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在对外汉语传播中的现实意义

2019-12-26 14:41王玉晓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孔子文化教学

王玉晓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福建厦门 361000)

1 海外受众的文化认同与需要

2015年11月20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一次书法文化交流活动中说,书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和伟大的传统艺术,优雅的线条和生动的结构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种东方思想的传播给世界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欣赏建立了一座桥梁。他也是一名书法爱好者。每年的 4月20日,谷雨也就是中国的 24 节气之一,这一天被定为中文日。每年的中国文日,联合国总部都会举行盛大联欢,包括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的歌舞和诗歌表演。

吴晓萍[1](2011)以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和布莱恩特大学孔子学院的“星谈”暑期班为案例,通过实地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孔子学院公共外交职能的实现效果,在这项调查中,78%的人表示“星谈”使他们对中国的评价更加积极并且比以前更加关注中国;86%的人认为孔子学院对提升中国形象和推广中国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98%的人愿意在结束学习后到中国进行实地参观。这些数据都表明了中国文化在海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和认可,对外汉语教学正在积极有效地开展。

2 中国传统思想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的现实意义

2.1 改变中国的负面形象为世界和平贡献中国智慧

孔子学院在中国复兴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然而在 2004年到 2015年,在十五年的时间里,虽然在数量上不断增加,但孔子学院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孔子学院在数量上的快速发展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注意和警惕,并将其视为一种文化入侵。

英国哲学家波特兰·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错误的将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对立起来,并指出中国的崛起将可能带来中国的霸权,这种霸权将削弱美国和西方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受此种观念和言论的影响,中国文化被赋予了太多消极的映像。

这种种迹象表明世界上其他国家是不了解中国的,或者说了解的只是浅层次的东西,若他们知道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就不会视中国为危险的存在。当世人知晓中国人是在怎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深刻理解了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后,误解也会随之消失。当今世界虽以和平为主,但动荡的因素却也越来越多。中国的传统文化为消弭这些不安定因素提供了诸多可借鉴之处。张艳杰[2](2014)在分析了孔子学院汉语国际传播近十年的发展状况,归纳总结了孔子学院的办学成效,其中,张指出了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威胁论”是语言文化传播的阻滞因素之一,针对此种情形,张艳杰认为应对“中国威胁论”的挑战,首选也是最佳举措是传播中国哲学,将以孔子主张的“和为贵”“和合万邦”准确的传播出去,并找到中西文化的共同点为沟通的切入点。

朱凤云、范秀丽[3](2014)在《中国文化国际化战略的路径分析》中分析了中国文化国际化的现状,并指出了中国文化国际化尚存的几大弊病,如把中国文化过度符号化,缺乏文化创新和思辨意识等,针对这些问题,作者说“与其拿这些既不实用又没多少文化内涵的符号化产品作为国际交流的礼物,不如拿一本翻译为当地语言的中国名著作为礼物更能体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走向国际化的决心。”这些给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提供了革新的方向。

2.2 中国传统思想对于治疗现代人的精神疾病的积极意义

20世纪初至今,中国哲学对于世界的另一大贡献体现在心理学领域。工业文明下的世界,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与享受,随之而来的各类心理问题也开始困扰着人们。这种困境使得心理学家开始认识到机械主义心理学的弊端,并渐渐拜托照搬自然主义科学方法带来的困扰,将目光投向东方,中国古代的道学以及融合了道学精髓的禅宗思想受到他们的重视和实际应用。作为中国的传统哲学,它成为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良药。

中国道教从修心与积德相结合的角度来论述心性修炼,提出内外双修的要求,这一点给了心理学家诸多启示。道学中,有一个共通的观点,即认为人的身心健康与人的心理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医学研究认为,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个体的内分泌系统,而内分泌系统又和人的身体健康有着直接的联系,再次印证了道教的内外双修的重要性。吕锡琛、陈明[4](2009)认为道教将人视为身、心、灵三位一体的整体,认识到道德、心理问题对健康的危害,形成了身体、心理、道德三层面密切相连的整体养生观,强调修德与养生的密切联系,对当代人类颇具启示。现代西方人本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等流派所倡导的“冥想”“聆听身体内部的声音”等心理保健和治疗方法,就与此有着很大的相关性,而西方心理学家在临床实践中所取得的疗效也证实了道学这一方法的科学性和现代价值。

吕锡琛(2008)提出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必须让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普遍性价值得以充分彰显。他以跨学科的视角详细介绍了中国哲学中的道学是如何推动心理学的转变与发展的,并借鉴和运用意义治疗法、认知疗法和人本心理学、分析心理学等西方治疗理论和方法,针对浮躁、焦虑和自卑等负面心理或心理障碍的成因,对道学原典中“顺应自然”“安时处顺”“宽容不苛”“不与物迁”等思想进行现代诠释,阐发其所蕴含的心理调治智慧,并列举道家人物的典型事例进一步说明这些思想对于保持心理健康、稳定心理品质的积极作用,认为道学中的智慧可以为陷入困扰、心理疾病以及精神空虚、意义失落的现代人类提供对治之方。

吕锡琛(2009)道学与现代心理治疗学派的相契不仅限于治疗思想层面;在此基础上,一些现代心理治疗家还将道学自然无为、抱朴守真等思想与自己原有的治疗方法相结合而创造出新的治疗方法,美国心理治疗家罗杰斯创立的“以人为中心疗法”、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创立的“森田疗法”等皆是这种结合的产物。这些疗法大量的汲取了中国哲学中的精髓部分。例如老子的思想“柔弱无争”。老子的这种“无为”的目的是维护万物的内在和谐,使万物的自主性和自身的力量得以发挥,使其自然自由地成长。“柔”“无争”等观点都是灵活化解矛盾的力量,它能促进人际和谐、社会和谐和精神和谐;仁慈、宽容、谦逊、尊重和其他态度产生的灵活性原则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如和平与安宁,而争斗的思想或行为,如竞争、对抗和自以为是的行为不仅会伤害他人或社会,而且也导致焦虑、愤怒、孤独、空虚和其他心理问题。

不只是中国的道教对人的精神有着极大的益处,在儒学中,这种益处也无处不在。施中连(2011)指出,物质文明日益发展的社会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人们内心的痛苦,抑郁症、焦虑症和不断增长的自杀数字显露了现代文明的尴尬,表明人类当今的精神病痛带有明显的现代特征。施说传统的价值观念可以为人们寻求一个出口,其中儒学中阐述的深刻的哲学、伦理学理论对于人们的精神成长和完善,拜托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和痛苦有诸多益处。施中连总结了儒学中有六个方面可以有效治疗现代人的心灵伤痕。(1)儒家思想认为,人应该确立自己的精神高度,即理解、求索、修道,从而建立战略优势,克服社会苦难和人性弱点所造成的精神痛苦。(2)儒家思想提倡关注悟性的修行而不是对贫穷忧虑。儒家先贤认为,我们应该采取担心而不是忧虑的辩证态度。(3)儒家向往的不是肉欲的满足,而是高尚的精神追求之乐,事体验人间真情的快乐,这是一种真正的、持久的快乐,不像粗鄙的感官刺激,肉体快感,转瞬即逝;(4)儒家坚持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5)儒家思想认为,人不应该因为没有被人理解而过度苦恼,这对医治现代人浮躁的心理是非常有益的。(6)儒家思想要求每个人都要对他人的苦难产生同情、宽容和关爱;要尽力同情、尊重、关心、帮助他人,救助生活中有困难的人,减轻他们的苦恼。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各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读懂中国,成为中国在大国之路上继续行走的关键。在这种背景和形势下,实现中国文化的国际化,成为每一个中国文化传播者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3 结语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一般遵循先物质文化后精神文化的次序,在初级、中级、高级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文化内容的选择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中国哲学的导入,也应呈现阶梯性的进展。哲学的教学或者说文化的教学,并不能像语法教学和功能教学一样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一个漫长的文化认同的过程,要让一个对既有文化产生认同的语言学习者接受并认同一种新的文化,需要所有汉语教学者的努力和等待,但这种等待是值得的。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不应该成为教学中的附属品,不是学习辛苦时的一个调剂品。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将中国文化中更高的价值层面上的东西展现给世人。

猜你喜欢
孔子文化教学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谁远谁近?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