墓;等等

目前为止,考古发掘未发现记载关于虎座鸟架鼓的文献,传世文献也尚未发现确切记载。

2 虎座鸟架鼓的形制

虎座鸟架鼓也叫“虎座凤鸟悬鼓”,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革之属五:一曰建鼓,夏后式加四足,谓之足鼓;殷人柱贯之,谓之楹鼓;周人悬之,谓之悬鼓……”虎座鸟架鼓的鼓框悬挂于两鸟之间,应当就是文献所记的悬鼓。而虎座上的鸟,看起来似乎与我们常见的凤鸟形态不太相似,但从楚墓出土的器物上常见这种凤鸟,且帛画上也常有,因此这应是楚地特有的文化。

从已经出土的来看,虎座鸟架鼓大多是以两只张着嘴、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而居的卧虎为底座,在虎背上各立着一只引吭高歌的凤鸟,凤鸟腿的长短稍有异,有的楚墓出土的虎座鸟架鼓凤鸟腿长,有的略短。这两只凤鸟也是背向而立,两只凤鸟的中间有一面大鼓用红绳或者金属环悬于凤冠之上。

虎座鸟架鼓是漆器,制作大多采用名贵的楠木,楠木色泽淡雅匀称且易加工、耐腐朽,是软木中最好的一种。

虎座鸟架鼓的制作则采用分体雕刻再榫接组合的方式。先以木雕做出虎座凤鸟的基本构型,凤头与凤身、凤身凤尾皆以榫接方式连接。圆雕与浮雕相结合,如凤鸟的头就是圆雕,凤身则用浮雕刻出羽毛和花纹。再通体髹黑漆为地,以红、黄、金、蓝绘出老虎斑纹和凤鸟羽毛,纹饰以云纹为主。

3 虎座鸟架鼓的用途与内涵

由于出土的实物较少,加之文献记载的缺乏,虎座鸟架鼓的蒙着一层神秘面纱,不少学者都对虎座鸟架鼓的用途做了探讨,目前主要的争论有两种:一为墓主人的礼乐器殉葬; 二为信任巫术的楚人驱邪镇妖的巫具。下面列举学者关于虎座鸟架鼓的几种主要观点。

3.1 图腾说

从虎座鸟架鼓的组合形象来看,虎座和凤鸟,虎矮小,蹲坐蜷缩趴伏在地面;而凤鸟高大站立于虎背上。基于此形象组合,有学者认为,凤鸟踏老虎,寓意着崇尚凤鸟的楚人战胜了崇虎的巴人。虎座鸟架鼓这样一种器物的出现,就是楚人制作,用以寓意楚人战胜了巴人,楚人将巴人踩在脚下。

3.2 山神说

《山海经》中有关于“山神”的记载,形状为“龙身而鸟首”,有学者认为虎座鸟架鼓与楚式“镇墓兽”、虎座飞鸟属于同一性质的器物,都应为古代山神的造像,鼓是虎座鸟架鼓的组成部分,鼓也是山神。(但《山海经》中说“鼓”,“其状人面而龙身”,“鼓化为皴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则其邑大旱。”分明与圆形的打击的鼓不是同一指向。而且随虎座鸟架鼓出土的还有鼓棰木制长柄。)

3.3 乐器说

有学者指出,从文献记载看,,楚人好乐舞,《山海经·大荒西经》就有记载:“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瑶山,始作乐风。”这是楚人好乐舞之历史渊源。另一方面,虎座鸟架鼓并没有鹿角,因此它与虎座飞鸟以及镇墓兽是有明显区别的。虎座鸟架鼓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统治阶级的精致的赏玩之物,是当时工匠依据统治阶级的需求创造出来的杰作。在统治阶级的生活中用作宴乐等,是楚人对音乐的需求下的产物。虎座鸟架的造型首先是美观,其次,虎座与引吭的凤鸟给人以“虎啸凤鸣”的移情效果,这样也达到了击鼓时听觉与视觉的合一。

3.4 灵鼓说

基于楚人信鬼好祠的特点,有些学者则以楚地风俗为视角,认为虎座鸟架鼓是用作礼仪之器的灵鼓,主要用来沟通人与鬼神,求福免灾。至于虎座和凤鸟,他们也有不同的解释。凤鸟即凤凰,翱翔于九天,为神鸟;《风俗通义》提及老虎为“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

3.5 巫具说

日本学者谷口满认为虎座鸟架鼓是以宗教仪器为主要功能的乐器,在具有宗教意味的音乐演奏当中充当重器。楚人对凤鸟非常崇拜,凤被认为是具有上通天下通地之能力的灵鸟,虎座鸟架鼓正是有此用途,是巫师用来通天地所用的“巫具”。他还从目前出土虎座鸟架鼓的楚墓中基本无兵器出土的现象出发,认为伴有虎座鸟架鼓随葬的墓主人是生前持有宗教职能的人,而虎座鸟架鼓就是“巫具”(但大型楚墓也有虎座鸟架鼓与青铜器一起出土的情况)。

4 虎座鸟架鼓的使用者或拥有者身份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虎座鸟架鼓的使用者明显有一定的身份。从出土情况来看,虎座鸟架鼓每墓随葬一个,一般与其他乐器同出,如在江陵望山1 号楚墓以及雨台山354 号楚墓中虎座鸟架鼓都是和瑟一同出于边箱;在较大型的楚墓如天星观1 号楚墓中,虎座鸟架鼓与钟、磬、瑟、笙等乐器同出于东室,信阳长台关2号楚墓虎座鸟架鼓与木编钟、 彩绘漆瑟等同出于左侧室。墓主人身份则为元士到大夫之间,时代均为战国时期,个别楚墓同出镇墓兽。如湖北荆州天星观1 号楚墓的墓主人是楚的上卿,包山楚墓墓主为上大夫。

5 虎座鸟架鼓的美学

5.1 对称美

对称是我们所熟知的造型中最成熟庄重有规则的一种造型,虎座鸟架鼓就是典型的对称式构图,两只虎座相背,两只凤鸟相背,圆鼓悬在中间,也是对称。向外有张力感,又因都是成双成对,有和谐美满的意味。整体而言虎座鸟架鼓给人以稳定、庄重、和谐、圆满的视觉感受。

5.2 线条美

首先整个虎座鸟架鼓的外部轮廓为方,中间的鼓为圆,直观上是外方内圆、方中有圆;其次,虎座和鸟都用动物造型,在雕塑时用了自然优美的曲线,而中间的鼓是圆形,圆形是最完整的曲线,体现了曲线美感;最后,表面的漆器彩绘也颇有楚地风格,老虎身上的斑纹、凤鸟的羽毛以及鼓框上的云纹等图案也让整体线条多样化起来,富有动感。

5.3 色彩美

在上文讲虎座鸟架鼓的形制时已经提及,虎座鸟架鼓是整体以黑漆为地,再用红、蓝、黄等颜色相配彩绘。以湖北荆州天星观2 号墓出土的虎座鸟架鼓为例,整体髹黑漆,再以红色点缀老虎斑纹以及凤鸟羽毛,鼓的边缘则用红色、黄色绘制云纹。黑色在古代是单色崇拜时间最长的一种颜色,神秘感突出。《说文解字》:“玄,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红色则是楚人崇尚的颜色,表现了楚人对于“火”的崇拜。黑、红二色结合,对比强烈。大方庄重,红色的鲜明发散与黑色的深沉内敛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整体的色彩搭配展现了一种神秘而绚丽的美感,并展现出楚人追求新奇与变化的独特审美取向。

5.4 虚实美

虎座为实,负重声音宏大,鼓声响起之时仿佛听到虎啸。鸟架,鸟的声音美妙而悠远,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体现鼓声远传。从实用上来看,稳定的结构使鼓声音宏大远传,同时虎座鸟架鼓的特殊造型又使人浮想联翩,仿佛听到虎啸凤鸣,起到了现实与想象合一的效果。实则是虚与实之美的完美结合。

综上所述,虎座鸟架鼓主要出土于战国时期楚墓,是当时特有的一种器物。由于出土实物的有限及文献记载的缺乏,目前对于虎座鸟架鼓的研究也相对有限。根据出土墓主人身份,虎座鸟架鼓的使用者应为贵族阶级。目前学者基本认同虎座鸟架鼓是一种乐器,至于具体用途则有宴乐乐器、灵鼓、巫具等几种观点,该文基本认同乐器说。虎座鸟架鼓作为一种楚地特有漆器,有其独特的美学,主要体现在对称美、线条美、色彩美及虚实美。相信随着考古发掘与发现,更进一步的了解与研究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江陵乐器
学乐器
江陵愁望寄子安
江陵东周楚墓出土青铜兵器中的吴越文化因素分析
乐器
庆夺金
乐器也疯狂
论梁元帝与江陵之役
梁季江陵政治骈文的文学书写
从江陵“金堤”的变迁看宋代以降江汉平原人地关系的演变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