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设计

2019-12-26 14:21石小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设计师建筑传统

石小滨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工业设计系,北京 100192)

中国的设计行业是从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迅速发展起来的。设计在中国整体发展起步晚,设计水平比欧美要差一些,但是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为什么中国的整体设计水平还是赶不上亚洲的日本、韩国和香港、台湾呢?日韩等国的设计师设计出来作品无论是平面招贴还是产品设计都能让人一眼就认出这是出自日韩设计师的作品呢?为什么当代中国设计作品风格迥异,不能马上让人辨别出是中国设计,而台湾设计比大陆设计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呢?除去很多客观原因,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设计师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设计要有生命力必须有文化、有底蕴,才能更好的在世界上展现中华文化的精髓。

1 “天人合一”的中国设计

“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主体。《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万物的中心地位。孔子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在礼乐观的引领下,古代中国人形成了对宇宙万物的大道为本质的认识,这种形上之道也具体地注入物质的,日用的,生活必备物这些形下之器中。宗白华说: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贱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浑然无间,灵肉不而的大和谐,大节奏。

日用之物反映出设计的三种基本观念,功能观、造型观和生活观。对比中西方的设计,西方的设计虽然也体现了他们的生活观,但他们的产品只是产品,而传统中国人在制作每一个器物的时倾注了对整个天地宇宙的寄托。钱穆先生说:中国人生活上的最长处,在能运用一切艺术到日常生活来,使“生活艺术化”。中国的古陶、古瓷几乎为全世界人类所喜爱。然而其中寓有一套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寓有中国人心的一种极高造诣,这些都超出于技术艺能之上。别人虽然知喜爱,却不能仿造。

中国人不仅在日用品的设计制造中融入了天地,绘画的题材也具有更多人文的内涵。中国的画境,有自然必有生命,有生命必有自然。“山水、草木、花鸟、鱼虫,一切有情非有情界,皆与吾广大心灵相通”,无论多平淡无奇的日用品都带着艺术气质,包含宋朝大儒推崇的‘以万物为一体’的精神。

我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就谈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意思是说造物要顺应天时地气,材料应取自自然,搭配精巧的人工。这句话是我们民族数千年来建造活动的总纲领。和谐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最高美学原则,古人一直追求能将建筑、人和自然环境有机融合。中国的传统建筑并不强调建筑个体的视觉震撼力,而是追求建筑与环境交融而营造出的令人回味的意境。中国人生活中的建筑无论皇宫、庙宇或是民居,都会重视朝向、节令、风水和星宿,时刻关注人与建筑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天人合一”是中国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思想精髓。

“天人合一”的宇宙模式的空间特点第一次以园林的艺术形式完整而成功地得到了全面和直接的表现是在秦汉宫苑艺术中,并且这种模式在秦汉以后,不论时代条件、物质手段、园林技术等发生多么巨大的变化,两千多年中始终没有改变。“天人之际和谐”的宇宙观,决定了园林景观能融汇到无限的宇宙之中,是最高尚的审美情趣,也即是通常所说的雅而不俗。它区别于西方那种表现自我,唯我独尊的艺术心境使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转向自然。

2 从传统中汲取灵感

这些年中国城市建设的千城一面,高楼林立几乎难觅绿色植物,市场上流行的山寨产品,都是国人对传统文化认同缺失的表现。中国的设计,必须由中国的传统文化根植而来,一味的学习西方,而忽视自身传统文化的积淀,就像无根的植物无法持久。值得欣慰的是这种情况已经得到改善,很多设计师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也做了很多把传统和现代很好的结合。

“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其实在中国,只是需要赋予他新的时代内容和形式。”香港设计师靳埭强说起自己对设计的感悟时曾说:“我们不一定要画上京剧脸谱,穿上龙袍,才能让人认出自己是中国人,这是中国的设计,我们完全可以用非常国际化的元素,符号是国际化的,但表达的思想是中国的,是中国的文化”。靳埭强设计了中国银行的标志,整体造型简洁流畅,既蕴含有中国古钱造型又暗合天圆地方之意。同时把中国银行的首字"中"字融入了标志的造型里。这个标志融贯东西方理念的经典之作。

中国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时,火炬的造型设计灵感最初是来自中国传统纸卷轴,最初的设计稿也是一个纸筒卷起来,张艺谋导演针对火炬的造型设计给出建议,他说“中国有句俗话是纸包不住火,这个意向不好”,设计师进行深入改进设计时把火炬的创意灵感聚焦到“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才有了最终的祥云火炬设计。

王澍是中国本土设计师杰出代表,他获得了普利茨克建筑奖,这个奖项对中国的建筑界带来了很大的轰动。王澍的作品超越了城市化的难题,保留了当地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现了国际化的设计。

王澍绝大多数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自然形态下的山、水或者描述自然的中国古代山水画。他曾经说过“影响我的是那张北宋后期王希孟的山水画《千里江山图》”。虽然王澍并没有说他到底是怎么运用的山水画,但是我们可以从他设计的象山校区中找到答案。象山校区从远处看就好像是一幅千里江山图,就像画中的一样绵延和起伏。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里行走,仿佛置身中国古代传统园林里,有移步换景的美感。

与此相反的例子,北京老城区很多近现代建筑无论高矮胖瘦很多都有中式屋顶,北京西站、友谊宾馆和双安商场都是中式屋顶建筑典型代表。在日本京都街头新式建筑就很少会被带上仿古的帽子,古典屋顶一般都是真正的古建筑。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认为中式屋顶建筑在设计和建造理论方面都有明显的缺陷,“均注重外形的摹仿,不顾中外结构之异同处,所采用的四角翘起的中式屋顶,勉强生硬的加在一座洋楼上,其上下结构划然而不同旨趣。”梁思成认为:中式屋顶不伦不类,犹如一个穿西装的洋人,头带红缕帽,胸前挂一块缙子,脚下穿一双朝靴,自己以为是一个中国人!

好莱坞制作了一部具有丰富中国元素的动画片《功夫熊猫》。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功夫和熊猫的两个元素,代表着中国国家形象和文化形象。梦工厂把这两个元素进行深度的挖掘与卡通形象完美融合,其文化想象力非同一般。让人第一反应就是中国。片中还运用了包括建筑、音乐、拳法、龙图腾、鞭炮、面条、包子等多种中国元素。但是《功夫熊猫》的内涵是人人都有梦想的美国梦,是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写照。

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人的世界观,所以只能在形式吸取中国元素。

我们可以学习西方先进的现代的设计观念,然而当代中国设计师更缺乏的是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和传统设计元素的深蕴,设计不能仅仅生硬的照搬传统风格元素,这种照搬只会越来越失却本土自己的东西,感觉不伦不类。

3 评价中国设计的话语权

当然中西方的审美还是有差别的,东方的审美更偏向含蓄的表达,西方人个性张扬,喜欢标新立异,东西方各有优点,中国人的设计需要中式审美认同。李安导演是得到中西方共同认可的导演,他由于在西方生活的背景,知道如何更好的把表达东方的文化展现给西方,所以他成了第一在历史获得奥斯卡奖项的华人。但是中国的优秀电影也有很多,有的影片也具有国际水准,可是为什么没有一部片子没有获奖?究其原因奥斯卡评委们也有自己文化的偏见。

中国的设计也面对同样的困境。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中国文明也是世界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整个国家的影响力也会随之增强,同时中国文化等设计产品、理念也会传播到世界各地。现代中国人要有这个文化自信,认真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现代设计理念,必然会创作好的设计作品。

费孝通最早提出“文化自觉”的问题,汤一介对此观点极为赞赏,他认为,中华民族正处在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文化自信,给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定位,在认真反思我们自身文化所存在的缺陷的同时发掘我们古老文化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利用传统的中国智慧解决当今人类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实现全球共同发展和繁荣。

中国设计要发展必须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作为一个中国的设计师要了解传统文化深蕴本土设计元素,结合西方的设计理念,创作出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设计作品,同样也有责任把中国文化利用设计传播到世界上的每个角落,这是我们中国当代设计师的责任。

猜你喜欢
设计师建筑传统
小小设计师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设计师访谈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创意设计师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