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确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若干思考

2019-12-26 09:12于丹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民族传统

于丹丹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广东广州 511300)

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传统文化的精神以及弘扬,许多青少年开始积极地参与传统文化的弘扬以及实践工作之中,与语言文化传承以及继承相关的课程以及教育内容也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高校教育的过程中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改观。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可以看出,在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过程之中,我国的经济发展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德育教育工作质量也实现了一定的突破,学术界和理论界明确强调,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大力落实对促进德育体系的完善有着关键的作用,学生在自主实践和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地树立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这一点对培养优质的跨世纪人才意义重大。

1 全面理解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载体及呈现,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分析以及解读可以了解我国的发展进程以及人类文明发展史,另外,传统文化的弘扬以及传承对推动人类文明进程有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学术界在落实不同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时仍存在较为明显的思想倾向,直接将传统文化与儒家文化以及封建文化相等同,这种认知和思维非常的片面,难以更好的体现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以及形式。其中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浓缩,是我国精神文化的重要代表,对推动物质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些传统文化的历史非常的久远,甚至可以追溯到奴隶制时代,如果直接将传统文化与封建文化相等同那么就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其次,文化与社会政治相辅相成,两者存在一定的联系,封建社会之中的封建文化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并且封建社会也存在有许多的反封建文化,因此不能够直接将传统文化与封建文化相等同和混淆。另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核心以及主体,儒家文化也属于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形式,在对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外延进行分析和研究时,除了需要了解儒家文化的相关发展情况之外,还需要结合各民族的思想文化发展史,对观念形态、思维以及行为模式进行综合的考量,积极的抓住其中的总体特征。

儒家文化不仅是民族文化思想形态的重要浓缩,同时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其中墨家文化、法学文化,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一样,都对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和优势。在长期历史演进的过程中,不同形式的文化积极的吸收其他思想文化的具体内容,通过兼容并包和共同发展来实现文化繁荣和文化继承,因此在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较明显的历史研究价值以及社会地位。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仍然需要立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条件,明确不同文化形式的核心内容以及要求,积极的体现文化的重要作用以及价值,充分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优势以及特色。在不同时代背景之下所产生的文化形式有所区别,但是都对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将全面理解和理性分析相结合,积极地关注不同形式的文化表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

2 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从上文的分析不难发现,传统文化对推动人类文明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工作的过程中,参与者必须要站在宏观的角度采取科学的态度,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解读以及分析。另外学术界也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进入新时代之后,如何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容、更好的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是每一个社会公民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学术界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传统文化出现了许多的波动,社会各界对企业存在较为片面的认知,不管是以否定为主还是以肯定为主都难以更好地体现传统文化的核心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大力落实,教育工作者以及参与者必须要积极的吸取失败经验教训,了解不同的发展规律以及技巧,尽量避免全部推倒以及全部吸收,站在人类文明的角度,深入地考虑不同的影响要素。

其次,对于民族发展以及民族建设来说,不同形式的传统文化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在尊重人民群众核心利益的前提之上积极地利用取舍原则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的继承和弘扬,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引导下实现推陈出新和古为今用。要想真正地做到这一点,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共同付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除了需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之外,还需要了解新时期之下传统文化的变化以及全新的内容,更好的体现教育的针对性以及与时俱进性。

最后,学术界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解读时出现了许多的片面性认知,无法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价值的有效判断,舍本逐末,良莠不分以及断章取义的现象非常明显,有一部分的学术界直接以庸俗化、简单化的研究形式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这一点不仅无法更好的体现传统文化的作用以及优势,还严重影响了优秀文化的继承以及弘扬,阻碍了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大力落实。对此,为了能够有效地突破这一不足,我国在文化教育实践的过程之中必须要树立科学的态度,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的核心要求,更好地体现这种文化的作用以及优势,为推动人类文明进程做出应有的贡献。

3 对待外来文化

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以及互动,在对外来文化进行分析和研究时,除了需要了解不同形式文化的具体发展背景及内容之外,还需要对概念进行有效的界定。其中外来文化不包括马克思主义,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析可以发现,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之中,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交流非常的频繁,同时思想文化实现了有效的繁荣发展以及共生共荣,如何采取有效的态度实现外来文化与我国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尤为关键,同时学术界也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许多的结论和意见,在实现经济全球化以及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一些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国家以及民族来说,在体现大国意识时必须要以本土文化为依据,尽量地避免采取单一的文化模式进行运作,而是需要积极的实现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以及互动,更好的体现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首先,任何民族文化既存在自身的优势,也难以避免会有许多的不足,为了克服自身的缺陷,必须要关注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互动以及联系,真正地实现优势互补。另外许多西方学者也明确强调,民族以及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之间的交流以及互动,其中,对外交流和发展对推动人类文明进程、 实现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意义重大。其次,有一部分学者站在全体哲学的角度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具体内容,其中不管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存在许多的缺陷,两者必须要进行有效的互补,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不同智慧形式的有效融合,促进人类智慧水平的稳定提升。

4 正确认识民族传统文化

一个正确的认知不仅能够保证实践的有效性以及合理性,还能促进系统认知水平的稳定提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工作与时代的发展保持同步,同时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复杂,对此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正确的认知以及考量。传统文化的研究以及教育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在对传统文化研究工作进行分析时除了需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概念之外,还需要将传统文化放在时代背景之下进行深入的界定,其中中国民族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对于我国民族文化来说,在实现提升以及改造和进步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推陈出新和自我更新为立足点。另外马克思主义也必须要积极的实现民族化以及中国化,以自身的创新点以及生长点。在五四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体现该时期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优势以及内涵,我国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原则和依据,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进程,更好地体现该时期民族传统文化的优势。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仍然以马克思主义为主体,因此在文化教育实践的过程之中需要坚持这一重要的方向,不断的发挥具有中国形态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化的优势以及作用,更好地体现该教育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充分的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5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实践运作的过程之中必须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真正地体现该教育的重要作用,将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相结合,为推动国家综合实力的稳定提升提供更多的依据和指导。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民族传统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