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创新下的高校文化育人策略探究

2019-12-26 09:12张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育人建设

张倩

(枣庄学院,山东枣庄 277160)

对于文化的创新和创成是当代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高校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自身文化育人的积极作用,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教育育人功能的有效融合,提高自身的整体教育质量,使中国可以有越来越多的学校位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1]。

1 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

1.1 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坚实基础

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是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条件,而高校是新知识、新思想产生的主要阵地,是进行理论以及实践创新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所以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对当前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使自身的理论体系可以不断得到丰富和健全,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培育以及引领的作用[2]。在高校中进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可以使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可以变得更丰富,促进对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同时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可以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使学校的科研能力以及综合水平可以得到不断提升,探索出更多的成果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进程。

1.2 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力量

文化是国家精神文明的一种具体体现,而教育是促进国家以及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力。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苦难,造成这一境遇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的落后以及文化的发展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这样才使我们的长期处于之后状态,在洋务运动开展之后,我国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迎来了新的曙光,高校是进行文化传承以及发展的重要阵地,是进行创新以及发展的重要场所,而高校对于文化传承创新,可以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所以高校在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视程度,对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有明确的认识,在实现对文化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

1.3 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符合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以及时代发展的不断需要,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高校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为新思想理念以及文化的出现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要促进校园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同时加强对学生意识理念的引导,使学生可以逐渐注重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科学的崇尚的思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更好地践行,积极发挥高校在育人方面的功能,学生可以更好地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中蕴含的内容,从而让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中受到启发,进而促进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使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可以越来越深入人心。

1.4 是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向注重对人们的思想文化建设,重视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在高校当中拥有很多的高知人才,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所以应该在文化软实力上更多地发挥自身的作用。从而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积极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用的人才,使我国的人力资源储备更加充沛[3]。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积极发挥自身对文化软实例提升的引导作用,由于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具综合性,他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容会对社会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关系着我国文化建设的整体进程,所以对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程度有重要影响。

2 高校文化育人的概述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也是高校发展的内在灵魂,高校是对我国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将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综合人才作为自身的主要目标,对我国的整体教育进程以及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高校进行教学的主要目标除了教书之外还有育人。在高校教学中运用育人的方式有很多,其中课堂教学就是一种重要的方式,除此之外,高校还开展了实践以及社会教育等不同模式。在教育中,文化育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主要是强调文化在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提供的教育资源,高校文化的形成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在长期的办学中逐渐形成,具有稳定性特点,而其中文化包含的范围也比较广泛,涉及很多层面。文化育人拥有的是感染性,而不是强制性,它是使学生自主的接受教育内容,而且文化育人具有长久行的特点,它可以带给学生更持久的影响。

3 高校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必要性

对于高校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1)物质文明以及思想文化都是人类在发展中创造的重要内容,高校之中的校园文化会不断受到社会文化的渗透,并且受到了较为深入的影响,校园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而高校文化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不断吸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使其更具创造性和创新性[4]。(2)高校位思想以及文化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进行高等教育是进行文化创新以及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文化的创新以及传承不仅可以使高校的教育思想变得更加丰富,也可以使高校获得更健康的发展,所以高校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对文化的规范以及引导,实现民族凝聚力以及向心力的增强。文化的传承以及创新是文化软实力的象征,在当前国际的主要竞争除了是对经济以及军事实力的竞争,也是文化实力的一种竞争,因此想要更好地实现对国家主权的维护,就需要注重自身软实力的提升,实现自身的不断进步。

4 文化传承创新下高校文化育人的策略探析

4.1 抓好谋篇布局,完善文化建设体系

任何新的社会意识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与本民族的历史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是时代赋予的新的含义,我们把它称之为“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其中和谐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开始,已经完全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然而,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以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创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领域的体现,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才可以实现文化建设体系的不断完善。

4.2 把握建设规律,打造文化育人品牌

高校是育人的主要阵地,而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时需要实现高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同时应该明确高校文化建设目标,发挥其传承、创新和引领的作用。使高校可以发挥对学生深远的影响作用,同时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使自身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推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4.3 创新体制机制,拓展文化发展境界

在创新体制机制过程中可以分三方面进行(1)目标和机制结合,形成文化建设格局。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这样才可以为机制的形成创造良好条件,进而促进良好格局的形成,使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可以更具实践意义。(2)理论和实践结合,增强文化自强自信。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离不开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如果空有理论。口号喊得响亮也是无济于事的,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前提下,才可以使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变的更具自信。(3)传承和创新结合,探索文化发展途径。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高校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将思维固定在一个模式中,要对文化的不同发展途径不断进行探索和挖掘。

4.4 搭建传播平台,提升文化育人传播

在实践的过程中,高校需要注重对文化继承和创新传平台的搭建,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有利影响,可以利用微信、微博以及QQ 等平台进行传播,使传播的人群可以更加广泛,也使学生获得资源的途径更加便捷,促进高校育人功能更好发挥[5]。除了运用现代学科技术这一方式,在传播的过程中也可以将校园广播以及社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进行文化继承和创新时,可以将其中蕴含的理念运用广播的方式播放出来,也可以将文化继承和创新的内容在社团中进行推广,使传播的范围可以更广泛。

综上所述,高校除了拥有教书的义务,也有育人的责任,想要使育人达到更好效果,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此基础之上逐渐建立健全学生的思想品格,使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并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进而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人才。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育人建设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他们用“五招”育人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