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手工艺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

2019-12-26 09:12薛巍周萍王怡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手工艺幼儿园传统

薛巍,周萍,王怡

(青岛黄海学院,山东青岛 266427)

新教育理念下,实现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教学实践开展的重要目标。在其要求下,幼儿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校本文化知识,更应在动手实践能力上具有重大突破。当前环境下,以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文化因子在幼儿园课程教育中得以开发,其在幼儿园教育模式优化的同时,实现了国粹文化的有效传承。新时期,进一步提升传统手工艺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质量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该文由此对其开发利用的路径展开分析。

1 传统手工艺在幼儿园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作为我国璀璨文化的代表之一,传统手工艺包含了烧造、铸锻、染织、编结、木作、雕塑等门类。长期以来,“传统国粹文化、传递尊贵品质”是人们进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的基本立场。新时期,国家注重传统手工艺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和利用; 对于幼儿园课程开展而言,实现手工艺技术的应用具有以下必要。

1.1 确保课程内容丰富

传统幼儿园教育模式,校本课程教育是幼儿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形式;从教学开展过程来看,单一的校本教材并不能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新教育理念下,实现幼儿特色化、个性化发展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目标。而要促进这一目标实现,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注重课程内容的丰富和优化,而传统手工艺的引入,确保了这一过程的实现。

1.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教学中,传统手工艺往往以主题课程教学的形式进行开展。与单一的校本教学内容相比,手工艺教学应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不仅确保了幼儿拥有基本的文化知识,更促使其在动手实践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获得了有效提升,这为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3 实现传统文化传承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对于幼儿园课程教学而言,将手工艺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能够为幼儿塑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促使其传统文化学习、传承与保护想法的萌芽,而这些人才储备资源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2 传统手工艺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教育理念认知的转变,人们愈发注重幼儿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新时期,进行传统手工艺专题教学实践已成为当前教学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形式。并且,随着主题课程开展方式的优化,传统手工艺教学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具体而言,与手工艺开发阶段相比,当前环境下的手工艺教学内容逐步丰富,且课程重视程度获得的有效提升。然而,面对着日益提升的现代教学质量要求,手工艺专题课程的开展仍显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2.1 手工艺教学应用内容不足

我国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形式具有多样性,譬如,烧造、铸锻、染织、编结、木作、雕塑等都是其重要的存在形式[2]。然而在具体教学中,受地区文化传承与手工艺技术掌握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其课堂应用形式相对有限,且主要集中在染织、编结、剪贴等方面,手工艺应用内容尚显不足。

2.2 手工艺教学途径不够合理

传统手工艺教学是现代幼儿园专题开展的重要形式。就教学实践过程而言,其课程开展的方式尚有瑕疵: 一方面,传统手工艺与校本教材的结合度尚不紧密,独立化的教学开展路径加大了幼儿的学习强度,容易造成幼儿身心发展的受阻。另一方面,在具体教学方式上,传统手工艺教学与现代教学设备的链接尚不充分;要实现其教学质量提升,幼儿园教师就应进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充分应用,确保手工艺教学的效率化和质量化。

2.3 手工艺教学认知尚不充分

对于幼儿园课程手工艺教学而言,确保幼儿具有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并实现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是手工艺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目标。然而在幼儿园教学活动开展中,其对于这一教学理念的认知尚不充分,较多的幼儿园仅将手工艺教学作为校本教学的“调味剂”,这使得“寓教于乐”的教学实践出现偏颇,娱乐性质明显高于教育意义,由此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传统文化传承形成阻碍。

2.4 手工艺教师队伍建设缺失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手工艺教学实践的开展需要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教师进行教学保障。一方面,教师应在专业文化知识扎实的基础上,具备较高的手工艺学习和教学操作能力,能够规范、有效地进行学生手工艺学习的指导。另一方面,在教师素养上,幼儿园教师应具备耐心、细心和爱心的“三心”素养,唯有如此,其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支持和鼓励,实现学生手工艺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然从当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幼儿园教师在这些专业素养建设方面尚显不足。

3 传统手工艺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的开发和利用途径

3.1 挖掘工艺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实现手工艺教学资源的丰富,是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条件[3]。对于幼儿园传统手工艺教学开展而言,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其必须在现有手工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雕刻、烧造、铸锻、木作等内容的丰富。譬如,通过大量的橡皮泥进行雕刻材料准备,然后针对性地进行学生雕刻教学。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资源挖掘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两个结合原则的具体把控:其一,紧密结合生活实践,譬如,就雕刻的内而言,其应引导幼儿进行生活常见物品雕刻;其二,做好手工艺资源与地区文化的结合,其有助于学生亲切感和认知能力的提升,进而保证手工艺教学水平。

3.2 紧密联系实际,优化教学方式

基础文化知识学习和主题课程实践是幼儿园课程开展的两种基本形式。对传统手工艺教学而言,其属于主题课程的教学范畴。新时期,要提升手工艺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就应注重两种教学方式的充分结合。在幼儿园文化课程学习中,识物、辨物、道德灌输是其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加深幼儿的记忆能力,其应手工艺作品带入文化课堂,通过优秀、形象的手工艺作品,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而在手工艺教学中,教师应灌输道德教育的理念,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含有感情的手工艺作品制造。譬如告诉幼儿“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很多,自己做个什么工艺品送给父母呢” 然后在学习、交流和比赛的过程中他,提升学生的手工艺制作动手能力。此外,手工艺教学还应和现代电教媒体进行结合,通过视频教学、分解讲解的方式,实现手工艺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3.3 转变思想认知,树立现代理念

新时期,实现手工艺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已成为幼儿园课程实践的重要内容。其不仅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丰富,更对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此外,还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教学实践中,幼儿园首先应对教师进行理念教育和灌输,确保其重视传统手工艺的教学实施;此外,其还应对手工艺教学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进行有效的试听管理。从而确保从教人员具有较高的传统手工艺教学认知能力,继而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

3.4 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教育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是确保手工艺教学实践高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实践过程中,幼儿园应组织教师进行手工艺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在不断丰富手工艺教学内容的同时,实现教师对这些手工艺教学方式的充分掌握。其次,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且差距较大,因此,在幼儿园教学发展中,其应注重教师师德建设的断推进,确保全体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生手工艺引导,做到鼓励学生、关爱学生,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若存在必要,幼儿教师还应深入民间,进行手工艺制作的具体学习,在确保自身教育能力全面提升的基础上,为教学实践的开展和学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 结语

传统手工艺的开发利用对于幼儿园课程开展及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实践过程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认识到传统手工艺应用的必要性,并在分析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进行高效化的开发利用策略保证。才能实现其应用水平的进一步提,进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猜你喜欢
手工艺幼儿园传统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我爱幼儿园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欢乐的幼儿园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爱“上”幼儿园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艺·温州发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