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河北文化传承与创新

2019-12-26 09:12刘瑞芳李治勇戴国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唐山河北文化

刘瑞芳,李治勇,戴国辉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 063210)

1 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河北文化在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精神需求等文化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讲好河北故事,河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尤为重要。

2 河北文化的深厚底蕴

河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被称为燕赵大地。从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上看,燕赵文化是一种平原文化、农业文化、旱地农耕文化,它是一种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河北是几朝古都的文化名城;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革命圣地; 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赋予河北独特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

2.1 品行文化

荀子,战国时赵国人(今邯郸)。他认为和乐能使精神获得提升,情操获得超拔,气质得到陶冶。河北人的仁爱、礼孝、勤劳、无私、敬业的品行铸成了“善行河北”“美丽河北”的文化之魂。研究其文化传承与创新,对于河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产业意义深远,对内具有凝聚力、亲和力和号召力;对外具有吸引力、竞争力和辐射力,有利于提升文化产业竞争活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腾飞。

2.2 创新思维

燕赵多元融合文化为其理论思维、礼法治理、伦理道德的创新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如有开中医学先河的神医扁鹊,名家“白马非马”论创发者公孙龙,与孔孟并称的儒家重要代表人物荀子,开创古今文诗的毛亨、韩婴,首开“独尊儒术”的董仲舒,析理、主编《五经正义》的孔颖达,“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北方理学家奉之为泰山北斗的孙奇逢,开创颜李学派的颜元、李塨,著名辨伪学家崔述,以及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等。他们都立足于创新,而开出各领域的新生面。

2.3 红色冀忆

以西柏坡为例,坐落在石家庄平山县的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解放全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辉煌的成就;西柏坡,是“立规矩”的地方,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西柏坡,是“两个务必”的诞生地'、“进京赶考”的出发地,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优良革命传统。

2.4 工业文明

以唐山为例,唐山在中国近代工业中创造了七个第一: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座铁路桥、第一张现存股票、第一件卫生陶瓷洁具。也正是这“七个第一”使唐山雄踞中国工业之首,奠定了唐山作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的地位,为中国近代工业竖起了的一座民族丰碑。

2.5 遗址文化

以遵化清东陵为例,它是世界文化遗产、 国家AAAAA 级景区。清东陵近3 000 件历史文化遗存以及它们所记录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中所蕴含着的中国传统风水学、建筑学、美学、哲学、景观学、祭祀、宗教、民俗等文化知识,蕴含着精典的古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其他还有包容精神、奉献精神、朴实家风等都构成了河北文化多姿多彩的元素和维度。

3 河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传承和创新,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中,文化创新处于基础地位。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新论断。有研究认为,文化创新力每提高1%,科技创新绩效就会提高0.987%。正是创新成就了文化发达国家的强势地位,充满活力的创新精神也涵化为其内在特质。面对交通拥堵、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各国更是把文化创新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纷纷制订行动计划。借鉴国际经验,努力培育河北文化创新的新元素,是当务之急,亦是长远之计。

3.1 增强对河北文化的敬畏,对历史文化要有保护意识

什么是文化敬畏? 就是不能以发展文化为名破坏文化,由于历史文物是不可复制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

比如保定,位于保定市中心的直隶总督署是中国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始建于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占地面积3 万余平方米。唐执玉、李卫、方观承、琦善、曾国藩、李鸿章、荣禄、袁世凯等清代名臣都曾坐镇于此,可谓“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类似这样的古迹,修缮不能破坏原有样貌。

3.2 激活河北文化的创新元素,实现创新性发展

让优秀的河北文化真正实现活起来,就需要潜心研究,不仅要了解河北文化,还要睁眼看中国看世界,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以创新性思维激活河北文化,使其很自然的融入现代化、时尚化、产业化浪潮中,以旅游开发、电影艺术、网络视角、媒体传播、节日主题活动、现场直播等多种形式,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实现创新性发展。

以唐山为例,可以寻路唐山,重走唐山工业文明发展足迹,探访工业历史名人故事,唤醒城市记忆,发掘唐山文化,激发城市自信,增强文化自信。在创新性发展中,通过探索建立、完善、举办和管理《抗震纪念馆》《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唐山陶瓷博览会》等途径,把唐山的抗震精神、陶瓷艺术、道德风貌、工业文明、旅游资源、皮影评剧等唐山文化鲜活地呈现出来,并加入时尚元素,明确唱响什么赞歌,激发什么精神,传承什么品质,弘扬什么旋律。

3.3 传承河北的品行文化,构建美好家庭

“家和万事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小单元是基本细胞,是国家发展、 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传承河北的品行文化,能使河北的每个家庭阖家欢乐,以行动诠释礼义仁智孝,构筑道德灵魂瑰宝,逐步让河北人的仁爱、礼孝、勤劳、无私、敬业的品行,一代代传承下去,并铸成“善行河北”“美丽河北”的文化之魂。然后进一步延伸为:传承品行文化产业,构建和谐社会。用创新手段和创新理念让“车让行人”“结对帮扶”“互敬互爱”“童叟无欺”等社会现象蔚然成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厚德重义的燕赵风骨,在社会上树立助人为乐光荣、知恩图报光荣、惠民利民光荣、信守承诺光荣、孝敬长辈光荣的导向。

3.4 创建独特的品牌效应,打造旅游和艺术文化品牌

在打造“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五大文化品牌的基础上,提炼河北文化品牌的强势项目,在内涵建设方面狠下功夫,挖掘人们尚未认识到的深层次的内容,通过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揭示河北文化的历史和内涵。传统节日作为一种公共的文化行为,参与人群较多,是可以在娱乐中实现文化传承与转化的关键平台,通过集体的庆祝活动,融入地方特色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在文化品牌塑造过程中,以区域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或者艺术文化为中心点,向周边地区辐射并进行资源整合,开辟文化进万家、文化进景点、周末旅游等系列途径或举办某一个文化元素的“文化节”,打造旅游和艺术文化品牌,不仅可以唤醒人们,传承优秀文化,还可以激发新思维,更具吸引力,赋予文化自信,开发出富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产品与设计。

3.5 传播河北文化,力求自信、新颖有吸引力

文化的传承发展中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创新不足没有新意,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多维度多视角来谋划文化传承途径,力求新颖有吸引力。

借助某些重要活动,扩大河北文化的影响力。借鉴2019 元旦之日,在国家博物馆由央视主持人康辉、海霞,奥运健儿苏炳添、傅园慧,歌手韩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一起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录制的小视频广泛传播,不管是现场还是观看视频都能使激动人心、 爱国热情被激发得淋漓尽致。譬如可以借助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筹办契机,河北省加强对外交流优势,发挥多元素载体的文化传承与传播作用,以多种举措打好冬奥会这张牌,做好大文章,讲好河北故事。可以树立传承河北文化的典型人物,加以重点宣传,弘扬正气。如被村民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把自己变成农民的扶贫教授李保国,心系群众、 扎实苦干,奋力作为、无私奉献,彰显了河北的文化底蕴。

4 结语

研究其文化传承与创新,对于河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产业意义深远,对内具有凝聚力、 亲和力和号召力;对外具有吸引力、竞争力和辐射力,有利于提升文化产业竞争活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腾飞。

猜你喜欢
唐山河北文化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河北唐山:燕山深处荒山变“药谷”
1976年唐山强震群震后库仑应力演化及其与2020年古冶5.1级地震的关系
唐山香酥饹馇圈
谁远谁近?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王大根
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