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2019-12-26 09:12汤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重庆市国际化

汤婷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重庆市对外开放继续扩大,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需求也日益加大,在这种形势下,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道路是高职院校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化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推进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重庆市正处于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良机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时期,随着产业升级、经济结构优化,对外开放持续扩大,社会亟须大批高素质国际化技能型人才,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道路理应成为高职院校培养新型国际化人才的不二之选。

1 重庆市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动因

1.1 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

随着各项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趋紧密,逐步形成了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分工合作。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保持国家竞争力,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需求,在此背景下,高职教育应紧抓时代机遇,调整发展目标,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如今,世界各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正日益联结,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方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重庆市也紧扣形新时代要求,抓住国家扩大开放与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良机,积极开展对外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教育对外开发那个广度和深度,培养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秀技能人才,促进重庆市经济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

1.2 重庆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培养国际人才的必然要求

随着重庆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国家自由贸易区的推行、 对外出口贸易的加大以及国际开放程度的提髙,重庆市众多企业与国(境)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重庆市政府也出台多项优惠措施吸引海外人才和跨国企业,各高职院校逐步开始开展师生海外实习与培训项目。但与国内其他发达地区相比,重庆市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传统,已很难满足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为此重庆市的各个高职院校应大力加快转变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海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先进办学经验和办学理念,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开拓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局面。

1.3 高职院校改革和寻求突破的内在需要

重庆市举办高职教育的历史较短,底子薄弱,办学经验尚不丰富,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实习实训的设施等方面存在差距,办学模式传统,国际化经验不足,院校特色不强,这是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重庆市高职院校要进行内部改革创新,进行“本土化”改造,根据自身特色打造优势专业,主动顺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高职教育发展目标,这样才能满足大众对高职教育的期望。因此重庆市髙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国际市场,深化院校改革,进而促进重庆市高职院校又好又快、健康持续的发展。

2 重庆市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

重庆市现有高职院校四十所,公办高职22 所,民办高职18 所,主要以公办院校为主、民办院校积极参与、两种办学模式共同发展的局面。重庆市高职院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师生互派互访、国际科研合作、引进国外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合作办学、与海外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聘请海外知名专家、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参与国际竞赛等多种形式。

2.1 高职院校师生出国(境)情况

近两年来,重庆市高校出国交流学习的学生超过五千余人次,其中高职高专院校为两百余人,占总人数的0.4%左右。在校出国留学与毕业出国留学的学生(学位生)约二十人次,在校生中通过学校办理的在海外修读学分的学生(交换生)约百人,在校生中当年通过学校办理的短期出国学习、 参加会议或各类竞赛的学生约一百六十余人。近年来重庆市共计派出一千多名名教师出国(境)进修、访学,其中高职高专院校占总人数的14%。

2.2 国际办学情况

目前重庆市高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的共计17所,机构和项目总数增长较快,外方合作院校共计33所。重庆市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势头良好,共有5 所高职院校举办9 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占全部项目的23%。高职院校通过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和课程体系,引进国外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增强了办学特色,提升了自身办学实力和办学质量。

2.3 主(承)办国际会议情况

近两年来重庆市高校共主办或承办国际会议共计54 所,签署的在有效期内的校级国际合作协议共计八百余份,其中高职高专类院校三十余份,占总数的4%。

2.4 留学生情况

目前重庆市高校外国留学生总数达八千多人次,全市开展来华留学教育的高校数量达到23 所,生源国别达到144 个。高职院校在接收留学生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填补了重庆市来华留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2017年共新增5 所高职院校接收外国留学生。重庆市政府设立外国留学生市长奖学金丝路项目,围绕通讯运营、 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为沿线国家提供了200 余个来渝留学生奖学金名额,举办了8 个专题研修班; 同时,海外来华留学生的生源地也有了一些变化,沿线各国在渝留学生人数增幅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3 存在问题

3.1 国际交流与合作主体参与不足

重庆市不少高职院校未开展任何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其中不少公办高职学校对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重视不够,发展意愿不强,相比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参与度更高,可以说重庆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工作尚未形成各院校积极参与、全面发展的局面。但是重庆市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前景较大,调动各个高职院校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积极性,开拓更广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市场,已是形势所逼,刻不容缓。

3.2 战略上缺乏重视

重庆市内大部分高职院校对自身国际化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对国际化目标和实现路径定义尚不明晰。还有部分院校对国际化工作还停留在形式简单的考察、互访上,合作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

3.3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专业人员不足

重庆市部分高职院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国际交流合作部门,缺乏具备国际素质的专门人员,也没有对外事人员的培养与提升机制。目前仅有少数院校设立了国际处等外事机构,一部分院校多将此职能机构与学校办公室等合署办公。所以,加强外事职能部门建设,提高外事负责人员专业国际化素质势在必行。

4 推进与提升重庆市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政策建议

4.1 进一步提高认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将国际交流合作列为高校的“五大职能”之一,这既是党和国家对高校以往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成效的充分肯定,又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校连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新期待。在这一新形势下,各高职院校应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党委对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领导,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主动加强顶层设计和工作谋划,积极推进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更富成效。

4.2 履行政府职能,加大支持力度

政府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属于引领者、 督促者,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能力,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宣传力度,让各院校充分认识到国际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认可度,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对外吸引力,为髙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营造有利的环境。

4.3 拓展教育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一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各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国家和重庆市各类公派出国留学项目,选派教师赴海外高水平院校访学研修,并做好项目的效益跟踪与评估。各高职院校还应发挥好引才主体作用,依托“千人计划”、巴渝海外引智计划等项目,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优秀人才来校开展教学与科研合作。二是积极开展涉外办学。各高职院校应与国外优质大学、特色学院和优势学科专业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4 借助先行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平台,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由于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城地区高职院校在数量分布和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上表现较为突出,因此,可以利用主城区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的优势,在战略规划、机构设置、国际化实现路径、国际化师资培训、 成果巩固等方面开展帮扶带动其他区县的高职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

4.5 建立质量评估和保障机制

为保障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质量,建立评估与保障机制是保障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关键环节。首先,应严格把关,高度重视国际合作方与项目资质审核。其次,通过多种方法对合作项目进行过程监控并严格把好审核验收关,提高合作交流项目的实际成效。

5 结语

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开展需要多方联动,共同参与。政府需要做出更大努力、高职院校也要协同参与。重庆市的高职院校应紧抓良机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办学质量,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重庆市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基于OBE理念的武术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语言推广的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挂牌成立
重庆市关工委举行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